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6-11-19沙晶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沙晶华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计算作为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计算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口算和笔算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统的计算不需要了,只要会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就行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产生了对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现在必须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尽管计算工具科学了,但完全依靠这些计算工具是不行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先进的计算工具实际上是人们在传统的计算方法上发展而来的,没有传统的计算,也就不可能有如今的先进计算工具。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学会计算,怎么会有将来计算的发展呢?将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发明,就落在下一代身上。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就要采取习题形式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等。

二、脚踏实地,落实基础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狠抓学生的计算。教学中,我发现到了五六年级,还有少数学生不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不会背诵乘法口诀,那他怎么能计算呢?恐怕这是高年级数学教师感到非常头痛的事。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教育观,要实现这一教育观念,那就只有辅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从一年级补到六年级,谈何容易?学习数学知识,就好像建高楼一样,万丈高楼必须从地起。学习计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才能学好,否则,一旦掉档,特别是掉得太多,那要想补起来,就难了。

所以,我们所有任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具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一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计算,一般来说,都是从口算开始。所谓的口算,实质就是心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口算所占的比例相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1.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轮流出12题口算题,出得好的评为“口算明星”。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出题的类型也各式各样,又因为题目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用开火车进行反馈。

2.利用“口算游戏”加强口算训练。3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出题、一个学生说出得数、还有一个学生当裁判并用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比赛的胜负情况。这样的游戏不仅使学生乐学、爱学,还把游戏带到课外与同学一起做,带到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做。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地提高计算准确性。

五、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整理书架》,先出示主题图: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吗?先让学生独立估算,集体反馈。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教学适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学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