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分析

2016-11-18苏永喆赵春云王双双

关键词:心肌梗死个性化病情

苏永喆,赵春云*,王双双,吴 超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分析

苏永喆,赵春云*,王双双,吴 超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护理时间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诊护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运用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急救诊断率与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疾病,多由冠状动脉急性缺血所致,心肌若持续缺血,可导致部分心肌坏死[1]。相关研究显示[2],科学合理的急诊护理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在提高就治率、减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加强个性化护理,以进一步提高急救护理的有效性、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5.6±5.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6.8±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院前常规急诊护理,如护理人员接急救电话后,即刻赶赴现场,给予患者全身检查,严密监测其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病情诊断后给予吸氧、镇痛镇静剂、抗凝、扩张血管等常规抢救措施,对于伴有心室颤动、心律失常等患者予以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及时出诊:规范出诊原则,加强相关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②急救护理:急救期间,医护人员需保持镇静,禁止患者剧烈活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依据具体情况建立辅助通道,为后期药物治疗提供便利。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③心理护理: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增进护患者之间的信任感。④转运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运至医院进行治疗,将患者病情详细告知患者家属,以获得其理解与支持;转运开始后,告知医院做好接待工作,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躺卧平稳,避免移动,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转至医院后,正确交接病情,保证患者下一步治疗顺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护理时间(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与护理效果,如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救护理时间

观察组各项急救护理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护理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急救护理时间对比(±s)

组别 出诊时间(s) 急救时间(min) 入院时间(h)对照组 75.8±8.2 37.6±6.9 3.0±0.4观察组 47.5±5.9 19.7±2.5 2.1±0.2 t 16.574 14.429 11.906 P<0.05 <0.05 <0.05

2.2 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加之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有研究显示[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病死率较高、预后普遍较差与院前缺乏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密切相关。由此,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临床采用的常规护理多注重急救方法,力求通过合理的急救方法挽救患者生命,如扩张血管、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但整个护理期间缺乏针对性,常常忽视患者自身感受,不利于改善急救护理效果[4]。而本研究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加强及时出诊、急救、转运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管理,有效提高出诊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出诊时间、入院时间等急救护理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个性化护理可显著缩短急救护理时间,提高急救护理效果。这归因于医护人员在接受良好的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显著缩短急诊时间,提高急诊质量,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应用。

[1] 牛学敏,李玉凤,冯国琴,等.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7):5304-5306.

[2] 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557-559.

[3] 杜云海,李 宏,姜金霞.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荟萃分析[J].上海护理,2015,15(1):16-19.

[4] 文建英,陈朝琼,张会文.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207-208.

[5] 刘 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3472-347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5.045.02

赵春云职业技能培训后,其出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并于出诊过程中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护理,如针对心脏停止跳动者予以除颤处理;其次合理运用止痛镇静、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等措施,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从而为急救护理、转运护理创造有利条件[5]。此外,心理护理充分考虑患者情绪变化情况,加强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减轻患者紧张、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而强化转运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因承受能力薄弱而导致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转运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为临床抢救赢取更多的时间。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个性化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