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管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11-17张文韬程辉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实验组

段 宁,张文韬,林 华,程辉光,焦 宁

(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陕西 西安 710054,619720728@qq.com)



无痛管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段 宁,张文韬,林 华,程辉光,焦 宁

(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陕西 西安 710054,619720728@qq.com)

目的 研究无痛管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无痛管理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方法 选取西安市某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无痛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镇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有差异,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无痛管理不但可以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患者因疼痛而带来的身心不适,还有利于患者在术后尽早开展功能康复锻炼,体现了尊重、有利无害的伦理原则,是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无痛管理;胫骨平台骨折术;镇痛效果;关节功能恢复;医患关系

疼痛是大部分骨折患者术后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属急性疼痛,是手术创伤、焦虑等的综合反应。如何降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尤其是近关节部位骨折患者的疼痛,也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无痛管理是指在无痛的原则下,由疼痛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规范的疼痛管理,使患者可以在轻松、安全及舒适的环境下度过在医院的治疗过程,其内容主要是无痛检查及无痛治疗。本研究所进行的无痛管理主要是无痛治疗,通过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无痛管理[1],使用问卷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进行测量,分析无痛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探讨无痛管理的临床工作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西安市某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进行无痛管理。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在30~65岁之间,性别不限;②单纯的胫骨平台骨折;③伤后2周之内接受手术;④可以完成沟通;⑤病历资料完整,便于长期随访。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同侧肢体合并多处骨折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肺、肝、肾及造血等内科疾病,严重影响下肢关节功能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病情急危重者、过敏体质者及无法配合手术治疗者;④精神类疾病患者;⑤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影响术后康复者。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组采用无痛管理方法。

实验组采用基础镇痛方案,给予基础镇痛药物进行按时给药。患者术前给予塞来昔布0.2g,口服,一日两次,共3天;术中根据患者需求安装止痛泵;术后使用帕瑞昔布0.04 g静脉注射或者肌注,每12小时一次,共3天;3天后改为口服塞来昔布0.2 g,一日两次,共7天。使用基础镇痛方案后,对患者仍进行疼痛评分,根据评分结果,使用多模式及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基础镇痛后患者疼痛评分及其处理方案

1.2.2 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法。

当患者感觉严重疼痛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评分≤6分时,给予曲马多片,评分>6分时给予哌替啶注射;根据患者需要在术中安装使用止痛泵。

1.2.3 疼痛评估。

两组均于术前及术后12、24、72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测量。VAS评分总分为 10分,将疼痛分为0~10整数段标尺,0分为无痛,10分最为剧烈的疼痛,让患者依据主观感受对自己疼痛程度的进行打分。分级标准为:0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2.4 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分。

于患者术后2周锻炼后进行评分,根据HSS膝关节功能判定标准进行评分[2],疼痛30分,功能22分,畸形10分,关节活动18分,稳定性10分。评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评分<59分为差,“优+良”表示“优良”。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实验组30例患者进行无痛管理,男19例,女11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3.24岁;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术后常规镇痛治疗,男17例,女13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1.32岁;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2 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术前,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评分结果相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 两组患者之间疼痛评分有差异,实验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疼痛改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情况比较

手术两周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优18例,良11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达96.7%;对照组优12例,良10例,中2例,差6例,优良率达73.3%;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6.41,P=0.01)。

3 讨论

3.1 无痛管理临床效果及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具有更佳的功能康复效果。通过对患者疼痛进行分级评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镇痛的指导方案,制定超前的、多模式的以及个体化的无痛管理方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无痛管理,将以往的“按需给药”模式向“按时给药”模式转变。李俊荣对30例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无痛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显示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可以发挥镇痛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且降低了对药物的耐药性[3]。

本研究中术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无痛管理后,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从而减少了因疼痛带来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明显改善了患者围手术期的感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手术患者进行无痛管理,使其能够尽早在无痛条件下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获得满意的关节功能。无痛管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增加了患者在治疗上的依从性,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的功能康复[4]。有研究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多模式无痛管理,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老年人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5]。

3.2 疼痛是目前骨科手术患者需要面临的现实困难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研究表明疼痛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6],如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增强了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加了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进行等。对骨科患者来说,疼痛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并且疼痛级别较其它手术高,患者常因对疼痛的恐惧而拒绝手术或因术后疼痛不配合锻炼而导致术后功能不佳,使患者不能在术后康复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7]。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解除患者疼痛不仅是对医学和医生职责的考验,也是对生命伦理学提出的新挑战。通过对患者开展无痛管理,明显改善了患者住院感受,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4 结论

4.1 无痛管理是对医生更高层面要求,体现医学人文关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对骨折患者进行无痛管理,明显减轻了患者对待手术的恐惧心理,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体现医生对患者的医学人文关怀[8],更体现了尊重、有利无害的伦理原则。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对患者进行无痛管理也可以为构建医患关系的新模式提供途径。在实施无痛管理的过程中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生命价值、人格尊严的重视,也是对患者生命及其心理需求的具体关注和体现。医生不仅医治患者躯体的疾病,同时也更加注重其心理感受,尊重他们的权利,满足他们的需求,积极与患者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相互交流的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使患者身心达到全面康复,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为创建新型的医患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及依据。

4.2 严格掌握适应证,无痛管理使患者在治疗中获得更大收益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主要在术后1~3天,术后3天以后,以口服镇痛药物为主,所使用镇痛药物时间较短,药物均属于国家医保范围,实施无痛管理尚未给患者带来明显费用负担。在实施无痛管理中也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一些存在过敏、有药物禁忌症的患者,需要采取其他无痛方式进行镇痛;除了药物禁忌症之外,对有些疼痛原因不明确的患者,需要医生进行甄别,否则将掩盖病情的发展,耽误了诊治时机,这些也体现出医生的逻辑思维、医术、医德和责任心等整体素质的高低。另外,临床中会遇到一些药物成瘾性患者,医生在实施无痛管理中,要有警惕性及防范意识。

[1]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cute Pain Management in the Preioperotive Setting: 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Acute Pain Management[J].Anesthesiology, 2012,116(2):248-273.

[2] David WZ, Seth SL. Classifications in brief: Schatzker classification of tibia plateau fractures [J].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13,71(2):102-105.

[3] 李俊荣.骨科患者手术前后无痛治疗方法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4):124-125.

[4] 王秀丽,毛宾尧,劳杏珍.无痛护理用于骨科围术期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771-772.

[5] 李春燕,李清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A):98-99.

[6] 廖海浪,杨文彬,王成日,等.多元化复合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6):523-525.

[7] 康鹏德,王浩洋,沈彬,等.加入局部浸润麻醉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3):246-251.

[8] 韩鹏,陈校云,张铁山,等.医学人文关怀在医患关系改进中的应用的定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2):284-287.

〔修回日期 2016-02-23〕

〔编 辑 曹欢欢〕

The Effect of Painless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Knee Joint Function for Fracture of Tibia Plateau

DUANNing,ZHANGWentao,LINHua,CHENGHuiguang,JIAONing

(DepartmentofTraumaticOrthopedics,Xi'anHonghuiHospital,Xi'an710054,China,E-mail: 619720728@qq.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inless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knee joint function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ibia plateau and discuss the function of painless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ibia plateau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0) weretreated with painless management models, 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n=30)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analgesic management. Then the pain scores and kne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statu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surgery, 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oughly equal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after the surgery, both the patient′s pain scores and knee joint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ot only could painless ward management model effectively alleviate orthopedic postoperative pain, reducing pati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iscomfort caused by pain, but also improve knee joint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stage of tibia plateau fracture. Painless management model incarnated the ethical principles of respect, benefit and harmlessness, and it is the basis of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Painless Management Model; Fracture of Tibia Plateau; Analgesic Effect; Knee Function Recovery;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3.40

R197.32

A

1001-8565(2016)03-0501-03

2015-12-23〕

猜你喜欢

膝关节骨折实验组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