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11-07张昌奎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科学课创新能力小学

张昌奎

摘要:小学科学课以各种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在每一节科学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立足小学科学课的特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在科学课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捕捉和把握创新的契机,设计和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28-01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性和探素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为了是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小学科学课要担负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教师要立足小学科学课的特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在科学课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把握创新的契机,设计和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那么,如何在科学课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科学课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大多数形式对科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尤为重要。对每学一个新知识,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自学,在预习时就要提出问题;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他们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习惯。老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明确要求他们把预习课文时找出的难解之处、有疑难之处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或向老师请教。例如,学生在预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就发现岩石是多样的,要如何来区别、认识?这样的疑问是要求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要能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一定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思维。

(2)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导,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享受了探究的乐趣。事实上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得出的,通过联系课内所获得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动口问,动脑想,动眼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丰富的想象,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发展思维。如教学《磁铁有磁性》这节课时,我放手让他们去发现,有的学生说磁铁能吸铁;有的学生说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也有的学生说,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吸的铁最多,而中间最弱,基本不怎么吸铁。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实践,可以培养了他们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能力。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为培养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而合作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懂得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的孩子,他会学会科学的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3)设置一个科学工具箱,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材料、活动纪录卡等。科学工具箱里的材料,如各种金属条、塑料瓶、易拉罐、电磁铁、小铁钉、海绵、泡沫、木块、硬纸板、皮筋、气球、乒乓球、各种弹簧、玻璃片、石头等可由学生自主筹备,并不断为它"添砖加瓦",使它应有尽有,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教师要花时间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饲养、栽培、小制作、小发明、小课题研究、科学知识竞赛、科普知识讲座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动手让实践说话,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科学学习的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不管是在课上的学习活动中,还是在课下的自主探究中,都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训练创新能力:开设科学创新专栏,科普内容为教师精选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科普文学,以及学生获奖的科技小论文和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等,定期更换。创新专栏整体看上去要图文并茂、和谐美观,每一处都显示着设计者的巧妙用心,孩子们将在这些设计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创新兴趣。让学生对环保,对高科技,对生活科学,对科学实验也有了新的认识。

(4)科学课堂具有开放性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课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的,这时,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如教学科学《宇宙》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光碟,让学生欣赏到壮丽而遥远、神秘的宇宙空间,从中看到月球外部的构造,了解月球的地形特征;可以从中观看太阳、星星、银河……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空间的浩瀚无际。这种方法可以弥补课堂上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再如《我们的身体》讲叙人体生理类课文,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则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课前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做成课件,课上演示给学生观看,将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科学课中培养小学生创新品质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为进一步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它有待于我们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摸索并加以总结,使我们的科学课教育日臻完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走进课堂》

猜你喜欢

科学课创新能力小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