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图像“五式”探究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2016-11-18章丹青费浩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美术图像学生

章丹青+费浩芳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各种教育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美术教学也应重视提供足够信息与自主性发展的原则。现从图像“五式”的运用,探究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梯度正对应基础式感知

梯度正对应感知是图像感知的基础式下策,指教师将美术教材中的各类图像进行梳理、归纳、整合,将内容相关联的图像组成图像组,设计图像认知的梯度,由浅入深。

1.图像链的建立

理清资源脉络,确立单元主题性质的图像链。如在在四年级一课《年年有余》中有连续纹样的设计,那么在所有的美术教材中,还有其他哪几课是关于纹样的呢?梳理之后,利用计算机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软件“画图板”或Photoshop制作标志设计、成长足迹等,学生在图片库中选择合适的图片或通过网络选择喜欢的资料,进行位置、方向、大小、色彩、效果等编辑,最后结合美术知识进行整体调整和把握。

2.图像库的使用

发动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集经典的图片,资源共享,建立各个班级的、年级的、学校的图像库,给每位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读图。与图像进行互动交流,有疑问的或者把自己的感受都可以在图像下面评价栏进行交流。

二、特写逆对应精细式挖掘

特写逆对应是指对图像进行局部到整体或者从整体到局部的精细式解读,以树立新思维。

1.探究作品内涵

每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有一个故事。例如学生在上《水墨画动物》这课时,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徐悲鸿的一幅水墨画螃蟹,当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社会大环境后,更加钦佩艺术家的人格魅力。终于深刻的理解了那句“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学生理解了创意有时候可以来自于艺术家对祖国的热爱。

心理学认为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无论是随意涂鸦还是命题创作,人们会更自然、真实地在美术作品和美术活动中流露自己的性格倾向、习惯爱好和心理需要。有些名作虽有天真之貌,骨子里却蕴含着学识与复杂。鼓励学生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大胆在艺术家作品中吸取营养。史丹琪卫兹在《艺术教育实践的源流》中指出:“许多来291看儿童画展的人,可以看到儿童艺术作品与现代艺术作品的相似之处——单纯、清新、生气、视野的纯粹以及充满幻想的惊奇”。

2.提炼心中感受

感受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比如说学生在进行科幻画的创作中,在于细心观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要引领学生去思考,我们的国家在农业中遇到危害怎么办?沙尘暴来了可以有什么办法来抵御和减少危害?你有什么发明创造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爱观察、爱思考,让学生不断地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起一定的创作素材。有的学生感觉沙漠无人居住非常浪费,他发明了的房子是长在绿色植物上的,适合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这是一种对于绿色的渴望,这是一种对于环境保护的希望之情。有的学生听到煤矿工人时有遇难的消息感觉到矿工在地下十分的不安全,所以想到有个安全的气囊,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

3.借力现代科技

“借力”现代科技,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看似和“艺术”毫无关系的蔬菜、种子,利用光影魔术手,你会发现富有美感的图案。欣赏不同微距下的蔬果画面,体验从点、线、面、色与光的不同因素下,构成的形式美感;美的组合,欣赏不同蔬果的组合图片,体会形式美的不同组合方式,掌握美的组合规律。如:对称、对比、节奏、韵律、和谐、统一等。

三、交叠互对应焦点式运用

交叠互对应是对于作品感知的焦点式内策,是对于作品感知的核心。图解图构,将学生引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1.360度探索,使作品构思更巧妙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他非常勤奋,是一位全才,他不仅研究艺术,也研究科学,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在美术课堂里,尽量选择用正能量去让学生感悟。《蒙娜丽莎》是人们所熟悉的名作,是什么让这位天才有无限生机呢?创造优秀的作品,经典的创意来自于有一个巧妙的构思,传世名作《蒙娜丽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佳作,她那神秘的微笑至今有着特殊的魅力。人物与背景的融合,画面的构图,都是经过推敲经营的。达芬奇说:“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厚积才能薄发,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但其表现形式因人而异。

2.360度借式,使作品表达更丰富

作为教师,你能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到一个什么程度?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儿童从学前期到小学期随着年龄递增,其创造力骤减的速度十分惊人。美术学习也有这种情况,儿童年龄越大,越不敢画,其作品越缺乏想象力。那问题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现有的美术素养,要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当学生遇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时,由宽开始,朝深发展,由一个点切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迪斯尼,这个名词孩子们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他从孩子们身上收获灵感,从观看的电影中得到创意。他创造了动漫形象米老鼠,他创造了儿童乐园迪斯尼。美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需要在360度借鉴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提升。罗恩菲德认为,这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关。艺术作品,可以借鉴构图,可以借鉴非常具有样式的韵味之作。

3.360度用材,使作品表达更质感

“敢于创新和表现”是新课标新增的一个内容,这表明,学生的造型表现不只是一种基于材料的运用,学生还应需要追求“不同”。有的艺术作品是材质特别新颖,有的学生在设计椅子的时候考虑到了用环保的材料,废物利用,有的学生则是在美观程度上下功夫。

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基于个人需要的自我表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储备了相关的知识,量的积累,加上创造性的思维,就会有质的飞跃。

四、多元相对应个体式发散

多元对应发散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个体式外策,学生带着各自的主观感知,带着自己的理解和观念,把以教材为中心的活动推向以实际个体认知为中心的行为,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1.交叉联想,灵感突发

作家威廉 波罗马说:创造性就是把那些看似不可联结之物联结起来的能力。美术第10册中第一课《椅子设计》,导入时笔者先安排肢体表演。请学生尝试用肢体来表现椅子的造型,可以是两个或者三个学生合作设计。再结合生活中所见的椅子或者启发未来椅子的特殊功能。设计椅子的灵感可以联想到动物、植物、各种几何形,数字或者考虑材质的不同,造型的美观等等。

《字的创意设计》教学难点在于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力,以丰富的联想装饰文字。大胆创新利用不同的素材让文字有所变化。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对于字的设计,可在多方面进行联想。一个是中国文字的寓意,文字的历史及其演变,第二可以是局部笔划的变化,第三可以是偏旁或者部首的创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同为一个艺字,却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不管设计什么,关键是要展开联想,将有新意的、新颖的点连结起来,合并和变化,使自己设计的作品有生命力。“艺”字作品如下:

2.学会倾听,知停而行

布鲁斯 斯皮林斯汀说:“一位艺术家,得有一只耳朵倾听大地,一只耳朵倾听心灵。”那么学生该如何倾听呢?解决思维方式的问题,往往是从观察方式的转变开始的。倾听世界上所有的声音,放松自己,倾听周围在发生着什么——倾听小鸟的歌唱,倾听风在吹。接下来提升一下倾听,延伸倾听,转动头,让耳朵集中于一个方向。倾听远方细微的声响。鲁道夫 阿恩海姆曾说:“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里的创造思维都不可能。”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有的学生画画非常大胆,但是不会倾听世界的声音,那么表现出来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物,只不过是动态不同而已,不是学生没有能力,而是他根本没有注意到如何去刻画。这个学生在用陶泥创作时只能大致表现一种动态,也没有什么细节。大写意,重在意。可别人欣赏你作品时要明白你表达的是什么,要有一种真情的传递。那么我有意识的对这个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让他去“倾听”笔者平时用的不同款式的包。刚开始,这个学生用陶艺做的包只是泥的堆积而已,可是后来,慢慢出现了一些精彩的东西。最后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比赛得到了市少儿手工大赛一等奖。这个案例说明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被激发出来。

3.掌握天趣,赏心悦目

儿童的表达纯朴而磊落,乃生机趣。“小中见大,弦外有余音。”正如丰子恺的漫画,在意笔的基础上,“简化”的造型方法可以产生丰富的艺术旨趣。寥寥数笔以外的白地……这叫做“空”,空然后有“生气。”这“空”即是稀疏的墨痕的底,利用这“白地”在于追求这空所带来的灵动生气。

五、视觉艺术智性模式塑造

视觉艺术智性模式即透过视觉图像的形式、色彩、空间、光线、秩序、平衡及其表现、运动、张力、发展来整体把握图像。艺术家就是依靠视觉系统,在对客体实在进行感性的辨识和认知的同时,加以知性的处理、分析和存储的。

当下的美术教育无论是对公众的美育,还是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首要的就是视觉思维的训练。

例如王慧松在执教《美术广角》:走进平面构成时,从内容详尽、体系复杂的平面构成全部知识中选择有规律骨骼的构成、无规律骨骼的构成及隐形骨骼的构成三种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构成入手,以简单的材料提供尽量大的课程信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部分创作方法。

美术课本身就是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拨引导,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体验,都是这种独特性教学活动的体现。

(海宁市紫微小学 浙江嘉兴)

(海宁市南苑小学 浙江嘉兴)

猜你喜欢

美术图像学生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