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美感教育的三个维度

2016-11-19吕少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美学思想是关于美的本质和意义的哲学关怀,源自人类对于社会生活的建构,既有智慧的抽象性,又有生活的现实性。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美学概念的渗透和涵化。我们从回归自然以发现自然纯美、贴近文化以激发生活华美、关照人本以反思人性唯美三个维度,讨论了如何为学生创设人文美感,实践美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感教育;自然纯美;生活华美;人性唯美

美学思想包含着美的概念、美的生成和发展、审美关系、审美情趣等,是研究者从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情景中汲取营养,上升为理论总结的哲学话语体系,包含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美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藉由语文教材中文字、图画、故事等内容,可以给学生展现自然的纯美、生活的甜美和人性的唯美。美感教育不是皇而论之的宏大理论,而是潜移默化的小溪潺潺,文字的构型与人类智慧、自然奥秘和生活实践,都是用以塑造小学生真善美人格最好的美学素材。

一、回归自然,发现自然纯美

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保护大自然。可以说,出于珍惜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基本的公民规范。小学语文课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场所,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育一直是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古典诗词中构画的自然景观,还是图画展现的现代风景,都是在向学生传导自然纯美的思想。以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为例,我们可以看出课本中涉及到自然的内容所占据的比例。在全部8篇识字中,5篇涉及到自然之美,占据的比例高达62.5%。有《一去二三里》、《操场上》、《比一比》、《菜园里》、《日月明》或者图文并茂介绍大自然,或者文字讲述自然现象。在20篇课文中,16篇涉及到自然之美,占据的比例高达80%。在《画》、《四季》、《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巴》、《雨点》、《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孩子》、《小熊住山洞》等课文中,生动活泼的图画和娓娓道来的故事,都给学生传送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现实。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本语文教材,多篇幅介绍与自然有关的内容,易为学生接受,也奠定了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正是这样一种铺垫,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关注到所要记述的故事中,相关的自然环境。当然,大量的优美的自然景观,本身就是陶冶情操、给人美的享受。

二、贴近文化,激发生活华美

人类社会生活由生产劳动为基础,处处显示着创造的美感。审美活动需要在人生实践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如果我们把文化看作是镶嵌着人类痕迹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就是人类结成的各种群体共同劳动、守望相助共同创造文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群体行为给予人类无限的可能性。《荀子·王制》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因义结成群体,人因群体异于禽兽。社会生活中,人类互相协作、贡献了各自的智慧,才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人类文明。

三、关照人本,反思人性唯美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给予是快乐的》中主人公保罗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娓娓道来,朴实感动,全篇弥漫着浓烈的亲情之爱。人性善恶的讨论尚无定论,但我们确信的是,流淌着亲情的家庭之爱和浸润着友情的同胞之爱,都是镌刻在小学生幼小心灵上的爱语,可以唤醒他们关照人本的人性之美。诚如黑格尔所言,“心灵能观照自己,能具有意识,而且所具有的是一种能思考的意识,能意识到心灵本身,也能意识到由心灵产生出来的东西。”心灵深处人本意识的塑造,是小学语文必须着力于倾情的内容。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人们日益陷入竞争激烈的白热化状态,忘却了人本的关怀。然而,“社会发展的轨迹,曾有偏离人性疯长的教训,但毕竟要回归于人本。幸福永远存在,现代性只是倏忽一瞬。”寻找人性中增加幸福的元素,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反思的关键。

综上所述,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小学生正处于接受美的塑造阶段,理应对其有针对性的美感教育。美感教育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感受认识和学习为主,切记强行灌输。尊重学生的创造和人格,本身就是人性唯美的表现。回归自然以发现自然纯美、贴近文化以激发生活华美、关照人本以反思人性唯美的三个维度,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序展开的科学教育实践,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创新方式,探求最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青年与社会.2012(2)

作者介绍:

吕少琴(1984~),女,汉语言文学本科,甘肃岷县茶埠学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