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护理及措施

2016-11-18陈金凤马艳霞王伟超

关键词:置管导丝尿激酶

陈金凤,马艳霞,王伟超

(解放军第260医院颈胸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护理及措施

陈金凤,马艳霞,王伟超

(解放军第260医院颈胸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PICC置管;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这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由于它不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能够安全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留置时间长,更好的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了因治疗需要而进行的反复静脉穿刺,是肿瘤化疗患者长期简短输液的首选方法。在我科发生一例置管后3天发生静脉血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右乳腺癌术后在第一次化疗,化疗前评估患者。于2016年3月30日17:00在彩超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在彩超引导下于贵要静脉处发现合适穿刺点,消毒后进行穿刺,穿刺过程顺利,有回血,插入导丝时有阻力,稍稍回抽导丝后再次插入导丝仍有阻力且穿刺针处无新鲜回血流出,于是拔出穿刺针并按压穿刺处。冲洗穿刺针及导丝并消毒待用。再次在彩超引导下找贵腰静脉,原穿刺点下方找到一相对合适的穿刺部位(再次找时却很难再发现合适的血管,找了好久)。进行第二次穿刺,此次穿刺进针顺利且送导丝无任何阻力,拔出穿刺针,在穿刺点注射利多卡因0.1 mL局部麻醉。持手术刀沿导丝上方于导丝平行的角度扩皮置插管鞘组件,拔出导丝时导丝外周断断续续有血栓形成,自插管鞘置入PICC导管顺利,在撤插管鞘时发现其周围的血液都已凝固,撤出导管支撑导丝,修剪导管,安装连接器,妥善固定。

2 具体情况

3月31日上午进行化疗药的输注,置管后24 h进行常规更换敷料(此时化疗药已输入完毕),观察穿刺点处敷料包扎固定好,无渗出。测量臂围28 cm。4月1日(置管48 h后)观察穿刺点处敷料包扎固定好,无渗出。测量臂围28 cm,给予正常输液。4月2日(置管75 h后)输液完毕时晚上约20点左右患者自诉穿刺点上方(接近第一次穿刺的地方)疼痛,观察疼痛处有淤血,分析是由于第一次穿刺失败造成皮下淤血。4月3日(置管后90 h)中午11点给予更换敷料,观察穿刺点处干燥、有雪茄,无分泌物。当日(置管后99 h)晚18:15观察穿刺点处有渗出,明显红肿,疼痛,测量臂围29 cm,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抬高肢体。20:00渗血停止。4月4日上午患者自诉上肢仍疼痛,皮温高,观察穿刺点处有血茄,按压针眼处有分泌物,送细菌培养,给予更换敷料。测量臂围30 cm,体温37.6℃。遵医嘱应用头孢美唑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4月5日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逐渐减轻,皮温高,有轻压痛,穿刺点处有少量淡红色渗出。测量臂围31 cm,体温37℃。患者体温未升高,考虑有血栓形成的可能。检查左上肢血管彩超示:左侧腋静脉及贵腰静脉内血栓形成。根据检查结果遵医嘱给予尿激酶5000 U/ml冲击疗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2/d,以及口服阿司匹林溶栓治疗,预防血栓脱落,继续给予头孢美唑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4月6日,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明显减轻,皮温降低,有轻压痛,无渗出。测量臂围29 cm。细菌培养结果示:无细菌生长。复查左上肢彩超示无明显改善,继续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等,余治疗不变。

日期 臂围 红肿 穿刺点 皮温分泌物 雪茄 压痛左上肢2016-3-30 28 无 无 无 无 正常2016-3-31 28 无 无 有 无 正常2016-4-1 28 无 无 有 无 正常2016-4-2 28 无 无 有 穿刺点上方有 正常2016-4-3 29 明显 无 有 不能耐受 正常2016-4-4 30 明显 少量淡红色 无 不能耐受 高2016-4-5 31 逐渐减轻 少量淡红色 无 能耐受 高2016-4-6 29 明显减轻 无 无 能耐受 降低

3 讨 论

3.1 病情观察

(1)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液体外渗或出血。(2)上肢臂围:治疗期间或维护时,注意测量臂围。(3)导管使用情况:有输液冲管无阻力。(4)全身症状:有无输液后发热寒战或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5)相关性检查:彩超。X线摄片定位等。

3.2 溶栓治疗

(1)负压注射:连接一个三通开关于PICC导管上,用一个空注射器20 mL连接其中一个开关上,使用另一个溶有尿激酶的20 mL注射器连接另外一个开关上(尿激酶浓度5000 U/mL)。最好连接时将空注射器与导管成一条直线。先打开空注射器这处开关,用一个抽吸的力使导管内产生负压,然后关闭此开关;再打开连有尿激酶注射器处的开关,使尿激酶被吸入导管内,以达到溶栓的作用。反复操作,以便血栓溶解。待抽吸过程中,抽出活动性回血,以代表溶栓成功。此时更换含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脉冲式冲管,更换肝素帽,正压封管。(2)抽血化验,血凝三项指标。(3)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导管外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3.3 拔管

(1)如若导管内溶栓失败,建议拔管。(2)复查彩超示:导管外血管内血栓形成,合理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待血栓溶解后方可拔管。(3)严格无菌操作。(4)拔管过程,用力均匀,拔管困难者,不可强力拔出,可指导患者放松或热敷该肢体,促进血管扩张。拔管时不可按压穿刺部位,防止拔管过程中人为造成导管外壁附着血栓脱落入血,引起栓塞。(5)拔出导管瞬间应立刻按压穿刺点,防止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6)完全拔出导管后,观察导管的完整性。

PICC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尤其是长期输液和化疗的患者,避免重复穿刺和刺激性强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护理人员掌握规范的维护、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赵改婷,雷zheng,刘思文,张卫红.《输液治疗护理与实践》.

[2] 陈 柳,黄丽如,郑素芬,付江瑜.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5,06:406-408.

[3] 何乾英,唐忠敏,覃秀玉,韩忠秀,覃学燕,周小梅.PICC置管后致静脉血栓的护理[J].蛇志,2016,01:95-97.

[4] 周兰凤.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4:191-192.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73

A

ISSN.2096-2479.2016.05.190.02

猜你喜欢

置管导丝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