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制玩教具教育价值的探究

2016-11-19彭国艳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

作者简介:彭国艳(1988-)女,汉,黑龙江大庆人,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摘要: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是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并获得感受。幼儿参与自制活动不仅促进了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幼儿在与教师或他人的合作中也促进了社会交往技能的提升。本论文介绍了自制玩教具的内涵、教育价值以及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制玩教具;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01-01

一、自制玩教具的内涵

“玩具”一词没有完全明确的定义,陈鹤琴先生这样认为:凡是可供孩子玩耍的都可以成为玩具。因此,那些在市场上买得到的商品玩具,还有生活中的纸杯,扣子、吸管等也可以算是“玩具”。自制玩具不是专门生产的,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或幼儿的需要制作的。2001年9月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纲要的颁布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应该倡导幼儿保护环境,整合身边可利用的一切资源进行教育活动。因此本文中的自制玩教具是指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作的适合学前儿童玩耍且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玩具。

二、自制玩教具的教育价值

(一)从幼儿角度看

1.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周围的环境,培养创作兴趣。皮亚杰说“智慧既不是从自我知识开始,也不是从事物本身的知识开始,而是从它们相互作用的知识开始的。当幼儿对制作感兴趣时,便会试图使用各种方式来寻找生活中的不同种类材料,积极动脑、主动建构活动材料的形态、功能,完全沉浸在操作之中。幼儿的学习,始终都是发生在与周围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从幼儿自制玩具的过程看,幼儿亲自动手参与制作的全过程,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工具,采用各种表现形式,增加了幼儿对材料和工具性能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激发了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创作的兴趣。

2.幼儿在制作中满足了娱乐的需求,树立了环保理念。通过自制玩具,幼儿发现变废为宝是件很神奇的事,于是幼儿开始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水瓶、旧光碟、筷子等,利用已有的创作经验,将其重新进行组合,创造新的玩具形式。活动中幼儿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及对自我的肯定。自制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利于将幼儿环保的理念付诸于实践。整个过程也培养了幼儿正确的审美能力与欣赏美能力。

3.幼儿在合作中提高了社会性。在自制活动中,幼儿互帮互助增加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学会了恰当的语言表达与倾听,更懂得谦让、友善、体谅他人。从开始制作到结束后的成功和喜悦,再到向同伴们讲述自己的创作意图,整个过程幼儿在不断的去自我中心化。幼儿试图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相互理解,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了幼儿的社会性。

(二)从教师角度看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自制活动材料促进教师更好的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活动材料的基本属性,充分的认识到自制材料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合理的发挥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性、支持性作用。

2.有利于教师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自制材料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将这些兴趣点归纳在一起,寻找教育的契机,这样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活动的主题,对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积极性的帮助。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进行教学工作的改进,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从师幼互动角度。师幼互动是幼儿园实现各项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是教师内在的教育理念和外显的教育行为相结合的表现。

1.在建构主义中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在自制的活动中幼儿就是主体,教师要起到指导、引导、帮助的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弱化自己的权威,尊重幼儿的个性,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和幼儿通过双方交流达到一定的知识、经验、情感的共同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的种类、颜色、大小进行多元化创作。

2.师幼共同参与的共生共长。教师在创作中积累的经验更加丰富,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给予幼儿更多正确的经验指导。幼儿在实践中的问题,如果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找到答案,这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引导幼儿、激发幼儿。在制作中教师适当的把教育的目标与幼儿的兴趣相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最终的作品也各有特色。幼儿的作品能激发教师的创作灵感,丰富教师的创作视角,更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创作能力。在与幼儿共同参加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幼儿与教师的经验交流,更增加了彼此间的情感。

三、实现幼儿自制玩教具应注意的问题

(一)回收与制作中的安全性。建议在幼儿园设置废旧物品回收区,教师、家长、幼儿一起进行回收。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筛选,提供不同发展层次的材料,剔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由于幼儿年龄不同,对材料的认知也不同。活动前教师要讲好规则和注意事项,关注细小、尖锐的材料以免幼儿误食或造成伤害,必要的话可进行操作演示。

(二)创作、展示与评价。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适宜的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全身心的沉浸在活动材料的制作和探索中。展示环节应重“展”轻“评”,为幼儿建构了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一个相互欣赏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区域设计、主题墙面等活动来展示幼儿的作品。幼儿在主动大胆发言的过程中,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提高了创作的热情也增进彼此的友谊。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

[2]皮亚杰,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刘焱.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J].学前教育研究,2007(9).

[4]续润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学前教育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