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2016-10-31李秋松

时代金融 2016年23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李秋松

【摘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关乎国家公共财产的安全性,在事业单位建立关于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对事业单位的经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现状,结合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总结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资产管理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状况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不到位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机构并不统一,有的事业单位归属于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有的归属于政府国资部门管理。管理上从属不一致造成资产权责不清,管理方式混乱。事业单位各部门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统一,权责不明,管理职责不够清晰明确。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人员对资产属于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事业单位尚未为资产设定专门的管理部门。另外,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定期轮换,岗位间也定期调整,管理者的调整期间没有对资产形成科学的交接方法,致使资产的管理情况在部门领导交接期间出现断点。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在监管和执行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上缺乏依据。有的单位没有依照规定设立资产管理部门,或虽设立了管理部门,但将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存在重合,不能做到完全独立。财务部门的审计工作落实不到位,财务部门只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并未遵照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定期的盘查。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员,特别是单位的领导,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上,领导人员往往更侧重于行政管理事务的处理,而忽略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的领导虽然具备了内部控制的意识,但并未将内部控制与财务制度区分开,没有深刻领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执行上也是参照财务管理的制度,敷衍了事。单位内部没有将内部控制树立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不能在内部控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支付风险,这会使事业单位的领导产生惰性,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领导没有带头树立起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会使事业单位内部却乏内部控制的分为,各部门开展工作缺乏约束。

在对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是存在偏差的,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很少能树立其自身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第一责任主体意识。一些单位负责人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只看重眼前利益。在对日常工作进行规划时,以争取财政项目资金为第一要务,忽视了对内部的管理。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法欠缺

事业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中没有严格依照国家行管会计准则的规定,很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缺少资产卡片账,没有资产明细账,对重要资产没有单独记账特殊管理。在账实比对时经常会出现账实不相符等现象。对于资产的领用、使用、购买、报废的记账方法不健全,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完全反映到单位的会计账簿中去。有的单位只记录资产的增加却不记录资产的使用和报废,导致单位资产项目虚增,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在资产的处理上,会计手续不全、行政审批制度不严格,会导致国家资产的流失,不利于维护公共财产安全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可以使事业单位在其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与分配,对资产管理进行多方的监督和控制,防止资产的任意使用和滥用浪费。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的全部资产进行定期的盘查,发现资产实际与会计账目上的出入。加强资产购入时的验收管理,对每一笔入库的资产都通过严格的审核。内部控制具有完善的体系与较高的质量,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至关重要。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为资产的管理控制提供保障。经过内部控制体系的规定,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供岗位间的分工和权责关系,是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力参照。利用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资产的管理流程进行更为方便科学的规定,防止权利的混乱。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分离,必须协同进行、互相参考。关于资产的预算管理要严格依照内部控制的既定准则,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必须与内部控制参数挂钩。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一)强化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意识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事业单位的整治运动,召开专项的动员会议,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并且形成长效机制。事业单位要由一把手带头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忧患意识,在单位内部构建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一把手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让单位的负责人可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有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建设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要实现开展对单位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可以分批分期进行,做到全员的参与。内部控制部门间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由事业单位党组组织召开内部控制动员会议,启动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指标的制定。在形成内部控制制度后,迅速分配人员从事内部控制岗位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宣传和普及,要将制定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制成宣传册,分发给单位人员。保证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将内部控制工作常态化,成为日常工作的主流。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结合最新的内部控制规范,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审批制度和授权制度,形成互相监督和牵制的管理模式。以“一把手”为核心,带领各级领导和全体人员参与内部控制,形成联动机制。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进行预估。根据风险点来开展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和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的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修理、报废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保证各部门坚决执行。对重大的债权、债务要单独记账,定期复核,控制坏账比例。严格制定单位的各项费用报销制度,杜绝公款吃喝等腐败现象。加强预算管理,保证年度预算可以高质量执行。

必须构建内外结合的全方位的监督考核机制,打造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内部控制活动得到有效执行。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模式,完善资产的管理制度。为单位的资产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环境,形成全员参与的积极氛围。建立资产管理行为规范,把规范的执行情况作为内部控制,形成监督机制。完善资产从购买、在建、交付使用、折旧、维修、报废、盘盈、盘亏等环节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方法一旦确定不能任意更改,保证各年度间会计处理方法一直。对资产管理形成风险评估机制,强化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资产按类别建立分类账,在保证整体资产管理模式一致的前提下保证特殊资产的严格管理。

(四)培养内部控制人才

事业单位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参与培训,学习最新的内部控制方法手段。在人才的录入上,采取录用和聘用结合的方法,从社会上聘用较高水平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第三方人员的加入可以保证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上的客观性。在单位内部建立绩效考核制,加强岗位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人员的薪资待遇、升职等方面建立联系,调动人员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积极性。对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考评,根据不同人员的岗位、权限等设定不同的考评指标。将不合格的人员予以更换和撤职,保证内部控制人员的整体水平。执行岗位轮换制度,杜绝由一人长期担任一个岗位的情况。岗位设置要符合回避制度,不相容岗位间的人员不能够重合,保证岗位间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刘海鹏.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分析[J].管理视野,2014,(10).

[2]李兴.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式分析[J].时代金融,2015年第12期下旬刊.

[3]李桂梅.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J].管理视窗,2014,(8).

[4]梁月.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28期.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