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主题教学提升地理课堂有效性

2016-11-09傅洋

地理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

傅洋

摘要:主题教学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新课程教学模式,笔者尝试运用此种方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获得一些可喜的成果。

关键词:主题教学设计;有效课堂;中学地理教学

一、聚焦课堂有效性

“有效教学就是符合时代与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学的效益,它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不再简单考虑“单位时间教了多少东西”,考虑更多的是“单位时间内教学产出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201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他立足于中国教育的现实,以十年新课程改革实践为例证,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来确保实施。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拥有何种教育理念,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是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主题教学设计博采众长

主题教学设计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

1.主题——知识

主题教学设计必须“以知识为核心”,选择契合学习内容的主题。如在八年级上册“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我爱我国家”这一主题,因为省级行政区划的实际运用往往是伴随着对祖国的了解和对不同区域的认识而体现的。教师通过填学籍卡、江苏周边旅游线路设计以及车牌大转盘、特产大展厅、指点军事图等活动来开展主题教学(图1)。学生在课堂中认识祖国,学习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课堂实施主题教学的可行性是超越其它学科的。通过设置主题,让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的理念在课堂中得到实际演练,让知识与生活浑然一体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心灵。运用主题教学,可谓博采知识与生活之长。

2.编导——教师

新课程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主题教学设计的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还是编剧和导演。一个设计得当的主题教学,可以变枯燥为有趣,从而到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主题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扎实功底、广泛积累、大胆尝试、勇敢创新。

在“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教学内容与城市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很难激起学生共鸣,课堂难免乏味。因此,笔者利用城市学生有较好的文学基础、情商高这一角度,进行了《我们眷恋的土地》主题教学设计。全课用配乐诗做串联,从“孩子在地里洗澡,父亲在地里干活,爷爷在地里埋葬”(臧克家《三代》),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学生在体会诗人深刻情感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对土地资源的认识由理论升华到情感态度,课堂实现三维目标的高度统一,从而实现有效性(图2)。

古人对知识渊博者往往加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评价,而天文地理又属于地理这一综合性学科的范畴,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有深度、各科知识有广度,具有很好的学科基础。

3.主角——学生

主题教学既符合新课改精神,又符合探究性课程的设计要求,虽然探究性课程没有统一模式,但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进行主题教学设计的课堂,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参与意识。在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部分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设计了“探秘百万动物迁徙之谜”的主题,学生在探究动物迁徙原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分析位置、辨别差异、大胆假设、分析总结,在学生主动质疑及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课堂实现了有效性(图3)。

三、主题教学激活有效课堂

1.三维目标立体鲜明

三维目标是事物的三个方面,它意味着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时进行、同时实现的,并且这一切均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这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主题教学以知识目标为核心,以主题活动为过程,始终贯彻着情感与感受,因此三维目标更立体(图4)。运用主题教学设计,知识点得以很好地定位,主题更赋予了课堂新的灵魂。

“我们眷恋的土地”主题教学中,由于诗歌情感的渲染,学生对土地不合理利用问题不再是原来的看了图片谈感受,而是触及到心灵深处,文学为地理主题课堂的有效性装上了翅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2.学生主体灵活跃动

相比任务驱动,主题教学显得更生动活泼,也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及知识的广度。主题教学与流行的文化风紧密合拍,体现教师的敏锐性和敏感度。八年级下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探究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过程展开了主题设计(图5)。

“北京的过去”,由北京定都之谜展开。学生有讨论、辩论,充分交流。一首《北京欢迎你》不但用于“北京的现在”的导入,而且作为对北京景点及职能的介绍,学生边唱边数明星,在认真观看的同时也将明星背后北京的文化遗产、风土人情及名胜古迹一览无遗。“北京的未来”则结合七年级上册中“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对传统民居四合院的开发与保护开始,学生自发生成了北京建设的宗旨,帮助设计规划环形放射状道路网,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体现。“预则立,不预则废”,主题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精心的预设,更要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善待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生成,敏于发掘生成背后潜藏的教育价值,让富有情趣的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激荡、智慧飞扬的天地,让学生在阳光的课堂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3.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一个教学主题的完成包括七个环节,这是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在运行机制。教师在思考主题教学设计时,势必要反复钻研教材,重新梳理整合知识,大量阅读拓展视野,寻找契合的主题。由研究到再创造这个过程,也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国度”的过程,是经历了反复的考量取舍的。

学生对主题教学有所想(思考)有所念(期待),有实效(三维目标的达成)。在“我爱我国家”主题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行政区划大家谈”的环节,学生可以用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位置轮廓记忆法等方法来分区进行省区名称或简称的记忆,于是有了如图6的呈现。▲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如何看待有效课堂环境构建是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
交互式电子白板助力小学数学课堂
取舍之间彰显有效教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