APP下载

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016-11-19刘亚峰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职教学模式

刘亚峰

摘 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课程改革。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型的高职教学目标和要求。本文全面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同时指出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不利于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以便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授课水平,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27-2

0 引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需要能掌握英语实际英语能力的人才。我国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21世纪跨学科高技能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能人的任务, 增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是放在第一位置的任务。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是产出一批具有管理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不是培养高级别的研究型人员,教学设计方面更着重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要求学生实践能力一定要高。这样就使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改革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开发旨在提高实践能力和强化综合技能的课程系统。

1 我国高等职业英语授课的实际情况

21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出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从那时开始,有关新的高职教学新规在全国各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得到进一步实施。同时,各高校对其英语教学模式、教材建设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和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师资结构和教学方式有了更新的变化,授课效率有了更高的提升。

1.1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

我国高等学校自1999年后开始持续扩大招生规模。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在读的学生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毕业于高中,而且经过了国家范围内的统一高等学校入学招生考试。这组被招收的学生,总体来说外语语言水准一般,可是在某种程度上尚好,渴望在语言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学有所用;第二种,是从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学校、职高毕业,然后经过目标高职院校单独出题考试再被录取的学生(单独招生)。这一类学生群体,只是在小学毕业后升入初中学习阶段以后,系统学习过外语语言,而进入高中学习时间段后,就基本中断了外语语言学习。

1.2 授课模式和手段

尽管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在呼吁英语教学方式要有新变化、新措施,但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依旧是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课堂教学大部分依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采取这种模式的原因是教学目标以学生通过高等学校应用英语能力考试AB级为教学工作的评估指标。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口语、听力等交际与运用能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授课计划,控制教学步骤,教师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完成者。自始至终学生大脑以非主动的方式接收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基于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师的指令,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练习,但是凡事比较机械化。

1.3 高职院校的教材使用情况和相关的发展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高等职业院校使用的外语类教材,经过专业人员经过市场调研,出版发行了满足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的大量教材。

1.3.1 高职院校的教材使用情况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服从于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最大程度上贯彻“实用为主、够用唯独”的基本方针,因而演化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和相关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教材编撰的重要指南。近年来出版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配有多媒体学习课件或者电子教案,这样更有利于高职学生按照自身的真实学习实际并且基于自身的学习风格和方式开始科学的语言训练,效果明显,也消除了学生以往学习时常常感受过的枯燥感,增加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3.2 高职教材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使用获得了良好的进展,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需要及时处理的情况。第一是能满足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不同水平需求的教学用书依然很少,造成高职教师筛选教学资料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限制。有些教材,相对于“三校生”来说,难度还是很大,这样就使很多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原有的英语学习激情和动力。

1.4 师资状况

在过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十几年中,教师队伍的人才发展在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有些高等职业院校以各种政策和待遇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因而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高职教师人员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各地高等职业院校普遍进行课程建设、人才使用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在评聘教师职称方面进行了新的改革,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的讲授课时的时数都已超出规定标准,减少了集中精力进行撰写论文和开展科研活动的时间,一些教师课时量过大,很少发表学术论文,教学科研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而且,很多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很多教师大都进行英语大班授课,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授课负担增加。虽然近年来,很多学校想尽办法,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机会例如去重点大学和国外担任访问学者等,很多教师在在其学校派出提高的学习中提升了职业授课能力和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纯粹是抱着为评聘职称的目的,学习效果很难得到提高。刚刚从事高职教学工作的教师,特别是非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常常在授课经验方面颇显匮乏,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后都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教学模式、备课方式以及高职职业院校的特点都知之甚少。

1.5 对学生的考核体系

1.5.1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21世纪初,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出台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继而由高职学生参加的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应运而生。此考试用以检验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否达到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对等的相应的英语语言水准,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和成人高校学生自愿参加。考试题由高等学院校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鉴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情况和英语实际水平,该考试分为两个级别:B级和A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项考试带动了高等职业院校在师资建设、外语教学、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改革,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的认可。

1.5.2 高职院校的校内英语课程考核体系

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除了每年6月份和12月份要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还要参加本学校主办的期中、期末考核和平时的考核。此项课程考核的主要目标是考核高职学生在本校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本校教师在授课能力、备课情况、教学法使用情况、教学效率的检验,对学校管理方在师资人才引进、教学设备使用的大检查,也是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逐渐改善提高的重要方法。科学合理设计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会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起着正面引导、正面评价、正面调控的积极推进作用。有些高职院校外语教学部门建立的外语能力测试题库,从而更加科学地、合理地掌握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情况。

2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1 理论依据

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课程改革进行了针对性的详细阐述: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应对招生和授课方式进行变革,其宗旨是服务,导向是就业,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大众和社会,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也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基于职业技术方面和未来职业岗位的任职标准,根据有关的岗位就业原则,对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目标就是要从学科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方向转变,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准则,并根据未来毕业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授课模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最终实施以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

2.2 课程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如下几点:①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在课堂授课中把握好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教学时间的比例,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为国家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②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自身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程度的不同,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能力为目标,按照高职学生的不同外语语言水平进行分班授课。③任务驱动型教学。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以模拟工作场景为平台,以实践为指南,以职业特色为方针,将任务的实施和完成呈现在整个授课过程的始终。④教师传授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相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2.3 课程改革的重点

①紧贴语言实践的网上“教”、“学”窗口。凭借网络教学平台为手段,教师和学生进行和实体课堂一样的“一问一答”和“师生互动”的新的授课方式;使用网络空间上的语言资料和互联网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个模拟的外语语言实训场景,破除了实体教学场所的局限,很多最新的语言资料都可以让学生获得。②以人为本的高职英语教学理念。建立适合高职学生个人特点和个人学习习惯的课堂授课和自主习得语言的教学系统,推进针对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学习任务驱动型、不同课程类别的高职外语教学模式。③研究“院外企业内实习和院内专业建设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凭借改善“语言能力+中西文化+实际技能+职业课程”的教学系统,帮助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

2.4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构建基于能力和素质发展的英语课程模块结构和体系。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英语课程教学手段。③形成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

3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发展的未来方向就是高等职业外语课程的变革。它呈现的是高等职业院校在授课实践和授课方式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教学内涵的改变。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路虽然还很长,但只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对授课方式、授课手段、授课内容进行变革,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外语学习精神获得最大化的外语学习效率,并且激励学生在课后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最终实现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全方位的提升,继而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如地使用所学语言。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0-179

[4] 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5] 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0-40.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