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

2016-11-18卢志兰戴洁萍汪海慧

关键词:跨文化理论满意度

卢志兰,戴洁萍,汪海慧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

卢志兰,戴洁萍,汪海慧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 分析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接收的肿瘤患者70例为本次研究,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跨文化护理理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肿瘤患者在护理中采用跨文化护理理论,能够更加客观的根据患者的文化差异进行个体化护理,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跨文化护理理论;临床肿瘤护理;应用分析

肿瘤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肿瘤患者多存在有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与此同时,现代护理中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时候,更应该了解患者的文化差异,进而开展个体化的护理。为进一步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疗效。本文结合我院接收的肿瘤患者70例,就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接收的肿瘤患者70例为本次研究,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为外籍患者,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38.9±5.4)岁。其中肺癌14例,胃癌10例,乳腺癌7例,肝癌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39.1±5.5)岁。其中肺癌12例,胃癌11例,乳腺癌6例,肝癌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跨文化护理理论,具体的方法如下:(1)掌握患者较为详细的个人资料,在开展护理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发展程度、国籍、个人生活习惯、宗教习惯、个人信仰等,从而才能在护理中更加切合患者的实际实施护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熟练地掌握英语的日常用语,便于与外籍患者进行交流;(2)重视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国内对于肿瘤患者,通常需要对患者隐瞒病情,但是在国外,患者享有知情权,尤其是在肿瘤这类严重的疾病方面,对此应在进行全面评估后,客观的向患者讲解病情的发展以及后期的治疗护理计划等;(3)根据东西方文化差异开展护理,在西方文化中强调的是个人自由、个人权利,患者的相关事宜需要经过患者本人同意,而非由患者家属决定相关事宜,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对于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事物,护理人员应尽量不去干涉,突出患者的独立性,让患者不会感觉到自身被过多的干涉[1];(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工作、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为患者开展护理,确保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开展的护理工作需要符合患者的文化现象,其中核心就是“日出护理模式”[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有:(1)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具体评价采用的是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越高,抑郁、焦虑越严重;(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重要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56.2±3.5 43.8±4.5 62.2±5.3 47.4±5.6观察组 56.1±3.3 35.2±3.9 61.5±5.1 40.1±4.6 t 0.121 7.614 0.117 8.048 P >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表示满意的有32例,一般3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91.4%;对照组患者中表示满意的有24例,一般4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68.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采用跨文化理论的患者其出现的焦虑、抑郁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方法,显示了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外籍肿瘤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将跨文化护理理论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更加客观的根据患者的文化差异进行个体化护理,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 刘丹丹,赵英凯,龚 爽,等.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09):186-187.

[2] 张 艳,许 华,单世君.基于肿瘤护理的跨文化护理临床实践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1):97-98.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6.05.138.02

猜你喜欢

跨文化理论满意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