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师生态环境调查研究

2016-11-18何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问卷微课

何芳

(南宁学院 文学与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师生态环境调查研究

何芳

(南宁学院 文学与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微课关键在“课”而不在“微”,作为教学工作核心人物的大学英语教师该如何应对“微时代”引发了广泛思考。一份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师的生态环境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微课作品作为一种优秀教学资源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证明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微课作品开发的重要价值与必要性;大学英语教师认同微课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前景,却不能有效地进行微课建设与应用;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对微课这一教学模式产生兴趣并喜欢上微课创作,如何为大学英语教师构建更和谐的生态环境,值得广大教育管理者和相关管理机构深思。

微课;大学英语教师;生态环境

一、引言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新形式,微课受到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关键在“课”而不在“微”;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教师,教师是“课”的核心元素,是教学工作中的关键。

不少学者聚焦于微课的定义与特点的研究,或有教师总结微课发展历程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也有人撰文探讨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法,但鲜有研究关注教师在微课模式驱动下的生存现状,而不谙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师的生态环境则更少人问津了。胡铁生等(2013)曾依托高校微课网对参加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的教师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然而那些没有参加微课大赛和正在观望准备制作微课的教师的状态亦值得关注。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着重于英语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作为当代大学生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旨在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知识点具有延续性,不仅具有其他工科课程的工具性特点,还具有独特的人文性。那么微课究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微课这一新型模式究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有何影响?在微课模式驱动下,大学英语教师是如何应对“微时代”的?一份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展示了其在教学工作中的微课应用现状,以及微课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此为窗口可以更好地了解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师的生态环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全国各大高校外派参加某出版社组织的暑假专业技术培训的英语教师,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均承担有所在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共发放调查问卷370份,回收328份,其中男教师55名、女教师273名,一半以上为讲师(182人,占55.5%),有副教授85名(25.9%)。这些研究对象中,超过一半的人(217人,占66.2%)表示没有做过微课,13.1%(43人)的教师表示正在做微课作品,68人(20.7%)表示已经有了自己的微课作品。在已有微课作品的教师当中,仅有24人表示对自己的作品“较满意”。

(二)问卷

一份题为 《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师生态环境的问卷调查》的问卷被分发给两个培训会场的370名大学英语教师,请其就问卷中的问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真实的不记名填写。该问卷分为个人信息及问卷问题两大部分,问卷问题包括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教师自评微课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所期待的激励机制等方面。

(三)访谈

问卷回收完毕后,笔者还利用会议中场休息期间对参访者进行随机个别访谈,以更准确地了解其所思所想,访谈问题包括“您如何看待‘全民微课’现象”“您认为微课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会普及吗?”“您制作一个大学英语微课作品一般需要多长时间?”“您认为自己在制作微课方面的优势/弱势是什么?”等。

(四)研究过程

经会议组织方批准,笔者获得现场与会老师的许可与配合,进行此次问卷调查和访谈。受访者用时10-15分钟填写问卷,随后在会议中场休息时调查者对参访者进行随机个别访谈,累计访谈时间约50分钟,本次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历时约70分钟。

三、统计结果与讨论

(一)微课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为考察微课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受访者分别从点播/查看自己的微课、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微课、点播/查看别人的微课、评价(含推荐/引用)别人的微课、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微课五个维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与交流,微课作品只有在共享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问卷统计的结果数据显示,仅有4.3%的英语教师会“经常”点播/查看自己的微课,3%的英语教师会“经常”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微课,14.3%的英语教师会“经常”点播/查看别人的微课,5.5%的英语教师会“经常”评价(含推荐/引用)别人的微课,6.4%的英语教师会“经常”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微课。微课作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率极低,并没有实现其应有的应用价值。

英语教师对微课作品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这一现象或许能从教师对大学英语微课的前景展望获得答案。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比较看好微课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前景(17.7%认为“很好”,47.9%认为“较好”),仅有2人(6%)认为前景“很差”,13.4%(44人)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微课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将何去何从。既然教师比较认同微课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前景,为什么不能有效地进行微课建设与应用呢?

(二)微课对大学英语课程实际教学的影响

任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英语教师看来,微课作品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究竟有什么影响?本文从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等八个方面来调查大学英语教师对微课在大学英语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影响的认同度。

最后的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英语教师认同微课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实际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各项认同程度均接近或超过80%,尤其是微课作品作为一种优秀教学资源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达93.9%,证明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微课作品开发的重要价值与必要性。通过微课制作与研究,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通过微课作品的自主学习,其学习能力能得到提升,且微课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增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也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微课作品学习效果持中立或观望态度,占比分别为23.5%和19.8%。

(三)大学英语教师制作微课作品的动力来源

既然微课是一种优秀的课程资源,且大部分教师认同微课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实际教学中的作用,英语教师们是不是会踊跃参与微课制作,其制作微课作品的动力究竟如何呢?本文针对教师对微课创作与建设的兴趣、从众心理、生存压力、学习动机等维度进行考察,其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44.8%)的教师是出于学习心理来进行微课作品创作的,教师们将微课作品当作一种新技术来研究与学习,力求更好地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学习精神与责任

英语教师制作大学英语微课作品的动力来源

心。有30.2%的教师则是迫于职业压力不得不面对“全民微课”现象,若教师在这种工作压力下从事教学工作,其心理生理健康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如何缓解其“微课压力”是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0.4%的教师抱着一种从众心理,跟着大流走;仅有14%的教师是出于兴趣,因为喜欢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而进行微课创作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佳的动力之源,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对微课这一教学模式产生兴趣并喜欢上微课创作这一教学活动,如何为大学英语教师构建更和谐的生态环境,值得广大英语教师和相关管理机构深思。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大部分英语教师看好微课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前景,也认可微课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实际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微课作品创作过程中,其微课创作动力远远不够,且对自己的微课作品信心不足。究其原因,微课制作技术难题是对其最大的挑战,且教师现有的教学压力让其无暇顾及微课。英语教师需要接受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以满足微课创作的需求,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进行微课创作的动力,比如,给予一定的行政表彰,根据其建设微课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奖金,树立范例,宣传推广其微课作品;也可以对其进行政策扶持,如优先立项,适当减少一些工作量等。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焦健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3-14.

[4]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月刊),2013,(12):64-74.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0-12.

[6]汪琼.“微课”关键在课不在“微”[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0-20.

[7]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8]张一春.微课是什么?我给出的定义[EB/OL].http:// 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ouw0.html,2015 -08-20.

[9]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发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10]郑小军.我对微课的界定[EB/OL].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711a0210102e6ge.html,2015-08-20.

G650

A

1671-2862(2016)03-0093-02

2016-05-18

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JGB446)的研究成果。

何芳,女,湖南安乡人,文学硕士,南宁学院文学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阅读与词汇习得、英语微课程创作与应用。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问卷微课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问卷你做主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