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途径研究

2016-11-03徐智永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互联网战略

徐智永

【摘 要】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和推行,互联网必将颠覆一系列产业,商贸、工业、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物联、视频等,这背后不仅涵盖了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产能升级,更是民众对中国经济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扮演角色升级的热切期盼。互联网和农业,一个是现代高科技,一个是传统产业,看起来二者距离最远,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决定了互联网可以且必须深入到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农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助力打造中国现代农业新景象。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

1.“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互联网+农业”发展缺少总体规划

目前,“互联网+农业”缺乏总体规划,各环节发展不连贯、资源配置不合理、大量资源未充分利用,处于片面、局部的发展状态,使“互联网+农业”的经济效果受到严重制约。从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意见等可以看出,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总体发展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1.2“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互联网+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全新融合,这一创新首先将经历产业的兴起,此时重要任务便是落实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例如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利用率低、物流实效性不足、起步较慢,和预期的大规模实践还有一定距离。此外,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经过长达几年的农村互联网发展,农村网民仍然仅占网民总数的27.5%,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电脑和互联网。

1.3农业产业链脱节

在农业产业链过程中,产前阶段,大数据技术未及时引入农资服务商,产中阶段,物联网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不完善,无法实现量化生产,产后阶段,农产品进入流通后,现代电商使用率不高。此外,产销不均衡、物流效率低、合同不完善等情况时屡有发生。农民仍旧采用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由于农产品具有新鲜、易坏等特点,物流无法达到及时、高保证配送,产品生产者与买方之间的购货协议还没有完全落实在合同上,合同不规范、条例不清楚等问题也严重影响农业产业链的进行。

1.4农民互联网意识与操作能力不足

农民作为“互联网+农业”的主体,具备互联网意识与操作能力是“互联网+农业”开展的前提与基础。现阶段,大部分农业受教育程度有限,不熟操作流程,加之惧怕网络安全、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拒绝学习使用互联网,仍旧依赖传统经营模式。在农村,配有电脑的家庭仅占全部农村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我国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较多存在于农业企业中,而个体户、合作社等农村主要经营主体对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率并不高。

1.5“互联网+农业”金融服务不全面

现在银行主要针对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信贷、抵押贷款等方式的金融产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现有金融服务体系无法改善农村金融问题,金融产品品种略显单一,无法满足现有规模和数量。农业金融服务没有达到金融在农村地区开展应有的效果,有待提高和改善。

2.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策略

2.1加强互联网农业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

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也即是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农业生产又懂互联网技术的职业农民,用人才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毕业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勇于创业、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指导,使他们成为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农业的主力军。

2.2提速信息平台及物流营销平台建设进程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农业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相关资金投入以推动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使得相关农业服务人员通过网络获取及时的专业信息;健全现代农业营销服务体系,做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无缝对接,积极发展农业企业B2B、B2C业务,创新农业企业O2O新型营销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产业链;需要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扩大农村物流网点规模,开展同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做到产品下单,物流配送一体化。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鼓励各运营商积极加大网络布局,使互联网遍布偏远地区,并加快研发低成本智能终端,使农民愿意接受和学习使用,还需要推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解决滞销、脱销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对接买方需求与卖方生产。

2.4提高互联网意识、学习操作

只有认识到“互联网+农业”能带来的效能和经济收益,才能鼓励农民接受互联网并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引进大量经济和农业方面的青年人进入农村,先培养一部分有学习利用互联网能力的新型农民,利用网络课堂进行授课,让其切实体会互联网的便利,在实际获得经济增益后,再鼓动新型农民对其他农民进行推广和教育,构建一个长期且全新的培育体系,使每一个农民参与其中,实现共赢。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直接面向国外销售,让农产品走出中国,面向世界,实现一个真正的现代化互联网农业。

2.5改善农业金融服务

一是小额信贷;农村信贷的主要服务对象多为养殖、餐饮、零售等小规模经营者,因此信贷额度小,资金分散,相对于大额信贷而言借款人的资金安全更加有保障。小额贷款的农村互联网模式是通过互联网 聚集借款 人以及投 资人,再通过相关风险控制体系筛选有能力的借款人以及投资人,使其对接交易的 O2O 模式。二是农业保险。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较低,农业保险险种较少,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保险赔付率高。 通过运用互联网的信息采集能力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的问题将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2.6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

普通农民很难自行解决产业链中的电商困难,因此需要政府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前景的加工企业,打造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提出专门针对农产品的特殊运输方式,保证运输速度与质量;出面拟定不同类型标准化合同,让买卖双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无谓争执。此外,电商网页设计、包装推广、信息收集等工作应委托给专业公司来完成,让农民专注于农产品生产质量,实现合理分工。

总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未来互联网将显著改造传统农业产业。“互联网+农业”的逐步发展说明了,农业作为最传统的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只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相关行业进入农村地区,农民主动接受学习,互联网与农业加速融合的脚步会越来越快,其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柳彩莲.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

[2]胡永洲.构建“互联网+农业”智能生产模式的思考[J].唯实(现代管理).2015(06).

[3]王永峰.我国农村建立精准农业经营模式的探索[J].农业经济.2015(03).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互联网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