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教育

2016-11-03候粉娟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教育心理健康

候粉娟

【摘 要】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强调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目标,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中职学生通常敏感、叛逆而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如何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已成为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引起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职业教育

中职生正处在心理矛盾最多的青春期,只有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的特征,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沟通、咨询和辅导,才能使他们摆脱心理障碍,克服心理困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掌握一技之长。多角度、全方位的关注学生,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职业人作为目标,从而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职业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职业教育现阶段在大部分学校进行的是相对封闭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造成一定的约束,管理者大多也采取强硬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学生的对抗心理,经常会有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冲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价值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人的生命整体的价值观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对生命的价值认识产生了片面的倾向,给学生个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惑。自我价值迷茫是学生中突出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和遵守纪律等方面相对较差一些,加之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也使得中职生容易产生自卑感,生理的、社会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受挫渐渐发展为心理问题。

1.人际冲突引起的心理问题

作为90后的中职生,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张扬,现代社会对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又赋予了新的理念,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紧张,青春期的自我封闭心理,使得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疏导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形成心理阴影,这就成为心理问题的源头。还有一些学生缺少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事事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加之交流沟通不够,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从而引发冲突,甚至流血事件。

2.外界的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无时不刻不受到社会风尚的冲击,特别是来自电视、网络、明星偶像的影响绝对超过了学校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很多电视剧和引进大片灌输的都是张扬个性、独来独往、崇尚暴力,这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生活等方面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建立教师的健康教育理念,自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出现的问题深层次的分析,注重工作方法,让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不要给学生留下心理障碍。

(二)加大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1.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康档案

中职教育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针对每位学生教师应掌握家庭状况、人生经历,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与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遇事不要偏听偏信,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建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转变处事方式,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2.结合学科特点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引导教师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通过不同教学途径,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都得到提高和锻炼

3.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应该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在心理方面能自我调节,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培养健康心理。

4.建立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

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也无价值高低之别,不过因个体的情绪作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与影响。培养正向的情绪,使自己更加乐观、充满希望,并能化负向情绪为建设力,为自己开创美好人生。通过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人们可以避免行为失误,提高自己的成就。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对未来职业教育的意义

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中职教育要利用一切条件,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东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

[2] 陶佩琳.“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J].职业教育研究,2012.

[3] 卢红,刘小青.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 职教论坛, 2007.

[4] 马维东.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7.

[5] 李秀敏,刘艳秋,高波.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0.

猜你喜欢

中职生职业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