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研究——以安徽省三所中职学校为例

2016-11-07江小青

职教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意识中职职业

□江小青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研究——以安徽省三所中职学校为例

□江小青

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对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女生的就业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受传统性别意识的影响,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面临诸多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如何改善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希望能帮助她们提高就业竞争力,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

社会性别;中职女性;就业意识

就业意识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就业意识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过程所具有的与就业有关的观念倾向,它通常包括学生对就业所持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与愿望。而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即是中职女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对就业所持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份的总和。本文所指的中职女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指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里就读的女生;二是接受中等职业学校系统的专业技术培养和技能专业培训;三是获得一定职业技能,拥有良好劳动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中职女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相关研究表明,择业过程中,中职女生遇到的困惑可能往往要比男生多得多,她们不仅与男生一样要面对择业应聘时的种种无措和困惑,同时还可能面临部分用人单位“宁选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性别歧视[1]。有研究者甚至坦言:性别成为女性求职就业中的首要问题和最大的障碍[2]。可见,较之男生,性别歧视和性别身份的双重作用,中职女生在就业入口处往往面临更大的挑战与风险。基于此,学者们提出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以及规范市场环境等措施,以消解性别歧视对女性就业的具体影响。毫无疑问,我国中职女生就业难题的破解有待外界客观环境改良。然而,就业意识对就业的影响犹如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影响,既有正向推动作用,亦有反向阻碍作用。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不仅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整个群体就业的总体情况,而且对中职女生的发展及其他方方面面,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著名作家张洁在作品《方舟》中写道:“女性的解放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独立和政治上的权利,还应该包括女性本人对她们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因此对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进行深刻地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关于中职生的就业意识研究逐渐增多,如杨少波、王伟华调查了中职生的就业意识现状[3][4],徐明友探讨了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5]。但总体看来,中职生就业意识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进行探讨,研究对象上,专门针对中职女生这个独特群体的研究寥寥;研究视角上,多从教育学的理论出发,更多关注中职女生教育的问题,鲜有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去研究其就业意识的深层次问题。

“社会性别”(gender)是女性主义研究中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核心概念。所谓“社会性别”区别于“生理性别”(Sex),是指由于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6]。围绕这一概念发展出来了社会性别理论,该理论强调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重视用社会性别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现象,重新审视两性关系,消除两性成长中的文化壁垒和障碍,从而避免两性之间机会和权利上的差距产生和进一步扩大的观念。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时代特征。社会性别理论一贯坚持对女性不利群体的关注,从社会性别视角入手,可能会增加对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研究的力度,从而能够揭示中职女生就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社会性别为研究视角,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主要以安徽省三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女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就业意识现状,发现其就业意识背后的影响因素,希望通过这一视角来揭示性别偏见及权利结构对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的影响,为切实改进中职女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

安徽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位于中东部,是人口流出的最多省份之一。据2014年安徽省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31所(地方部门举办共308所,民办学校123所),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约为32.35万人[7]。如此规模庞大的中职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是政府每年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即将毕业的二年级女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她们的就业意识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这三所中等职业学校是舒城县舒茶职业高级中学、枞阳县牛集高级职业中学和长丰县腾飞职业技术学校。舒茶职业高级中学于1969年建校,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牛集高级职业中学创办于1962年,是一所融职高、普高、特长教育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腾飞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97年,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级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具有显著的中部地区中职学校特征,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法。一方面发放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现状调查问卷;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访谈,向三所中职学校领导和老师了解并核实了有关情况,获得了很多的学校就业信息和就业材料;在三所中职学校中选取了30名女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针对就业意识如同家常般的闲聊和自由讨论,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扩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研究工具编制

研究者大多把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分为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8][9]5个维度。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在上述5个维度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就业意识具体化为:自我评价、就业认识、就业意愿、就业期望、就业准备及对婚姻与就业的认识这几个方面,对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进行研究分析。

本研究自行设计了“中职女生就业意识调查问卷”,为更真实地了解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情况,在编制调查问卷之前,采用了团体访谈的方法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之后根据对学生的采访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最终问卷。实地调查中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了三所学校10个专业20个教学班共300名学生作为调研对象。2014年5月,发放问卷共300份,采用在当堂完成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是89.3%。调查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考察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生源地和专业等方面的差异及相关性。从表1可看到,这次调查对象覆盖了各种户籍类型(城市、农村、县镇非农)的中职女生,其中生活在乡村的女生最多,占68.6%。所调查的女生家庭经济条件也各有不同,从专业分布上看,所调查的女生专业涉及动漫、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共十个专业,样本学生专业分布情况非常切合本研究的目的。从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生源地、家庭经济条件、专业等方面看,本研究调查对象的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为切合本研究的目的。

表1 受调查女生的基本信息

(二)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分析

1.自我评价。良好的自我评价是积极就业意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认知涉及价值观、人生方向和目标、性格等。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对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是否清楚”中,25.9%的女生认为清楚,56.8%的女生表示一点也不清楚。在调查女生对“自信心”的自我评价中,认为自信心“强”的女生占10%,认为自信心“不足”的女生占21%,认为“自卑”的女生占24%,45%女生认为自己的自信心“时强时弱”(见表2)。

表2 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自信心”的自我评价

同时,访谈发现,相当多中职女生的自卑感较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历自卑,认为中职学历低,能力也低,缺乏就业的自信心。舒茶高级职业高中的C女生说:“现在本科生、研究生都难找工作,何况我们这小县城的中职生,好点的工作压根人家看不上你,还能有啥前途,凑合能有个工作就行”。二是性别自卑,相当一部分女生认同“男人天生比女人强”,进取心不强,只图混个毕业,牛集高级职业中学的D女生说:“我爸妈说了,女孩子有个中专文凭就够了,毕业后找个稳当点事就行了,外面跑跑跳跳的事就让男孩子做好了”。上述数据表明安徽三所中职学校的多数女生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较强,缺乏稳定的自信。

2.就业认识。对于就业形势,数据显示:58.7%的女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23.5%的女生选择一般,21.7%的女生选择非常严竣,只有4.8%的女生选择较好,0.2%选择非常好。显然,安徽中职女生对自身所处的就业形势,有着一定的认识。

对于就业环境,本研究着重调查了女生对所从事职业的了解、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及用人单位的认识,这些都关系到中职女生能否根据理想的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就业准备。数据显示,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对于所从事职业的了解程度很低(见图1),只有9%的女生表示非常了解,而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的女生分别为76%和9%。在对用人单位及工作岗位的认识上,18%的被调查者表示根本不了解,绝大多数女生只是处于初步了解状态,非常了解的比例仅有7%,这表明,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对就业环境的认识偏弱,缺乏充分了解。

图1 安徽中职女生对所从事职业的了解

研究还发现,所调查的安徽三所中职学校的女生对外界就业信息、政策及维权法律的了解程度不高。在回答“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购买的‘五险一金’是什么?”这一问题时,41.7%的女生选择不了解,38.2%选择基本了解,11.7%选择了解,3.7%选择比较了解,1.2%选择非常了解(见图2)。通过访谈,发现这可能与他们认为相关就业政策及法律对他们就业帮助不大有关。腾飞职业技术学校的F女生说:“自己找工作肯定没戏,到毕业后靠父母呗,反正他们答应给我找份事做”。

图2 安徽中职女生对“五险一金”的了解情况

3.就业意愿。调查显示,就业是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毕业时选择的主流。图3显示,所调查的中职女生中,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占52.35%,选择继续读书升学的占41.63%,选择出国的占2.48%,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职女生选择毕业后继续读书,这与安徽省的高考政策有关。近年来,安徽省鼓励省属应用性本科高校、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本专科层次招生,即“对口高考”,但访谈中发现,在对口高考中如果未能考上的女生,大部分还是会走向就业市场,而且中职女生读大学的目的仍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舒茶高级职业高中的H女生说:“中职的文凭出去不好找工作,爸妈的希望是,如果对口高考能考上,就去读,如果没考上,那就去打工”。而牛集高级职业中学的Y女生则表示:“我初中毕业的同学在外地打工,他们都在厂子里干活,很辛苦。要想找个好点工作,还得有个大学文凭。先高考吧,高考拼不上,再去找工作”。

图3 安徽中职女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

在就业目的上,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就业目的中经济原因是主要因素。图4表明,与经济原因有关的选择占89.2%,极少数学生选择是为社会做贡献,占5.2%。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背景的女生选择有较大的差异。就生源地来说,来自乡村和城镇非农的女生选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比例最高,来自城市的比例最低;就家庭经济而言,家庭经济较差的女生选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最高,而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的女生选择减轻家庭经济条件的比例最低,她们更多选择为社会做贡献或者不知道就业目的为什么。

图4 安徽中职女生的就业目的

4.就业期望。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在就业地点选取上多倾向在省内城市如合肥、蚌埠、芜湖等;78.2%的女生选取的是省内城市。选择回家乡工作的是17.3%,选择去省外城市工作的女生仅占4.5%。访谈中获知,女生之所以把就业地点定位在省内,主要是大多数女生父母不主张他们出省就业,担心女生的安全,怕他们吃苦受累。舒茶高级职业中学的L女生说:“我妈就说,我上班必须就在合肥这一片,不许走远”。

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最看重稳定性的传统单位,如政府机关或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但不同专业背景的女生也有一定的差异,如腾飞职业学校的一个学习动漫专业的女生说:“我喜欢动漫,选择单位肯定是要去南京、无锡等地,那里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好”。关于就业最理想的单位类型,选择“国有单位”的中职女生占58.7%,选择“外企”的有12.6%,选择“私企”的有13.70%,选择“乡镇企业”的仅有0.6%,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0.7%,选择“其他”的有4%。

图5显示,在就业薪酬上43%的中职女生选择2500元,18%的中职女生选择3000元以上。但我们也注意到,39%的中职女生选择是1500元,结合合肥城市的基本薪酬为2000-3000元来看,安徽中职女生对于薪酬的定位相对较为合理。

图5 安徽中职女生的月薪酬期望

5.就业准备。调研显示,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在对课程重要性排序中,认为排在前二位的是专业应用技能课程与职业指导课程;最想要提升的能力排序上,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认为前五位的依次为:社会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技能、面试技能与技巧和外语能力。可见,女生对社会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需求非常强烈,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出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更看重如何更快在社会立足的能力,比较注重社会关系的维系。

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上,调查显示:只有26%的女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超过一半的女生并不清楚或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3.5%的女生只有零散想法,没有明确规划,5.7%的女生只以薪水高低为择业标准,哪儿高就去哪儿,还有14.2%的女生只想顺利毕业,毕业后再去考虑就业问题。可见,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女生职业生涯意识较弱,职业选择盲目性较大。

6.对婚姻与就业的认识。中职女生对于就业与婚姻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其就业动机及其在求职、就业中的态度与行为取向。

研究发现,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对婚姻与就业的认识呈现出两个路径。一是部分女生就业意识中的主体意识增强,在就业市场化的进程中,她们有一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并意识到要对自身的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承担最终责任,因而不愿意过早进入婚姻。腾飞职业技术学校B女生说:“我是学计算机的,想靠自己能力找份工作,因为我自己还有自己的理想,还有自己的一些东西,就觉得不能一毕业就被找对象、结婚这东西给束缚了”。然而,本研究同时发现,受社会“剩女”文化、传统性别文化影响,相当一部分中职女生认同“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数据调查也显示,56.8%的中职女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在访谈中,牛集高级职业中学的R女生说:“父母就是这样跟我们讲的,他们帮我找工作,二十五岁必须要结婚,结婚对象我们来帮你找,不许自己谈”。舒茶高级职业高中的M女生说,我们的父母,他们的思想就是觉得“女孩子有个安稳的工作,然后找个人嫁了,过个安稳的生活”。可见,中职女生由于年龄小,父母及家庭对其就业价值观的影响之大,错误的观念将极大挫伤了中职女生的就业意愿。

三、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一)本研究结论小结

社会性别为分析中职女生就业意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即社会性别的文化定义及据此形成的性别意识。根据社会性别理论,结合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的就业意识现状,本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性别意识是中职女生就业意识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对其进行分析是科学认识、评价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的前提。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性别文化中,“贤妻良母”、“男强女弱”的性别意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原则,深入人心,构建了“女人”的角色,并在社会性别制度与权力的结合中得以加强,影响了女性的就业意识,限制了女性自身的发展。也使得女性不得不接受现实种种的不平等,成为家庭的附属,最终影响了社会的分层系统和女性的职业选择。受上述传统性别文化、性别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女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较强,只看到自己短处,甚至总认为自己不如男生,这进一步降低了她们的就业信心;在就业准备上,中职女生尚无明确的职业规划,对就业大多表现出“能就业就行”,对专业是否对口、工作好坏并不是很在意,职业选择的随意性、盲目性则进一步恶化了她们的就业前景;在就业认识上,中职女生缺乏对专业前景、就业环境、就业信息的了解与关注,更多依赖父母安排工作,这进一步削弱了她们的就业竞争力;在对婚姻与就业的认识上,受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中职女生多以家庭照顾者与家务劳动者承担者角色来指导其就业行为,这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负担,并制约着中职女生的职业发展。

(二)相关建议

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困境是传统性别文化的间接体现,这种不平等的改善需要一场就业领域的革命,更需要社会性别视角指引这场革命。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的改善,一方面需要国家公共领域的变革,无论是文化层面上对性别平等的价值认同,还是社会层面上对女性保障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女性如何意识到社会性别的影响因素,如何正确看待男女差异及自身的优势,这些都需要深入探讨。

针对安徽三所中职学校女生的就业意识现状,本研究认为改善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帮助中职女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

1.引入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女生具备正确性别意识。教育所承载的一个核心功能是培育人,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校应引导中职女生正确认识男女两性差异和自身优势,引导中职女生克服自卑、依赖等不良就业心理,增强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的主体意识。因此,中职学校可通过开设女性学系列课程,将“性别议题”纳入中职教学之中,开展性别意识教育,使得中职女生能够从性别视角来认识、分析自我,帮助她们摆脱传统性别刻板观念束缚,提高就业竞争实力,增强女性独立意识。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意识,中职女生才能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勇于参与竞争,抓住每次就业机会。

2.培养女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定位,增强就业的主体意识。中职女生身处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她们在学习、生活以及就业准备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容易给她们造成一定压力,表现出脆弱的就业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将会给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及后续的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中职女生对自身的认识还很模糊,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业的主体意识还亟待增强。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开设心理课程,由专业的心理老师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形成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以克服自我定位时的“弱者意识”,树立为自己负责的主体意识,以帮助中职女生发挥自己优势,在就业市场上拥有核心竞争力,实现中职女性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1]竞玉梅.中职女生择业中的困惑与对策[J].职教通讯,2005(4):56.

[2]张丽霞.试论我国妇女就业权的法律保护[J].河南大学学报,2004(1):21-22.

[3]杨少波,黄应忠.关于中职就业意识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职业,2009(20):9-11.

[4]王伟华.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调查研究——以河南省某农业县中职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5(13):20-29.

[5]徐明华.职业院校应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J].职教通讯,2010(11):65-69.

[6]王凤华,等.社会性别文化的历史与未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安徽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2014年安徽省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及分析[Z].(内部资料).

[8]张建奇,陈科莉.广州市中职生就业意识现状及改进策略——以广州某中职学校学生为例[J].教育导刊,2011(19):77.

[9]史志洪.中职生就业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关于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愿景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0.

责任编辑殷新红

江小青(1972-),女,江西樟树人,国家开放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

西联汇款基金会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共同执行项目“加强农村职业培训与服务,支持潜在青年流动人口获取必要职业与生活技能和知识项目”(简称“潜在青年流动人口项目”)(2015-2016),主持人:谢国东、金辉。

G715

A

1001-7518(2016)20-0036-06

猜你喜欢

意识中职职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我爱的职业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