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的新发展

2016-11-15冯洁

中国市场 2016年38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冯洁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全民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影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机制,促进就业与创业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促进就业增长的着力点。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分析,以及我国当前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的简单回顾,重点研究了“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高度契合性下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智能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079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且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与组织的重视,国务院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时代蓬勃发展已经渗透到我国大政方针政策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一些新型网络交流平台,可以优化政府治理体制结构,提高服务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工具。

互联网作为一种网络信息技术,最初是作为一种电子办公形式进入到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其后逐渐表现出其与公共就业服务的契合性,“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对于增进就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互联网+”下的新时代

中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和创新集聚平台。“互联网+”的提出,标志着之前仅仅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作为简单工具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经济运行、社会生活也都围绕互联网这一平台开展,一切创新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

“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跨界互联,推动其优化与创新,其依托的就是各类数据的集合效应。大数据固然在经济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技术支持。但是对于针对于个体的就业服务项目而言,由大数据演化而来的小数据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小数据更加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它能够及时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智能家电、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产品等,收集你的兴趣、爱好或者是需求等信息。因此小数据又可以看作一种针对自己本人的信息化集合,同样可以为个体提供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总之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宏观的某一区域内就业或非就业或预备就业群体的总体情况,而小数据可以让决策者更直接地了解单个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拿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2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优化和整合各级地方政府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职能,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全国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相关信息数据的获取、整合和共享为核心,包括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保障制度建设等主要内容,涵盖就业工作领域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内容,其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就业服务。

在《关于开展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的通知》(劳社部函〔2003〕84 号)、《关于印发〈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劳社信息函〔2004〕13号)以及《关于印发〈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86号)等系列文件的指导下,当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大屏幕,自动柜台服务机等终端设备,由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通过各类终端设备提供信息发布、自助式查询功能。第二,就业服务网站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业务经办指南、求职招聘信息发布、网上业务经办、监督投诉等服务功能,编辑人员负责网站信息更新工作,网站系统与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实现网上业务经办与前台业务经办的联动。第三,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提供统一的电话咨询服务,支持移动终端设备的查询和短信息服务,电话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信息维护工作。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网站系统和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集成。

3 “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的契合性分析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就业服务机构的电子终端、就业服务网站和电话咨询平台。这三者是政府部门中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那些就业困难的群众用救急救难的工作方法解决一时的就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局限于被动地寻找服务对象,为需要服务的对象整合并提供各种服务资源,而“互联网+”通过其先进的信息通信与处理分析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服务对象,整合服务资源,制订服务计划,并由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按照政策规定、社会或市场规定提供给需要服务的群众,由此,可以体现出“互联网+”与公共就业服务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工作一定能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发展公共就业网络信息服务。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发展就业服务电子平台等适合就业人群的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正以“互联网+”的形式走进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政策发布的同时,来自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已经在“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中开始显现出巨大的作用了。

以河北省威县的“就业服务110”智能就业服务平台的创新为例。该县开辟了就业信息门户网站、手机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App应用相互融合、同步更新的智能化求职就业渠道,实现了在互联网上与用工单位的即时对接,最大限度方便求职者就业和用人单位招工。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之后,丰富的招聘就业信息尽在“掌”握中。智能就业平台,打破了现场招聘与面试所带来的时间地域的局限,帮助求职者随时随地享受优质就业服务。

3.1 “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思路

当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成为提供就业服务的主要供给方,这样的传统模式不仅大量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造成不专业、不高效的服务结果,最终收效甚微,然而在引入“互联网+”工具之后服务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上述威县开发的智能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多维度的连接,正是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的数字化与信息化。

智能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是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与互联网实现“+”效应的平台。传统的公共就业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新形势,开拓新思路,培养新的发展工具和产业服务链,并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最后实现以“就业+”为首的民生改进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因此,“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思路就是优化“互联网+数字就业服务系统”。而数字就业服务系统是一个外在没有条件限制的就业服务中心,其技术核心在于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此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语音程序控制交换系统、数字化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终端处理系统对公共就业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式个体准入管理。

3.2 “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模式

首先,利用互联网无边界的特点创新培训方式。数字就业服务系统研发启用后的服务范围更广。跨越时间、地点的界限,让求职者足不出户或是不需要被动地在就业服务中心接受指导,也可以完全自由选择时间地点来接受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培训。该系统还可以通过对用户生活需求分析,将自动生成其所需要的服务项目,经过本人确认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指派专业人员上门为用户提供服务,实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此外同步更新技能培训内容,顺应“互联网+”的趋势,把传统的电脑打字培训升级为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注重网上开店与销售、智能物流管理、新媒体使用推广等实用性新技能操作,提高网上创业和就业成功率,服务创业就业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其次,利用互联网跨地域的特点拓展服务领域。在信息平台上设立人才市场专栏,为求职者提供电子简历求职档案,通过与各类招聘网站、劳务输出或猎头公司以及具体企业等的合作,为企业和个人免费发布招聘、求职信息;为小微企业特开辟迷你招聘专栏,推进面向广大招聘的小微企业提供的远程面试服务窗口,通过手机在线面试,快速高效地找到工作;为就业困难的群体优先提供服务,通过发展跨区域劳务合作,有针对性地帮助急需工作的他们解决生存之忧,同时也为其节约因盲目外出打工而浪费的交通、食宿、误工费用,对服务创业就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最后,利用互联网多载体的特点健全服务平台。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通过传真、短信息、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电话查询的结果发送给查询人员;采用定时循环拨号的方式,催促招聘单位和求职人员及时反馈推荐情况,提高岗位推荐的反馈率。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公共就业服务建设,并规划和调整服务功能区,改为“求职登记、企业招聘、职业指导、信息阅览”四大服务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已经随着智能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各地区(市县)致力于开发专业简捷的就业服务手机客户端或是手机微信平台的趋势不可避免。在数字化应用中可以设置就业地图、招聘信息、求职登记和新闻资讯等模块,并实现用户注册、登录和搜索等多种功能操作。就业地图模块与手机快速定位、路线导航、一键拨号等功能相结合;招聘信息模块中用工单位地址、具体路线、公司联系方式、招工信息等一目了然;求职登记模块,可以实现投送简历、在线面试等;新闻资讯平台定期主动推送新鲜的岗位供需信息,包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流程、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求职成功者的经验介绍等多方面相关信息,使每一台智能手机都能成为查询就业信息的触摸屏,对服务创业就业具有一定的文化效益。

3.3 “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的政府角色

依托现有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以单一个体、家庭或基层就业帮扶中心为定点,通过互联网数据搭建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提供集就业信息门户网站、微信平台和手机软件为一体的完备式公共就业服务,同时积极发展就业服务电子商务、就业服务援助等新业态。能放手给社会、企业来做的都回归到市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创新的新局面。

“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带给中国就业的将会是一次质的飞跃,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当扮演好引领者、支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主动融入其中,发挥作用。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因此,要做到有开放性,坚持免费使用,坚持平台的开放性和低偿性,促进公共就业服务的全面普惠。要有市场化,坚持各种形式的服务创新和政策支持。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经营或是PPP的模式充分落实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中来,加大财政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激发服务主体的创新活力。要有标准化,坚持做到严格培训和质量监督,出台相关的政策标准文件,一开始就严格把守质量关,落实服务质量,提供监督依据。要有便利性,坚持大数据与小数据相结合,大众服务与个体服务相结合,注重服务的交叉性,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打通公共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便民利民。

4 结 论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指出,在政府治理方面,建议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鼓励政府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同时,政府民生服务平台应该本着开放的原则与市场各方合作,分类逐步开放相关数据和接口,降低企业进入与运营成本,并鼓励和引导相关成熟案例在全国城市进行推广。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是社会的焦点。不仅影响到社会结构和经济产业结构,也影响着政府形象的树立。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国家不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的指导下,互联网带来的智能、便捷的就业服务新手段日新月异,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与公共就业服务的契合性,建设好制度与政策,搭建好平台与口碑,协调好市场与社会,大力促进公共就业服务事业,不断提高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共就业服务技术方案2009版[R].2009.

[2]人社部.关于印发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R].人社部发〔2009〕(186号).

[3]郑华坤.河北威县“互联网+”智能服务就业 “码”上找工作[EB/OL].(2016-02-01).中国经济网,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602/17/t20160217_8912365.shtml.

[4]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97-98.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