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2016-11-10齐晓静

人间 2016年28期
关键词:觉醒自我意识转化

摘要: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单从年画的鼻祖门神画来讲,由汉代门神的“神”到唐代出现的“人”,它的内容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成为人对自己本身的自觉,在年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也折射出了人自觉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年画人物;转化;自我意识;觉醒

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33-01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最早的用意纯粹是驱鬼辟邪。古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随着人的自觉意识的不断发展,年画中的形象也不断更新,由原来“神”逐渐被“人”所代替,这一变化成为人们自觉意识发展的活化石。

一、唐以前年画中的“神”及人们自觉意识的缺失

根据史料记载,东汉除夕之夜,“乃画荼、垒悬苇崇于门户,以御凶也”。南北朝时期也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百鬼畏之”的记载。可见当时年画中的人物主要是以“神”的形象出现的,如神荼、郁垒二神,是以驱邪避鬼为主要目的的,而人面对外界的威胁是恐惧和畏从的,没有其自觉意识的体现。

二、唐代年画人物中的“英雄”及人们自觉意识的萌发

唐代是历史上文化交流较为广泛的时代,人的自觉意识发展在年画中也呈现出新的状态,出现了秦琼、尉迟敬德等“英雄”的形象。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尉迟敬德以武勇称,当属开唐名将,也是我们公认的传统门神。唐朝时期的门神人物已由“神”变化成“人”,虽然英雄人物依然肩负着驱恶辟邪的重任,年画中人对本身的自觉自醒在年画中的体现,无疑是人们自我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三、北宋后年画人物的多样性及人们自觉意识的发展

经过唐代的思想洗礼,年画在宋代更是呈现出多样化,成为最有群众性的一种绘画样式。这个时期,戏文故事的年画数量较多。因为戏文以写实为主,有从感情上影响人的力量。此外,戏文故事还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要求,特别是历史故事更反映出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关心,对支配着自己社会生活的力量的关心。

而清代以来,北方年画中表现的“公案戏”很多。“公案”盛行于评书和戏文中,长期为人民群众所欣赏,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是非的道德判断。除此之外,娃娃、 美人和寓意吉庆的画面也出现在年画中,表达了人们对美丽事物的向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风景、花卉的题村除了与生活的美丽的理想有联系外,更表现了对于祖国的美丽和繁荣的自豪的感情;时事的题材是随着清代未年国内外政治上的日益激烈的动荡而流行起来的,最突出的是描写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充满爱国主义的精神的作品。

从这些题材可以看出,年画已紧密地联系着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要求,体现出人民简朴的道德观和是非观以及向往美好明天的生活愿望。与唐代的年画人物相比,从“英雄”到“日常”这无疑是人性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进步。

四、时下年画人物的丰富及人性自觉的展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渐渐改变,传统的年画,大多数描绘的是“把门”的财神,凶恶的门神渐渐被民间艺人“改版”,逐渐出现了反映人们祈福纳祥意愿的年画。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吉庆有鱼》、《金鱼(玉)满堂》等。一个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利用谐音,构成“年(连)年有余(鱼)”;一个胖娃娃和金鱼、莲花画在一起,构成“金玉(鱼)满堂”。(二)麒麟送子。年画中有简单的一种,画一位童子骑在麒麟上,手中拿着莲花。画的样式是:(1)以童子为画面的中心,脖子上戴着长命锁,手中拿着莲花或抱笙。(2)童子骑在麒麟上,其角上挂一本书。(3)童子的背后有一群仕女护送,她们有的打伞,有的执扇。这些画面的意思是多生贵子,早生贵子,连生贵子。麒麟,古代认为它是一种仁兽,祥瑞之物。在民俗的年画中,用这仁德具备的神兽,为民间送贵子,很合乎心意。

从上述年画中我们不难看出,年画中所呈现的寓意大多都体现着人们在节日中的喜庆气氛和对明天的美好向往,人们自主、自觉、自强的意识也在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五、年画人物从“神化”到“人化”的原因探析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必然会体现出于之前文化现象不同的主题倾向,它也必然折射出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民众思想和民间的情感情绪。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更能体现出人本身的真实变化,从远古时代的门神“神荼”、“郁垒”他们驱恶捉鬼,保家护院,这跟当时人们科学不发达、生产力低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把一切对为未知的恐惧,都给它找一个正义的管理者——神,以此作为精神上的安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自觉意识的发展,到了唐初期——英雄崇拜的时代,作为英雄人物的敬德、秦琼出现在年画之中就成为比较自然的事了,虽然这是“人”第一次出现在年画中,他担当着与神相同的职责,但作为人对本身的自我肯定,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宋朝时期,英雄人物在年画中的出现逐渐增多,戏文中的英雄亦成为人们喜爱的年画人物,如张飞、关羽以及民族英雄岳飞、杨家将等,“人”的因素越来越多。同时,一些喜庆的年画也悄然出现,被封建社会思想所束缚的人性情感,在年画中都得以抒发。而经过元明清三代后,年年有余(鱼)、吉庆(磬)有余(鱼)、金玉(鱼)满堂等年画成为人们节日新宠,这时的年画主要利用字的谐音来取吉祥如意之意,加入了文学元素,丰富了年画的含义,这和唐宋以来文学的繁荣发展以及人性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年画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也是人们个性从畏从到觉醒再到独立的重要表征,而它的发展变化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参考文献:

[1]《年画》,王树村 王海霞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乡言解颐》,李光庭著 中华书局 1982年版.

[3]《朱仙镇年画之旅》,沈泓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6年版.

[4]《年画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

作者简介:

齐晓静,女(1984-02)。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河南安阳滑县。当前职务: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专职教师。当前职称:无。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批评。

猜你喜欢

觉醒自我意识转化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