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2016-11-18李芝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话语口语

李芝莉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基于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李芝莉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广东广州510403)

本文从语用能力的理论观点出发,结合对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调查的实证研究,发现在现行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及对语言运用的自信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口语教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析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口语教学模式,真正促进学生提升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希望对相关的研究有所裨益。

语用能力;非英语专业;实证研究;高职院校;口语教学

一、引言

目前,我国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十分重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某些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提高学生在各个行业中运用外语进行沟通交流并使其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从语用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语用能力的调查问卷分析,探讨在现行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其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二、高职英语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必要性

在现行高职英语非英语专业的口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材单一、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或不积极等现象。上课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英语语言基础较为薄弱,或对课程教学内容不熟悉,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于口语课堂的兴趣,从而也失去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者提高语用能力的最好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到口语课堂教学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学习,才能够切实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率,真正达到教学相统一、教学相长的效果。语用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要能够“开口说”,还要学习如何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开发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及时研究探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高职学生能够从实质上提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工作场合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在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于语用能力的定义,Thomas于1983年首次对其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和界定:语用能力即“有效地运用语言知识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理解特定场景中话语的能力”。Kasper则把外语语用能力定义为“研究外语学习者对外语语言行为的理解、产生和习得”。在以上定义的基础上,语用能力基本被划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语用语言能力(pragmalinguisticcompetence)和社交语用能力(sociopragmatic competence)。语用语言能力通常指理解和运用特定话语之上的相关能力;社交语用能力则是在不同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权势等社交因素的作用下,说话人经过判断后产生合适确切的话语的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高职学生实际运用第二外语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外语语言素质。在此情况之下,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高职专业口语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之下更好地理解语言行为以及使用合适的言语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

四、基于语用能力测试的调查研究

在不同的文献里面,学者对学生外语语用能力测评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归纳。不同的测评方式,基本是基于对上述不同的语用能力进行的归类。在研究了请求、道歉、拒绝三种言语行为的基础上,六种语用能力测试方法分别为:(1)书面话语填充(Written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s,WDCT);(2)多项选择话语填充(Multiple-choice 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s,MDCT);(3)听说话语填充(Listening Oral 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s,ODCT);(4)话语角色扮演(Discourse Role-play Tasks,DRPT);(5)话语自我评估(Discourse Self-assessment Tasks,DSAT);(6)角色扮演自我评估(Roleplay Self-assessment,RPSA)。除此之外,利用网络化测试语用能力也成为目前趋势之一。

在本文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做了小范围的实证调查,采纳的样本是我校经营管理学院201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的语用能力调查,受测样本均为经过高考录取到我校的高职学生。经过分析采样,有效试卷为41份。测试方法采用的是Farhady选择题话语填充的方法,共有20题,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判断A、B、C三个选项中哪一个为最恰当的答案。题目中的四个选项为:语用适当和语言准确的选项,语用适当但语言不准确的选项,语用不恰当但语言准确的选项,语用不恰当和语言不准确的选项。除此之外,在每一题后面有一个自信量表,根据不同的百分比分成四个等级:“3”表示我的选择肯定是对的,我有100%的把握是对的;“2”表示我的选择可能是错的,但我有70%的把握是对的;“1”表示我的选择很可能是错的,我只有50%左右的把握是对的;“0”表示我完全不知道哪一个最恰当,随便选了一个。20道选择题的取题范围涵盖表示感谢、欣赏、道歉、遗憾、恭维等日常生活较为常见的语境,能够比较好地考核学生在使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并通过自信量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表1是在受测学生完成测试试卷之后得出的一些相关数据。

表1  受测学生成绩统计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样本中成绩分布比重较大的为60分以下这个区间,即不及格的学生占比较多;70分以下到60分以上,以及80分以下到70分以上这两个组别的比重基本持平,成绩等级良好的所占比重最少。虽然本次调查采纳样本较少,题量也较少,但是从调查中还是反映了不少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进而改善口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首先,从分析测试试题的角度看受测样本错误的题目分布,无论是高分层的学生还是低分层的学生,普遍在对公共场合向他人提出请求、对不同语境下他人的道歉的回应等无法选择最为恰当的答案,而对于如何表示感谢或者得体地回绝他人邀请,大部分受测学生均能选择语用恰当和语言准确的选项。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或者口语训练中,在对待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候、感谢的方式在运用英语的时候也能够比较自如地进行回应。对于大部分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语用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特定话语的语用含义并自然地用适切的话语进行回应。在进入大学之前,除少数外语学校,学生的英语课堂极少划分精读课程及口语课程。在大学阶段,大多数高校均设有一至两年英语精读教程以及英语口语教程,所以这应该可以看做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达到的一个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本文挑选样本受测时间的关键。但是,在英语口语课堂上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开口说,而且要想方法营造一个第二语言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降低,让学生尽可能摆脱母语的思维模式,而用第二外语的思维模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对真实语境中各种复杂细微的情况,筛选出真正符合社交语用含义的话语。

其次,在本次测试中,学生对于自信量表中每一个等级的选取倾向是我们应关注的一个问题。经过对样本的比较分析,无论是高分层、中分层还是低分层学生,在选择题目答案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自信量表等级选择都是集中在“2”和“3”,极少有学生会选“1”,只有一两个学生在一道或者两道题中选择了“0”。从这个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所做选择基本是比较有把握的。这种自信一方面是基于多年英语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测试结果直接反映了对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语境应使用的语言,学生已经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解读模式,即对于话语本身,由于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尤其是语用能力的差异,选择的时候出现了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本身对于被选答案的肯定。这就说明,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个体性的差异,将元语用语言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估,及时纠正他们的语用错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用意识,才能使学生对自身英语语用能力的自信成为一种真正的自信,从而使口语教学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由于样本范围较小以及分析水平的限制,上述研究难免有其局限性及不足之处,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克服更多的不足和困难,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1]刘建达.外语语用能力:定义、教学与测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9-111.

[2]李民,肖雁.语用能力分析框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50.

[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30.

[4]丁苏娟.基于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4,(12).

[5]刘建达.大学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与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13,(6).

[6]刘建达,黄玮莹.中国学生英语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外语,2012,(1).

[7]晏祥连.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实问题及对策思考[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8]杨满珍.对大学英语语用能力教学的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

[9]朱东华,刘桂芳,闫经娟,周电红.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实证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8,(2).

G712

A

1671-2862(2016)03-0095-03

2016-04-11

本文系2015年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高职教育外指委教改项目青年项目“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2015061)的研究成果。

李芝莉,女,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用学、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话语口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