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栏目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协办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调查报告

2016-11-07张晋管丹

职教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政策院校高职

□张晋 管丹

本栏目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协办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调查报告

□张晋管丹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贯彻落实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推动广大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发现,广大高职院校及其教师普遍重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相关政策执行情况总体不甚乐观,存在若干制约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突出问题,未能有效达成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预期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调查

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是一项基本的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政策。2010年以来,国家已经颁布一系列重大职业教育政策。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都对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提出相关的政策规定。作为相关政策研究的重要成果,《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是新时期指导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重要文件,正在征求意见中。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过程的关键环节,发挥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把握政策执行现状,总结政策执行经验,剖析政策执行教训,为完善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落实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中,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是指国家、地方和高职院校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的统称。

一、调查方法

(一)被试

本调查共抽取河北、广东、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浙江、甘肃、湖北、云南、河南、江苏12省26所高职院校。总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问卷492份,剔除无效问卷22份,实际有效问卷470份。专业教师为371人,占79.3%;非专业教师97人,占20.7%。参加专业实践的有323人,占69%,无实践经验的教师145人,占31%。

(二)工具

采用自编的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调查问卷,问卷是在访谈、专家咨询与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共有28个题目,前18题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分为5级计分,从1到5,依次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符合。后10个题目采用多项选择题。

(三)统计

数据主要采用SPSS19.0录入,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企业实践政策的认知

1.对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认知。相关政策规定把高职院校的所有任课教师都纳入到了企业实践的规定中,专业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都应参与企业实践。表1中,对于“了解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相关规定”,77.6%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选项均分为3.92,少数教师表示不赞同或不清楚。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参加企业实践政策达到较高比例的认知水平,学校对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宣传比较到位,但是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宣传力度仍然有待加强。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很重要”,94.7%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选项均分为4.54。这说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非常认同参加企业实践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说,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

表1 对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认知

2.对教师企业实践目标的认知。如表2所示,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有哪些预期目标”问题(多项选择),按照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与课程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由此说明教师对企业实践抱持较高期待,而且教师们的预期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

(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执行实施

1.教师企业实践的学校制度建设。如表3所示,在对“我校重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我校已经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我校每个学年都会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调查中,分别有85.3%、81.6%和79.7%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认为“我校已经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完全符合的教师比例高达48.9%,三项调查的均分都超过4。由此说明高职院校普遍较为重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并把教师企业实践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不仅已经制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而且每年都会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

表2 对教师企业实践目标的认知

表3 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建设

2.派遣去企业实践的教师类型。如表4所示,对于“贵校派遣哪类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多项选择),专业课教师是参加企业实践的绝对主体,选择专业课教师的比例最高,为95.7%,其次才是实习实训课教师,比例为69.2%,只有少数人选择基础理论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德育课教师,百分比分别为20.3%、12.8%、3.8%。

3.学校组织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如表5所示,对于“贵校是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企业实践的”问题(多项选择),选择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在企业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其他的百分比分别为69.2%、61.8%、52.4%、39.7%、12.8%。由此可见,选择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的比例最高。尽管61.8%的教师选择在企业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然而结合访谈分析,这种操作演练岗位并不是关键岗位,而且操作演练时间往往比较短,未能有效发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

4.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方案的主体。如表6所示,对于“贵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计划与内容由谁制定”问题(多项选择),选择学校、企业、教师共同协商制定、校方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校方制定、教师自主制定、企业制定的百分比分别为47.6%、 40.2%、26.7%、21.4%、10.9%。理论上说,要提高教师企业实践成效就应由学校、企业、教师共同协商制定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计划与内容。然而调查结果表明,由学校、企业、教师共同协商制定相关计划和内容的比例不到一半。

(三)企业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支持

1.教师对企业提供支持的期待。如表7所示,对于“您希望得到企业哪些服务或支持来推动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教师”问题,选择专业技术支持、资源共享、提供项目、培训经费、其他的百分比分别是76.3%、75.9%、68.4%、49.1%、7.5%。由此可见,广大教师对企业抱持较高期待,尤其是专业技术、资源共享和提供项目。

表4 学校派遣去企业实践的教师类型

表5 组织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

表6 由谁制定贵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计划与内容

表7 教师对企业提供服务或支持的期待

2.企业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支持。如表8所示,对于“企业接纳教师企业实践的热情高”,只有43.8%的教师认可“企业接纳教师企业实践的热情高”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大多数教师选择不清楚或基本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选项均分为3.2。这说明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的热情不高。对于“企业会积极为参加实践的教师安排合适的岗位”、“企业会积极为参加实践的教师安排合适的指导师傅”,分别有50.4%、50.2%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均分都未能超过4。这说明约计半数的企业既未能提供合适的实践岗位,又未能安排合适的指导教师,企业普遍不愿意履行接纳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职责。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参与不力是制约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症结所在。究其原因,相关政策对企业参与教师实践的规定并不具有强制性,同时一些创新企业担心深度接纳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有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加上高职院校教师短期的企业实践并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对接纳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流于形式。

表8 企业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支持

表9 学校对企业实践的选择

(四)学校对教师实践企业的选择

落实教师企业实践是执行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重要环节。如表9所示,对于“我校由教师本人来决定企业实践的具体企业”,66.4%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均分为3.7。其实它反映高职院校和地方政府执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职能不到位。因为教师普遍和行业企业联系不甚紧密,更没有能和企业进行交换的资源,因此完全由教师来决定实践企业不利于找到与教师专业相吻合的企业,使得执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流于形式,而理应发挥高职院校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我校对教师企业实践选择的企业有明确要求”,72.4%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这说明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师实践的企业有明确要求,而少数高职院校则对教师实践的企业则没有明确要求。

(五)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监督管理

严格的监督管理是确保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质量的重要保障。如表10所示,对于“我校对教师企业实践严格管理”,77.5%的教师认为所在院校对教师企业实践严格管理,但是仍然有22.4%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或基本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对于“严格考评教师企业实践效果”,76.1%的教师认为基本符合与完全符合,23.9%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或基本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这反映多数学校做到对教师企业实践的严格考核,同样有少数学校疏于考评。对于“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检查监督我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47.6%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超过半数的教师选择不清楚或基本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均分为3.42;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把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59.2%的教师表示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40.8%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或基本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这说明教育主管部门未能较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其对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检查监督职能弱化。

(六)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效果

1.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评价。如表11所示,对于“您如何评价贵校目前组织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问题(多项选择),54.3%的教师认为视专业而定,有些专业难求企业合作,50.6%的教师认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21.6%的教师认为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合作内容,21.2%的教师认为只是作为学生实习带队教师顺便参观学习,10.5%的教师选择其他。由此说明,尽管约计半数高职院校教师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但是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或限于参观学习,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效能不高。

2.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效果。如表12所示,对于“企业实践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效果明显”,81.8%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选项均分为4.14。这表明高职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能起到明显的成效。对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总体执行情况良好”,314人认为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约占67.1%,均分为3.75。这说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执行情况不甚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其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

表10 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监督管理

表11 对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评价

表12 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效果

表13 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的举措

(七)对推动教师企业实践的激励

1.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的举措。如表13所示,对于“已经采取哪些举措来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多项选择),选择将实践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升的重要指标、给予个人奖励补贴、其他、授予荣誉称号的百分比分别为70.9%、41.7%、24.8%、14.3%。由此可见,大多数学校把实践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升的重要指标,少数学校给予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个人奖励补贴。

2.对推动教师企业实践的激励机制。如表14所示,对于“我校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发放相关补贴”,63.2%的教师认为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为数不少的教师选择不清楚或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均分为3.76。这说明不少高职院校对教师企业实践重视不够,未能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的经费支持。对于“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历会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审”,64.5%的教师认为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但是仍有35.4%的教师选择不清楚或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这说明是否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并不是一些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不会影响到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驱动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动力不足。

表14 对推动教师企业实践的激励

(八)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困境

1.执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面临的困难。如表15所示,对于“贯彻落实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困难有哪些”问题(多项选择),62.6%的教师把支撑教师企业实践的经费不足排在首位,61.8%的教师选择政策本身不完善,61.1%的教师选择企业不愿意配合,44.0%的教师认为没有严格的考核监管机制。结合调查分析,这些的确是制约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主要困难。

2.高职院校改进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如表16所示,对于“高职院校要如何改进当前的教师企业实践工作”问题(多项选择),75.6%的教师选择及时了解企业需求,71.2%的教师选择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所派遣的教师专业,64.3%的教师选择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2%的教师选择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这说明要把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与满足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或培训服务。

表15 执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困难

表16 高职院校要如何改进当前的教师企业实践工作

三、结语

根据调查,高职院校及其教师高度认可教师企业实践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普遍重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有利于执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企业实践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然而,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情况总体不甚乐观,存在若干制约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突出问题,没有充分发挥教师企业实践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未能有效达成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预期目标。其一,教师企业实践的深度不够,以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为主,未能形成由学校、企业、教师共同协商制定相关计划和内容的机制,一些学校对教师实践的企业没有明确要求。其二,企业未能切实履行执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职责,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支持不够,普遍不愿意履行接纳教师来企业实践,既未能提供合适的实践岗位,又未能安排合适的指导教师。其三,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检查监督职能严重弱化,不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把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少数高职院校疏于对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考评。其四,不少高职院校未能为教师企业实践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一些高职院校也没有把企业实践与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升紧密结合起来,是否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并不是一些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其五,支撑教师企业实践的经费不足,政策本身不完善,企业不愿意配合,没有严格的考核监管机制,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

责任编辑秦红梅

张晋(197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管丹(1982-),女,江苏如皋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研究”(编号:13YJA880013),主持人:董仁忠;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有效性研究”(编号:B-a/2013/03/017),主持人:董仁忠;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实证研究——以江浙沪若干高职校为样本”(编号:A01GY16F017),主持人:张晋。

G715

A

1001-7518(2016)20-0005-06

猜你喜欢

政策院校高职
政策
政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助企政策
政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