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2016-11-18林云玲魏秀梅陈兰琼林友红

关键词:系统化高血压病入院

林云玲,魏秀梅,陈兰琼,林友红

(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中医院综合病区,福建 福州 350400)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林云玲,魏秀梅,陈兰琼,林友红

(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中医院综合病区,福建 福州 350400)

目的 分析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3月某二级乙等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按方便取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方法,测定两组入院时的焦虑值、血压和出院时的焦虑值、血压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值、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时的焦虑值、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理指标两次前后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以正确的态度积极面对自己的疾病,从而明显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病的危害。

系统化;健康教育;高血压;效果

众所周知,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全球广泛分布的慢性疾病。我国年龄>60岁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8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的患者率为60%[1]。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不良,至血压持续增高,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对心、脑、肾等重要生命脏器造成严重损害的高血压危象等。据调查,人群中79.7%脑卒中及36.6%冠心病是由高血压病引起。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与其未能正确治疗有关,据了解仅有25%的高血压患者坚持用药治疗。因此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为了分析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1例,研究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情绪方面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3月某二级乙等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按方便取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60~8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70.88±8.72)岁;平均住院时间(8.4 4±3.7 6)天。干预组平均年龄(68.62±7.42)岁;平均住院时间(7.45±2.89)天。所有患者均未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排除精神疾患、语言功能障碍不能完成调查表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庭构成、病情及心理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入院时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入院时也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入院第二天询问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有遗忘加以复述,不断巩固,加深印象。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健康教育护理,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健康教育方式为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初步介绍有关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病因、影响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及特殊情况下就诊途径,为高血压的控制打下基础。

1.2.2 饮食指导:控制食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多选用优质的食物(如:鱼、大豆、及其豆浆品),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每日要饮适量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2.3 病情观察:通常选择午休后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教会患者深呼吸、欣赏轻音乐等放松疗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高血压控制。每次交谈在15~20 min,以不引起患者疲劳为宜。每天同一地点、同一血压计、同一手臂部位、定时测量血压2次,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并记录每日的动态变化。血压的昼夜节律在清晨最为显著,此时,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因此,清晨时测血压突然升高常常会令患者紧张、焦虑。与患者解释血压变化的特点,可消除紧张焦虑,以避免病情的加重。

1.2.4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准时服药,药物剂量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避免突然停药,引起血压突然升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调查显示高血压服药率仅为24.8%[2],而药物治疗是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因此,动员家属协助督促患者遵医按时按量服药。

1.2.5 预防和处理体位性低血压:向患者介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频率随年龄的增大、心血管病变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加,常出现于体位突然改变,是老年患者晕厥和昏倒的危险因素之一[3],因此,起卧时或变换姿势宜缓慢,避免站立太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应立即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增加脑血流量。

1.2.6 心理指导:随时对患者在健康教育计划中的疑问进行指导,并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

1.3 评价指标

在入院时和出院前由作者本人或责任护士负责测试两组患者的血压,焦虑值并记录。焦虑值测定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该量表含20个条目,各条目按1~4的4级评分评定,累计评分≥40分表示存在焦虑症状。测试问卷由作者本人或责任护士发放,向患者详细说明目的,讲解问卷各项内容、评分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完全理解的情况下由患者独立完成。不能完成者由责任护士帮助填写,两次发放两种问卷共124份全部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前的血压显著低于入院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s,mmHg)

组别n 入院时 出院时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 32 171.99±5.71 96.17±4.27 134.22±7.12 80.34±5.45干预组 29 171.48±5.81 96.17±3.77 127.86±6.05 76.31±5.43 t 0.329 -0.662 3.740 2.289 P 0.743 0.510 0.000 0.005

2.2 两组患者焦虑值评分比较

两组入院当天焦虑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前焦虑值显著低于入院时,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s,mmHg)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 t P对照组 32 49.31±3.81 38.25±2.53 0.000 15.26干预组 29 48.41±4.26 32.90±3.44 0.000 13.68 t -0.869 6.975 P 0.388 0.000

3 讨 论

高血压的发病与多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饮食、运动,因此对高血压的防治及护理应采取针对各种病因的、个体化的、多层次的措施,包括合理治疗均衡营养摄入,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干预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注重于患者的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实践和理论教育相结合。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力减退,对健康教育内容容易遗忘。因此,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时候因充分考虑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记忆力、理解力、反应能力的差异,并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取得患者的理解,提高患者参与率与依从性。

3.1 动员家属参与护理,给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老年患者常常因为丧偶、子女工作忙,常常感到孤独、寂寞和被遗弃感,因此常有怨恨、生气、失落等不良情绪,家属的悉心照顾,使患者从心里上得到被关爱的满足,心情稳定,态度平和,对疾病能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3.2 加强护患沟通,稳定患者情绪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因此通过与患者的床边交谈,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需求,有目的地给予疏导和指导,使患者掌握了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遵医行为增强,心情稳定,减少了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使患者的不良的思维活动转化为积极乐观向上的思维活动,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将药物降压治疗更易发挥作用,使血压稳定在理想的范围。并在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病程缩短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3 加强用药指导,提高用药治疗的依从性

高血压病可以说是一种终生性疾病,若血压控制不良,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且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医疗费用远远超过无并发症的。而且很多并发症又不可逆的,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按时按量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并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及时用药,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靶器官的受损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

3.4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愉悦的心情

细心的照顾患者,消除其对周围事物的陌生感,帮助其适应环境及角色的转换,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态,宣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纠正对高血压的错误认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形为模式,如戒烟酒,低盐饮食等。护士专业知识可使患者获得安全、信任感,促进良好治疗护理的开展。一些研究表明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是单纯药物治疗无法实现的[4]。

4 小 结

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巩固患者的认识水平,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使患者做到合理用药,合理饮食,保持平稳的心态,避免焦虑情绪,使血压控制理想的范围,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1] 曹 剑.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策略[J].福建医学,2011,3:20-22.

[2] 马山珊,郑红薇,王 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365.

[3] 吴晓萍,何 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7,9(9):614.

[4] 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08-209.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1

B

ISSN.2096-2479.2016.05.181.02

猜你喜欢

系统化高血压病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