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11-02韩瑛

当代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性新课程过程

韩瑛

一、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思维的特点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新要求: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尤其是从一个教育教学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不断寻求适应学生学习的技巧、方法、途径,以满足学生的思维日益发展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全面发展。

1.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以独创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超常规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并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得到独到的思维成果。概括起来说,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创新思维的新颖性。新颖性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特质。它具体表现为思维目标新颖、思维方式与众不同,并且思维过程见解独到,如变换角度思维方法、类比思维方法和联想思维方法等。

(2)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思维的轨迹是多向性的,即从“类比”的纵向、“对比”的横向和“反比”的逆向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问题。

(3)创新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需要大量、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和知识,并且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以此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

(4)创新思维的创造性。创新性思维所使用的思维原素绝大部分都是经过加工改造过或从新创造出来的思维形象。

2.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

(1)创新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中含有大量的抽象概念与方法,往往使许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是一种比较枯燥的过程,进而丧失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而创新思维的展开恰恰可以恢复信息技术问题的本来状态,加上其新颖性、独到性的特点,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了积极性。

(2)创新性思维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对脑功能的研究表明,创新性思维活动是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同进行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发展创新思维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项基础工作。

3.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现状

(1)同一性的传统文化影响创新思维的培养。思维定势、从众心理现象普遍存在,这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个性学生”与“创新型老师”的缺乏影响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作为他们的教学目标,而是仍在追求高升学率和高成绩。因此,大部分老师也就以考试为导向来安排他们的教学,即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导致了创新型老师的缺乏。

4.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涉及大量的计算机原理以及网络资源,因此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面具有优势。

(1)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创设一些情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产生好奇心,尽可能地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中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因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成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一步。

(3)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课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套用书上的程序而进行大量计算的状况,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开发学生智能和提高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上,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

(1)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学习的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有一致的方面。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发现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来进行的强调自我思考、探索、发现事物,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需要,想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依赖于外界作用。

(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思维属于经验型,他们的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易于接受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尽量做到使他们的学习是一个个性化、主动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过程。

(3)当前,要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思考和教学常规反思等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教育领域,反思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其实质是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即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去打造自己的潜能、挖掘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三、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最前沿最亮眼的字眼。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恰好印证了“创新”,它是因“创新”应运而生,是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例如,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设计了“形状渐变动画”这一课,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了迈克杰克逊的经典MV(《black or white》)让同学观看。面对层次丰富,内容精彩的作品,同学们有所震撼:一方面是剧情的吸引,另一方面是MV中人物头像切换技巧使用;另一方面,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和创作热情,引出“形状渐变动画”这一概念,并说明形状渐变动画制作的相关原理、方法及使用事项。

四、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考察。

(1)从关注内容看:主要是考察教师期望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行为、课堂表现,以及其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相应地采取各种方法,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2)从关注对象看:可从教师分别对学生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与以往的传统教学对比,将学习的主动性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讨论和思考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上学生能否专心学习是关键。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牢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追求更艺术、更人性化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利用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不断培养其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从课堂上汲取养料,快乐学习,主动思考,做学习的主人。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适合自己的教学和教法,适合自己当下的学生、学情等,不能按照同样的模式去教导学生,那样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是否考虑为了教学编写自己的校本课程,也许这样的做法会更好地解决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性新课程过程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