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幼儿期刊的主题故事研究

2016-11-19宋妍梁佳麒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画报袋鼠冲突

宋妍 梁佳麒

作者简介:宋妍,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梁佳麒,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02-02

本研究选择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大众评价最高的两本幼儿期刊《幼儿画报》和《嘟嘟熊画报》作为研究对象,它们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少儿传媒集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品,面向全国各地公开发行的幼儿期刊。本研究将选取它们2014年全年的期刊(《幼儿画报》每月3本、《嘟嘟熊画报》每月2期)中的主题故事作为研究样本。

一、主题人物设置分析

(一)主题人物角色设置分析

幼儿期刊通过设置不同的角色和背景环境,为幼儿呈现出一个比现实环境更有趣的世界,来迎合他们的求知欲望。《幼儿画报》的主题人物是一只幼年的红色袋鼠,外貌看起来更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狐狸。在形象设计上。《嘟嘟熊画报》的主题人物是一只幼年的棕黄色小熊,看起来是乖巧的温顺的形象。两本画报都选择了将动物拟人化来做主题人物,选择将它们设计成幼年状态,也是让幼儿从视觉上产生亲近感,他们会把自己和这些小动物化为一体。

《幼儿画报》中,红袋鼠是一只幼年的小袋鼠,它有一个亲切和蔼的妈妈和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火帽子和跳跳蛙,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好朋友,这些人一起生活在大草原上。从具体情节上看,红袋鼠还未到上学的年龄,属于“学龄前儿童”,跟画报的幼儿读者是同年龄段的孩子。《嘟嘟熊画报》中,嘟嘟熊同样生活在小镇上,小镇上有人类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嘟嘟熊有好多好朋友,他有一个魔法蜗牛壳,能变出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同时嘟嘟熊还是小镇上的侦探,嘟嘟熊也有一个工程队,来帮助朋友们解决问题。

所有的这些设置都迎合了幼儿的喜好,主题人物和幼儿有着明显的共通的意义空间,他们都是天真烂漫的“小朋友”。

(二)主题人物内容所占比例及作用

两本期刊综合来看,中国幼儿期刊的主题人物内容所占比例约为65%,即整本杂志有2/3的内容是跟主题人物相关,这种突出主角的杂志内容设置方式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使他们长久的保持对主题人物的阅读兴趣。

主题人物是伴随着幼儿一起成长的玩伴,小朋友们会把这些主题人物当成是自己的好朋友、学习的小榜样甚至是自己在故事中的映射。这种设计方式也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幼儿期刊的发行量,孩子们看了几期杂志后,会形成一种固定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即他们看的不是某一本杂志而是某个主题人物形象的故事,他们会好奇这些主题人物形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带来哪些乐趣。

二、主题故事的表现方式分析

本文统计了2014年全年的《幼儿画报》和《嘟嘟熊画报》的故事主题,发现《幼儿画报》选题主要集中于自我保护、营养健康、行为品德、百科知识、童心童趣、帮助他人、其他等七个方面,有的主题仅出现过一两次,就一并归结到其他类里面。《嘟嘟熊画报》的选题主要集中在行为品德、百科知识、童心童趣、帮助他人、其他等五个方面。

(一)不同类型主题表现比例分析

《幼儿画报》单独设置了“红袋鼠美食屋”和“红袋鼠自我保护故事”栏目,因而在它的主题比例中,“自我保护”占据15.7%、“营养健康”占据了22.9%的比重,而这两项在《嘟嘟熊画报》中则没有涉及。《嘟嘟熊画报》中,关于“行为品德”和“百科知识”的主题故事最多,分别占28.6%和21.4%。

两本杂志综合来看,“行为品德”和“百科知识”所占比重最大,可见中国幼儿期刊偏重于对幼儿个人品质和知识的教育,在整体主题类型上,除了“童心童趣”关注于幼儿自身的特性、营养健康关注幼儿身体成长外,其他的主题都带有明显的教育意味。

(二)主题故事叙事冲突设置分析

引发冲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主题的不同原因也呈现出多样性。解决冲突的人物主要是主题人物,即红袋鼠和嘟嘟熊,仅有少数情况冲突是由其他人物解决的。在冲突的解决方法上,两本画报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它们都侧重于集体解决问题,当冲突发生的时候,由主题人物号召小伙伴们一起来解决,营造出“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主题人物在故事冲突中的作用,它是冲突的主要解决者,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中心人物

两本画报不同的是,《幼儿画报》中的红袋鼠本身就是一个集智慧、勇气和怀疑精神于一体的人物,由它解决的矛盾冲突都是直接性的;《嘟嘟熊画报》中嘟嘟熊同样是勇敢和探索精神的化身,但是它解决冲突的方法大多借助于“魔法蜗牛壳”,通过魔法变出任何需要的东西从而解决冲突。

(三)主题故事的语言分析

幼儿期刊的最明显的特点除了图片占据主体外,便是语言的儿童化。幼儿期刊要用带有儿童情趣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让幼儿能读、爱读。在《幼儿画报》和《嘟嘟熊画报》中,语言的儿童化除了故事浅显易懂、用语贴近儿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故事语言的诗歌化,故事中的很多描述和对话都是用富有音乐感、琅琅上口的诗歌形式表现,且多是押韵生动的儿歌,幼儿在阅读中会自然的被这样的语言所吸引,重复性的阅读这样的故事。

采用这种诗歌化的语言最大的优势就是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主题故事中大量诗歌化语言的运用,也使得教育信息的传递更为自然和便利,幼儿对于传统的生硬的教育语言非常抵触和反感,而把这些教育内容巧妙的融进趣味故事中,又通过诗歌式的语言传唱出来,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嘟嘟熊画报》在语言的设计上较为适合幼儿,所用汉字比较简单,且多用重复性的词语和语句,出现物体为生活中常见物,字数较少;相反,《幼儿画报》则比较注重幼儿的认字能力,画报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认识经教育部审定全国12种小学一年级教材收录的284个最常用字”,因而字数较多偏难,不仅如今,故事中还有很多蓝色字,是笔画多的难记字。

三、主题故事的教育理念分析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韦尔伯·施拉姆曾说:从为大众提供普遍教育的立场来看,大众传播媒介是一所学校。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作用。中国幼儿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无形中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是幼儿游戏娱乐的提供者,还是幼儿教育的主要载体,是非正规教育中一种畅通有效的传播媒介。

(一)关注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幼儿教育目标定位于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①中国幼儿期刊在教育功能上始终注重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关注并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灵的同步成长,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从上文对故事主题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两本期刊涉及到的七个主题完全涵盖了德、智、体、美四个方面。“行为品德”、“帮助他人”是德育教育的内容,“营养健康”、“百科知识”则属于智育领域,“自我保护”可算作体育的范畴,“童心童趣”和“其他”可以归结到美育里面,虽然这样的归类并不严谨,但是总体上反映了幼儿期刊注重了幼儿的全面教育。通过巧妙设计的趣味故事,把这些知识、品德和技能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收获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些实用的生活小窍门、养成好习惯、塑造独立完善的人格。

(二)更为偏重实用性教育

虽然主题故事兼顾到了德智体美等多个领域,但是分析故事主题比例不难发现,讲述百科知识、教授自我保护技能、关注营养健康的故事仍然占据了全部故事的42.4%,这几类主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实用性的故事主题,都是在教授一些生活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带有很明显的教育意味。

《幼儿画报》中的“红袋鼠智慧故事”栏目、“红袋鼠美食屋”栏目、《嘟嘟熊画报》中的“嘟嘟熊侦探故事”栏目中大部分故事都是在教授实用性的生活小妙招或者是科学、自然、生物知识,从如何正确切西瓜到学会怎样除衣物上的油渍,从哪些动物夜间活动到秋天上火吃什么……大量的技能性信息通过故事传递给幼儿,确实帮助他们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幼儿期刊不是“教材”,是“寓教于乐”的读物,过多的知识植入容易影响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想象空间。

综合来看,主题人物作为整本杂志的“灵魂”,承担着吸引读者、连接故事、传递理念的诸多责任,幼儿在阅读杂志的时候,更多的是先想到某个固定的主题人物,而后才跟着主题人物走进故事的世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2-7岁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主客体不分的,对他们来说,没有纯粹的主体,也没有纯粹的客体,两者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儿童的主客体互渗状态决定了他是个泛灵论者。所谓“泛灵论”就是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即认为天地万物,不管是动物、植物,只要是自己能感知、能想象的事物,就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同时他们对这些事物也都倾注自己的感情。②表现在幼儿读物上,幼儿会把故事中的世界想象成自己的世界,故事中的人都是自己的朋友,而他们本身则是故事的主人公在现实世界的映照。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本文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JG15DB143,同时也是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15年年度立项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Y201504.

注解:

①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②韩苑苑.让童话成为开启儿童道德智慧的钥匙——童话的道德教育功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画报袋鼠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
陕西画报航拍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蹦蹦跳跳的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