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激励,提升信息技术理论课效率

2016-11-19梁利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激励

梁利琴

【内容摘要】教学信息技术理论课时,我们应当结合同学们爱动、爱想、喜欢变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心理设计教学方案,要努力满足同学们动手动脑具体操作的愿望,而不应该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有效的激励需要考虑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考虑他们的兴趣所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否成功等。本文拟提出理论课教学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几项策略,求教同仁。

【关键词】激励 信息技术理论课 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与人交流,勇于创新,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而言,教师除了讲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多补充一些小技巧、小知识,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功能。另外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要少讲大道理,多讲实用性的内容。当然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听你的理论课,让他们在你的激励下爱上信息技术。

时下,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一般都是在机房上,但是目前还有不少学校因为设施的原因,还不能充分满足机房上课的需求,这使得教室上理论课也成为一种常态。当然,当教学进度到一定的时候,有部分内容不必在机房上,单凭多媒体演示就能完成的,也可以在教室完成,这样反而有利于课堂求知氛围的形成,防止学生因电脑的吸引而不听老师讲解,不动脑思考。

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其实是对于学生个性中的倾向性的激发,课堂教学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教师的激励性措施密不可分。有效的激励需要考虑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考虑他们的兴趣所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否成功等。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一般在教室上的都是理论课,而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感觉最难的就是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因为,一旦离开了信息技术机房这个教学主阵地,教师常常感觉极不习惯,学生尤甚,结果常常是教师讲得累,学生不爱听,更别指望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索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学习任务的挑战性

中学生的好胜心特别强,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激发。有一次,一上课我就向同学们宣布,今天的信息技术理论课要分小组进行比赛。同学们都觉得很好奇,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究竟是什么比赛。我接着把比赛规则投影到白板上:

1.全班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分为五个小组,抢答我出示在白板上的问题。

2.每个小组的成员每答对一个问题,我就为这个小组画一面小红旗。

3.比赛结束时,得红旗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我有小小的物质奖励。

4.正确答题最多的同学,为这次比赛中的最佳赛手,我也有小小的物质奖励。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兴趣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随着我问题的展示,教室里出现了非常热烈的抢答场面。当第一位同学答对了某个问题,为自己的小组赢得第一面小红旗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为他热烈鼓掌。

二、导入环节的激趣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判断导入环节好坏的标准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导入语的激励性与情境性了。有一节信息技术理论课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进行导入:《水浒传》的故事大家都听过,都知道梁山聚义厅有108个好汉,但怎么出现了108个好汉呢?这108个好汉都是怎样上的梁山呢?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好奇,这时候我趁势播放从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剪接出来的与梁山108条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相关的视频给学生看。视频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句句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瞬间就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边看边发出叽叽喳喳的探究声,偶尔还夹杂着哄堂大笑之声或者愤愤不平的议论之声。看完视频后,我从视频中提到的信息技术博览会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课题,创设了带同学们去游览信息技术博览会、引导同学们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的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的浓厚兴趣。

三、中间环节的过渡性

过渡是转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手段,使得学生从上一个环节中很快转移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在这节信息技术理论课中设计了一个带同学们去参观信息技术博览会的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开展体验区、学习区、活动感悟区、收获区、反馈练习区等五大区的参观活动,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把同学们引到第一站——体验区后,我播放了一段“信息技术改变生活”的视频给同学们观赏。这段视频中的具体内容有: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畅想未来生活,展望高新技术等。我希望同学们观看了这段视频后,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未来生活的巨大变化,激发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之后,我把同学们引到了第二站——学习区。在这一站的学习主要是观看视频,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同学们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信息技术包含的各种功能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体验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等内容。

我又将同学们的视线引导到第三站——活动感悟区。在这一站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活动:有分别标有1号、2号、3号字样的三个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白酒、盐水、酱油三种不同性质的液体,每个杯子都没有标明液体的名称。请同学们根据不同液体中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出白酒、盐水和酱油。除了把实验内容显示在电子白板上外,我还当场准备了实验器具,在三个玻璃杯里分别倒入了白酒、盐水和酱油。听说可以上讲台亲手做实验,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纷纷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我请了一位平常不怎么与老师发生互动关系的男生上讲台来做实验。他一会儿用鼻子闻闻,一会儿用舌头尝尝,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其他的学生虽然没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但是也讨论出了很多的鉴别方法:比如尝味道、看颜色、闻气体等。

由上可见,教学的精彩需要在环节与环节之间营造环环相扣的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这就是教学的艺术了!

四、学习媒体的多样性

文喜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需要跌宕起伏、丰富多彩才有吸引力,理论教学如果以平淡无奇、枯燥的讲解来贯穿课堂,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影响效果,这时一种有效的手段是不断更换媒体,使课堂亮起来。

为了使媒体的使用更丰富多彩,我引导同学们在电子白板上展开竞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设计游戏软件和活动画面,观看影视作品、音画动漫,进行自主学习。电子白板可以任意书写、拖拽、擦痕等,同学们对这些神奇功能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们都非常乐于在电子白板上动手操作。教学时,我在反馈练习区、收获区,设计了部分填空题、连线题等供同学们在电子白板上书写、连线、拖拽等。如此,既满足了同学们希望在课堂上有机会动手操作的愿望,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又教会了某些不会使用电子白板的同学如何将知识点和练习题等书写在学案上,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益,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任务设置的激励性

任务是教学的内容,更是学生挑战的目标。如果是在机房上信息技术课,我大多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同学们在每节课都要完成相关的任务内容。如在教WPS演示“插入声音、背景”一课时,我先向同学们展示事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让同学们对音乐贺卡产生初步印象,接着再引导同学们分析贺卡的结构:普通字、艺术字、剪贴画、文件中的图片、自选图形、文本框等,与同学们讨论如何将电脑中的背景、音乐放到贺卡中来。通过分析,同学们对这节课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同学们再根据我的提示进行具体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乐意接受新的任务,不断在成功中强化学习动机了。

综上所述,有效的激励需要考虑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考虑他们的兴趣所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否成功等。教学信息技术理论课时,我们应当结合同学们爱动、爱想、喜欢变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心理设计教学方案,要努力满足同学们动手动脑具体操作的愿望,而不应该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相信随着我们对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不断探究与研究,信息技术理论课会越上越精彩,成为学生走上信息技术之路的敲门砖。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激励
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激趣教学初探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效益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