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与发生皮下出血的关系

2016-11-18

关键词:丙组针尖皮下

李 红

(四川省泸州市石洞卫生院,四川 泸州 646001)

·护理教育·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与发生皮下出血的关系

李 红

(四川省泸州市石洞卫生院,四川 泸州 646001)

静脉输液拔针后发生皮下出血,是临床常见却又被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对300例内外科住院输液患者的观察:在排除了因按压时间不足及患者凝血机能障碍的情况下,证实按压方法欠妥是发生皮下出血的重要原因,在临床实践中,作者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按压方法—纵行按压法。

静脉输液;按压方法;皮下出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内外科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4例,女126例;年龄4~82岁,平均年龄37.4岁。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用7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输液过程顺利(指一次穿刺成功,输液过程中无渗漏现象发生),病种中排除凝血机能障碍者。

1.2 方法

输液完毕,夹紧调速器,去除胶布,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按压。甲组-按压穿刺点法:以消毒绵球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1]。乙组-按压穿刺点上方法:用消毒干绵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2]。丙组-纵行按压法:用消毒干绵签纵行按压穿刺点及穿刺点上方约2 cm(沿血管近心方向),迅速拔出针头。

以上三组拔针后均继续按压2 min,以排除按压时间不足对观察结果的影响。由护士亲自操作,按压时用力适中,不揉动,不放松,于拔针后1 h观察局部有无皮下出血,判断标准为局部出血处直径>0.5 cm为阳性。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不同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拔针后发生皮下出血,不但引起病痛不适及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对长期输液及静脉穿刺本生就比较困难的患者,更降低了再次穿刺的成功率。这些都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妨碍了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目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更增添了工作的忙乱。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丙组按压方法较为理想,其皮下出血发生率为0,而甲乙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情况发生。

静脉输液拔针后发生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针尖刺入静脉血管的针孔未被压闭,导致血液外渗引起。临床上,由于静脉穿刺的进针方式不同,造成针尖刺入血管的部位不一。如果针尖刺入皮肤后直接刺入血管,则刺入血管处即为穿刺点,此种进针方式,若用按压穿刺点法可达到止血目的,用按压穿刺点上方则不能;如果针尖刺入皮肤后需潜行一段距离再进入血管,则入血管处即在穿刺点的上方,此种进针方式用按压穿刺点上方可达到止血目的,用按压穿刺点法则不能。即便是输液完毕拔针时,往往难以判断是由何种方式进针,血管被刺破的部位无法确定,当然无法选择是用甲组或是乙组按压法进行按压为妥。故甲、乙组按压法都有其局限性,易于发生皮下出血。而用丙组纵行按压法则可两者兼顾,既按压了直接进针时针尖穿刺入血管处(即穿刺点),又按压了潜行一段距离进针时针尖入血管处(即穿刺点上方)。

各实验组中,采用了7号头皮针,其针梗长度为2.5 cm,因穿刺时针尖斜面必须全部进入血管,故需扣除针尖斜面的长度;另外,由于穿刺时进针角度为20°,穿刺针从表皮至皮下组织需消耗一断距离,故这段距离也应扣除,则针梗长度为2 cm,此即针尖入皮肤后最大潜行距离,所以我们认为按压穿刺点及穿刺点上方2 cm左右这段距离较为合适。不论何种进针方式,不论穿刺针在皮下潜行多长距离。纵行按压法均可达到压迫止血目的,以防止皮下出血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拔针后按压往往交给患者自己完成,由于患者不懂得正确的方法,而护士又没有仔细交待便离开,容易发生皮下出血。所以,拔针后的按压工作最好由护士自己完成,否则也应向患者讲明正确的按压方法。

综上所述,为了尽量避免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造成的皮下出血,纵行按压法是较理想的。

[1] 吕式缓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57.

[2] 佘爱珍主编,基础护理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0.

本文编辑:孙春宇

After intravenous infusion needle pull pressure metho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cutaneous bleeding occurred

LI Hong
(While luzhou,sichuan province caves in institutes of health,Sichuan Luzhou 646001,China)

R471

A

ISSN.2096-2479.2016.05.169.02

猜你喜欢

丙组针尖皮下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基于FDTD仿真的高增益拉曼镀金针尖的可重复准确制备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针尖和笔尖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