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击比赛中运动员发挥失常的心理因素分析

2016-10-31蓝宇雯

运动精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射击赛场注意力

蓝宇雯

(广西射击射箭运动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射击比赛中运动员发挥失常的心理因素分析

蓝宇雯

(广西射击射箭运动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针对射击比赛中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比赛时射手发挥失常的原因,指出只有科学合理的调节运动员的心态,才能在赛场上将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

射击比赛;发挥失常;心理因素

射击运动是一项要求高精确度的静力性闭合项目。比赛中竞争异常激烈,环数之间的差异非常微小,一环之差就会与同场竞技的对手造成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要有完美的技术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与训练相比,运动员在比赛中会出现比平时训练成绩低,比平时感觉差感觉的现象。这除了赛场的气候、观众的影响、对赛场的熟悉程度、对手的技术和状态、裁判员的判罚以及有时会遇到枪支故障等的影响因素外,相较之下,心理因素则显得更为关键。

1 理论综述

1.1 唤醒与运动表现

根据驱动理论的解释(Bandura1977),运动成绩表现取决于“唤醒”水平。其成绩表现与唤醒水平(或驱力)之间呈“倒U型”关系(图1)。从图1可知,不够兴奋或者过度紧张的状态都会影响运动员比赛的临场发挥,只有中度的唤醒水平,运动员的表现才能接近或达到最佳。

图1

1.1.1 低唤醒

在比赛中低唤醒的表现一般为运动员在赛前没有想法,比赛中兴奋不起来,注意的广度过宽,容易受到现场观众、场内噪音、比赛对手,甚至被对手的枪响节奏所影响,注意力无法集中到比赛中。注意的范围扩大,会导致运动员需要将这些接收到的干扰信息进行处理,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消耗掉自身的能量,不能很好的关注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还容易产生比赛焦虑的情绪。着急自己打不出,节奏被打乱,平时训练的感觉也就打不出来。

1.1.2 过度唤醒

过度唤醒的表现一般为在赛前运动员对比赛和拿成绩的欲望特别强烈,并且也相信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时注意的集中变得太窄,也不能很好的抓住任务所需要的线索。比如一个练了很久的运动员,从举枪到击发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但是该运动员的唤醒水平过高,他就会将原来自动化的过程更卖力去做,从而破坏了原有动作,就达不到预期的成绩。在唤醒水平高的状态下,运动表现下降,就变成一件让运动员难以接受的事实。

很显然,不管是低唤醒还是过度唤醒,都不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注意集中过广或过窄都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误。

1.2 choking理论

choking是指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压力条件下的反胜为败或发挥失常的现象。让我们印象尤为深刻的就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50米步枪的决赛。美国射手埃蒙斯如果在最后一枪能打出一个7环即可获得奥运冠军。但在最后一枪的关键时刻却出现了错射,成绩为零环,将冠军让给了中国选手。

干扰理论和自我关注理论是主要用来解释choking的两个理论。干扰理论认为,choking的出现是由于个体在压力情境下受到与任务执行无关的信息干扰导致动作执行过程受到破坏。而自我关注的理论则认为,个体压力情境下有意识的监控动作技能的执行,使动作技能自动化遭到破坏。在解释choking时,这两个理论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其矛盾之处在于干扰理论认为运动员不能将注意力放在运动的执行过程上,自我理论认为,choking的出现是运动员将注意力放在运动过程上。其统一之处在于,两者都受到焦虑水平和自我意识的影响。

运动员在压力情景下受到与任务执行无关的信息干扰,是注意的广度出现过宽的问题,而运动员在压力情景下有意识的将原有的自动化动作进行干扰,使得正常的技能遭到破坏,这时注意的广度就变得过窄。这也使得前面叙述的唤醒理论得到印证。

2 运动员发挥失常的心理因素

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失常并不是偶然现象。这与运动员平时的训练量、训练手段、比赛目标、运动生涯的规划、思维方式、意识习惯以及教练员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都是导致运动员比赛出现失常的因素。

2.1 想赢怕输心态

想赢怕输的心态普遍存在于运动员的思想中。它体现的是运动员对成功的期待和对失败的担忧。“想赢怕输”对比赛来说是一种消极的观念。它在心理上引起矛盾和对立意向的同时让运动员产生大量的内耗,以致情绪低落,寝食难安,容易产生消极的经验联想和情绪体验。使运动员的判断能力、专注能力、耐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大大降低。让运动员变得敏感。

“想赢怕输”心态产生后,惯用的思维模式一般是“我千万别出现……这一枪千万别跑远了”。这时更多的想法是怕。当怕出现后,会伴随呼吸急促、心跳加剧、四肢颤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焦虑状态。焦虑状态一旦出现,会影响运动员注意力。这时运动员的注意力也许会过广,精力集中不起来。导致的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都下降。这就出现了比赛失常的现象。

所以“相赢怕输”心态的出现会让运动员用消极的思维控制整个比赛过程,使得他们忘记自己该做什么,离开教练不会打、将最基本的程序抛至脑后。这让场上的运动员打得束手束脚,也让场下的观众看得莫名其妙。

2.2 要求过高,不能接受失误

在射击比赛中一环之差都会将自己与对手拉开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运动员要将技术发挥到最完美,而且几乎要做到零失误才能取得好名次。但是在比赛中,赛场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自己的心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够让自己零失误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却是在比赛中会出现很多意外和失误。当意外和失误出现,我们应该怎么办。射击比赛中,有时会出现枪械故障,出现故障后,运动员可能要推迟比赛,这就意味着别人全都打完的时候,你却自己要站在靶位上继续比赛。曾经有运动员说,“当就剩我一个人在打得时候,我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在看着我,我好紧张,强迫自己一枪一枪打完”。

在枪械正常的情况下,跑远弹的情况也会出现。这时候,要看运动员如何处理这次失误的到来。是一直想着这一枪为什么跑远了,还是尽快放下,投入到下一发的发射中?前半程一直打得很顺利,突然出现了失误,有的运动员会措手不及,这时注意力就会分散,会懊恼,会想结果。这就影响了下一发子弹的发射。运动员需明白,在赛场上情况多变,自己需要学会接受。接受顺利的比赛,接受有失误的比赛。以接受为基础的心态,会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调节好情绪,更稳定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技术水平。

2.3 对结果考虑过多

部分运动员在比赛的前半程打得非常顺利,到最后的时刻,他想延续自己好的发挥并开始对比赛结果产生想法,于是暗示自己必须好好打,可结果适得其反。很明显,运动员这时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波动。

当运动员赛前或者赛中对比赛结果产生想法的时候,就是他们受到干扰的时候。想结果多半是在想比赛的结果是成是败,奖金多少,会不会得到队友及教练的认同等。因为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他们训练是为了比赛,他们需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得到社会认同感。但如果在他们有限的精力里分配过多的能量给还未到来的结果,肯定是有害的。这会使他们用力过猛,破坏了原有的动作自动化,在扣扳机的过程中破坏了自然的状态,以致于跑远弹。

3 讨论

在射击比赛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赛场充满着竞争氛围的地方。运动员在这种压力下要将自己的技术特长发挥出来,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平时的刻苦训练和培养稳定心态为基础。

3.1 给自己建立适当的目标,调节好成就动机。每个运动员的状态有起有落,不是每次比赛都有把握把状态调到最佳。运动员须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状态,来给自己制定比赛计划和比赛目标。而对输赢的标准也不是统一的。射击是一项静力性闭合项目,运动员在赛场上多半是和自己比。并不是见到奖牌才是胜利,而是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打出自己的实力即是胜利。无须视奖牌为成功的标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明确成功的关键在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超越自我的努力。

3.2 不要一昧的寻找“最佳状态”,运动员更需要的是懂得应对。按照一般的思维,赛前,运动员与教练员都通过调整训练计划去找一个比赛的“最佳”状态。但是这个“最佳状态”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调节状态的同时,更要培养运动员能够在赛场上应对自己的失误和意外。比如让运动员学会接受,许多观念都认为,比赛焦虑是敌人,很多运动员也觉得,比赛焦虑的出现肯定对比赛有害。但是如果转变思维,让运动员认识到比赛无法避免的是焦虑,焦虑的出现也可以取得好名次。这样运动员反而会放下思想负担,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

3.3 运用一些心理调节的手段,使运动员的失误降低。运动员还需学习和坚持练习一些心理调节的手段来提高自身的心理稳定性。如:表象训练、身心放松、注意力训练、正念练习等。

[1] 王进.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心理学报,2003,35(2):274-281.

[2] 王进.解读“反败为胜”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 Affecting the Shooting Athletes’Disorder

LAN Yuwen
(Shoot archery movement development center in guangxi,Nanning 530031,Guangxi,China)

蓝宇雯(1987-),广西来宾人,本科,初级教练,研究方向:射击训练。

猜你喜欢

射击赛场注意力
画与理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打靶训练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阅读理解两则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测测你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