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状态影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比赛技术发挥的分析研究

2016-10-31罗心蕊

运动精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竞技状态运动员

罗心蕊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心理状态影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比赛技术发挥的分析研究

罗心蕊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通过访谈法和相关的探究方法全面分析心理状态影响跳高运动员比赛发挥以及影响跳高成绩的相关因素,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跳高运动员应该在日常训练的实践中对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薄弱方面加强有意识的训练,保证在比赛中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或者超水平的发挥。

跳高运动员;心理素质;运动成绩

如今是体育科学技术逐渐进步完善与体育项目紧密结合时代,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跳高竞技技术方面逐渐缩小了差距,这导致在背越式跳高体育比赛场合中具备夺冠能力的运动员的跳高技术能力都旗鼓相当,以致于在如今的跳高运动赛场上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再是技术单方面的较量,而转变成比拼运动竞技技术同时,也较量着心理状态的调节。因此在跳高比赛场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不仅掌握了比较好的运动技术,同时更加体现了这名运动员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跳高比赛中可以根据比赛场上的具体情况去调节自己的运动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心里状态对于跳高运动员的行为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一名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不仅需要良好的跳高基本功技术以外,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比赛中的各种压力,但运动员的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运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目前,影响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发挥有以下几个因素:运动动机、注意能力、情绪特征(焦虑状态以及恐惧心理)、自信心与比赛经验、适应能力和敢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大脑功能状态、运动环境氛围和运动员的自我认识等方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体育学院院代表队跳高高水平运动员与田径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跳高相关的期刊,报纸,论文以及新闻报道等相关的文献,并加以探讨,整理,分析,总结。

1.2.2 访谈法

通过与多名高水平跳高运动员的访问交谈,整理关于跳高运动员心理状态影响比赛成绩发挥的因素,以及结合采访相关跳高教练人员,进一步分析心理状态影响比赛成绩发挥的共同点。

1.2.3 现场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看高水平跳高运动员的全程比赛,分析每一高度以及相关的可变因素对跳高运动员每次试跳的影响,以及最后总成绩的发挥。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动机因素

运动动机是引起需要、激发动机的刺激条件,并且要求达到预先设定的目的。跳高运动员的运动目标可分为结果目标和操作性目标,在比赛中一定要取得好的名次就是结果目标,而在跳高比赛过程中认真完成每一次高度横杆技术动作的发挥则被我们称之为操作性目标。结果目标会无形中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压力,也使得运动员容易受到一些非可控因素的干扰,而操作性目标属于自身可控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心理状态情绪的稳定。所以在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应该多注意操作性目标注重每一次高度的技术动作的完成,而适当忽略要夺取冠军的欲望,根据自己的运动状态,运动情况和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的好坏来制定当时的操作性目标。

另一方面运动动机又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运动员心理内部需要而引发出来的动因(比如这次比赛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对自己多年来付出的一种回报),它对运动员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外部动机是只对于外界环境对运动员达到一定成就的鼓励(比如当运动员取得一定的优秀成绩,当地政府会给予运动员一定的物质奖励)但是这些运动动机同样可以起到促进并维持运动员运动动机的作用。

运动动机对运动员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日常的跳高基本技术训练中使运动员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并且引导运动员排除训练以外的各种干扰,并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认真思考钻研相关的跳高技术;在正式的比赛场上学会享受比赛。根据跳高运动员参加比赛心理状态相关研究发现,当跳高运动员带着过高的参赛期望会导致过高的运动动机水平而形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发挥失常的表现,而过低的参赛动机又不利于对身心能力的调动。因此,我们应该带着适宜的参赛动机参加比赛,使我们的参赛表现发挥稳定甚至出现发挥超常的表现,而适宜的参赛动机最好的方式则是呈现倒U型的方式。

2.2 注意能力因素

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注意能力是否集中且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整个比赛过程,例如在跳高比赛中跳高运动员在每次试跳助跑前都需要通过自己细小的习惯动作来促进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使得自己的跳高技术充分地发挥。

比赛场上的注意能力是运动员有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注意能力的结构包括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两个维度。注意能力范围是指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参赛人数),注意能力方向是指正在关注的外部信息(如对手的成绩,赛场的情况)和自己身心内部的信息(自己的呼吸频率、心跳),而对于跳高运动项目而言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维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地关注运动员自己的状态,适当地忽略外部的信息。

2.3 情绪因素(焦虑状态以及恐惧心理)

情绪因素(焦虑状态以及恐惧心理)对运动竞赛是一把双刃剑,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都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最终成绩与结果,而适度的焦虑水平是形成良好竞赛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但部分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的适宜焦虑水平是有差异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腾斯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状态自信与躯体焦虑,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成绩呈正线性相关;状态自信与操作成绩呈负线性相关;躯体焦虑与操作成绩呈倒U关系,通过心理训练增强运动员的情绪调控能力是保证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达成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并且运动员在比赛中要特别的注意焦虑状态的调节。

一名跳高运动员当面临在日常训练中未尝试过的跳高高度时,心理的变化会决定这一试跳的成功与否,而心理素质较差的跳高运动员会产生心理恐惧,面对从未尝试过的高度会因恐惧心理而导致常见的失误(如:助跑节奏的变化起跳阶段的动作不规范、横上动作变形等)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会积极的调动身体机能,在自己的跳高运动技术稳定的前提下,调整相应的技术动作。这也说明了在跳高技术训练的阶段中,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水平尝试略高于自己运动水平的高度,使得心理有一定的把握和认知,来预备在赛场上遇到这一高度,从而使得运动员的心理不会有太大心理起伏而影响运动成绩。

运动员的情绪调节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情绪的调动,即提高情绪的神经生理唤醒,使自身更加兴奋,从而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第二种情况是情绪的平复,适当降低自身的生理唤醒水平,获得较为平稳的心理状态,以便运动员更好地完成比赛任务,处理比赛的相关细节。最后一种情况是情绪体验的转换,即当消极情绪出现时,通过对事件重新进行评价而迅速完成情绪的转换,使积极情绪成为主导情绪,提高操作表现,而一个完整的跳高比赛中则会交替性的出现这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情绪特征,当跳高运动员在试跳高度与运动员实际的竞技水平要低时候,运动员应该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试跳的高度,而当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运动员运动水平发挥失常情绪消极时,应该迅速地完成一种情绪的转化,而当面对试跳高度超过了自己最好成绩,运动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运动机能,积极地调动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的兴奋情绪,争取创造好的运动水平发挥。

2.4 自信心与自我认识因素

跳高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自信心也是运动竞技能力的核心。而对于一名优秀的跳高运动员来说,拥有适宜的自信心更是战胜对手、超越自我的重要因素。

自信心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对自己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的自我评价。一个拥有自信心的跳高运动员在赛场会充分肯定自己在赛场上对自己比赛对手的分析以及充分的相信自己在比赛场上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比赛中一直以积极稳定的心态去面对每次高度的试跳,不会因为试跳高度的改变而影响到运动员自己的心理状态,反而会根据当时的比赛环境、试跳高度以及自己运动竞技能力的水平状态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调节好心态并发挥最好的竞技状态。而运动员的比赛自信心主要来源是平时训练的刻苦积累、赛前的充分准备、积极的态度与信念,而表象成功习惯的养成是增强比赛信心的有效途径。同样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给予的鼓励和肯定也会大大地增加运动员的自信心,所以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生活中应该注意做到:减少消极语言打击;注意现实目标,并时刻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在训练过程中进行积极引导等手段都有助于运动员自信心的增强。

另一方面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否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与跳高运动员如何在赛场上摆正自己的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在比赛中摆正自己的心态,运动员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能量,达到理想的发挥状态。一名优秀的跳高运动员自我认识应该是:渴望趋近,主动投入。在面对每一次的试跳高度,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水平去分配体力和微微的技术调整,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和较全面的技术动作发挥在决定的试跳高度上,从未达到跳高运动整体水平在稳定的基础上得到突破。

2.5 适应能力和敢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与人际关系因素

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敢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意志品质的具体表现,而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以及日常的训练中需要和很多东西接触与磨合,并达到适应的一种效果,相互促进。

表1 运动员的适应能力类别

适应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实践中吸取经验达到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而跳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与协调,通过在日常训练中多方位全面接触不同的环境从而使得自己有一定的认知,在经过系统长时间的培养,增加跳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一名优秀的跳高运动可以在比赛场地以及多因素的转换下快速地适应场地以及比赛的环境,以最快的速度去调节自己的运动状态,在合适的时机使得自己身心融入适应当时比赛环境中去。

所谓敢于挑战、顽强拼搏的能力则主要表现为,挑战自我、挑战对手和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等方面,而跳高运动员必须具备在最关键的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在某一个高度试跳失误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整体状态和运动神经的中枢的认知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复并调整到自己最适宜的比赛状态。

2.6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会随着环境条件和主观特点的变化产生相对应的而变化。跳高运动员的人际关系往往是与教练员、队友、竞技对手、现场观众、相关裁判等社会因素的接触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其人际关系的好坏会间接地影响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注意力的集中问题,在比赛场上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的好坏。一名优秀的跳高运动员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取得更多的支持更多的理解,更安然更理智地去面对去处理问题,使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2.7 大脑功能状态因素

跳高比赛是长时间大强度的比赛性质的运动项目,而在持续的跳高比赛过程会带给运动员身心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的疲劳。而心理疲劳是心理机能下降的综合症状。所以我们及时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缩短身心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得运动员大脑功能状态保持最佳状态。

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时,身体方面的疲劳主要是指感知觉症状,如出汗过多,肌肉痉挛等;情绪低落并伴随着自信心下降、兴趣减退、烦躁易怒等情绪反应;行为表现训练倦怠、注意涣散、最终导致运动成绩下降。面对此类问题跳高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候可以尝试让运动员们正确认识到这些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并在平时训练和比赛场上合理的面对处理这些因素,并始终以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比赛。使用多样性的训练方法手段、音乐放松治疗、相关的娱乐游戏等都是心理恢复的有效手段,而在运动赛场上让运动员适当的深呼吸心态平静,适当的跳深的活动。

2.8 运动环境氛围和运动员的自我认识

在大多数竞技体育运动中,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般情况下,和谐的氛围,产生相对平和稳定的心理(在网球比赛中网球相关部门会规定观众必须保持安静不得随意走动,这一规定就是因为在和谐的氛围下,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会发挥的更好,也达到尽量不受外界影响的效果)。而紧张的运动换进氛围,产生相悖的心理,并且产生焦虑的心理(比如在众多NBA球赛中,客场球员在罚篮时,主场球迷会给予一定的干扰来吸引客场球员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影响客场球员罚篮的效果)。而跳高项目的运动环境氛围往往会根据比赛赛事的大小与竞技程度介于上两者之间,所以当某些具有干扰跳高运动员注意力的的赛场氛围时,急需运动员自己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且高度的集中在比赛场上的专注度,而高度集中在比赛场上的专注度需要在长期日常训练中,有意识地模拟比赛相关场景,来锻炼跳高运动员对比赛场地气氛的相关应对措施与心理的调节,这就是运动环境的心理因素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

3 结论

关于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研究是发现其运动员心理活动在比赛期间规律的科学,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起伏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神经组织,从而间接的影响运动员全身各种功能活动以及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的发挥,因此跳高运动员心理状态可分为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3.1.1 比赛前

运动员心理状态相对放松,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处于正常的水平范围之内。如果比赛前运动员心理状态不稳定,可以采用转移运动员注意力,结合自己的放松方式调节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尽快地稳定放松,

3.1.2 比赛中

根据自己的跳高运动能力合理地分配调动自己的兴奋点和身体机能的调动程度,使得自己最佳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出现在比赛关键性的横杆高度。

3.1.3 比赛后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机能由于经历双重负荷,导致运动员的整体机能状态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运动员应该彻底放松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分析回忆比赛期间的自己心理状态的起伏,辅助运动员更加清楚自己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帮助运动员在日后训练中有意识的锻炼薄弱的环节。

[1] 刘坚.心理调节对跳高比赛的影响.2005,07.

[2] 黄文扬,林光云.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3] 田小源,于小元.四川体育科学,2009(02).

[4] 董斌,张君.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

[5] 何萍.安徽体育科技,2006(06).

[6] 尹春平.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2).

[7] 李建周.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8]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

Analysis of the Mental State Affecting Fosbury Style High Jump
Athletes’s Technical Competence

LUO Xinrui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Guangdong,China)

罗心蕊(1993-),湖北武汉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猜你喜欢

竞技状态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状态联想
智珠二则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