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复仇题材电影探究

2016-10-27张炎钰

电影文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叙事模式文化内涵

[摘要]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韩国的电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在本土占据了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世界影坛上也凭借独特的风格而占据一席之地,这一现象引发了中国电影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聚焦韩国电影中颇具独特风格的复仇题材,以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金泰植的《坐情敌的出租车》、金基德的《真相》等影片为例,展示韩国复仇题材影片的独特风貌,同时探析这种复仇叙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韩国电影;复仇题材;叙事模式;文化内涵

一、引 言

电影于20世纪初首次“登陆”韩国半岛,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真正地发展,由当时韩国的通信局制作的影片《月下的誓言》被公认为韩国本土的第一部故事片。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韩国电影在曲折的发展中逐渐走向成熟,但其本土创作在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的发展一直不甚乐观,既没有本土票房的良好收益成绩,也很少得到国际重量级奖项的青睐。直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韩国的电影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一大批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韩国电影不仅在本土占据了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进而走出国门,成为亚洲影坛上的佼佼者,甚至在世界影坛上也凭借独特的风格而占据一席之地。在韩国电影市场中,本土影片的票房收益逐年攀升,多年碾压好莱坞影片而高居票房榜首;[1]在世界范围内,包括李沧东、朴赞郁、金基德等韩国导演编导的影片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这无疑昭示着韩国电影在世纪之交的爆炸性发展。

相邻之邦韩国的电影发展也引发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关于韩国电影的研究也逐年增多,就专著而言,目前较具代表性的有《崛起的力量——韩国电影研究》等,对包括导演、演员在内的韩国知名电影人及其代表作品进行了介绍;就论文来说,关于韩国类型电影和单部电影的叙事内容和叙事风格的研究较多,但这些论著大都停留在韩国电影的表层分析之上,虽然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总的来说国内对韩国电影的研究还存有许多留白。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聚焦韩国电影中颇具独特风格的复仇题材,以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金泰植的《坐情敌的出租车》、金基德的《真相》等影片为例,展示韩国复仇题材影片的独特风貌,同时探析这种复仇叙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复仇与复仇题材的缘起

复仇心理和复仇行为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存在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开始了群居的生活,由于生产力低下,群居不仅能够保全个体生命,也能够维系种族的发展。所以,原始人类对群体生活的依赖程度更高,这也使复仇心理和复仇行为存有了产生的土壤。[2]同时,在宗教产生之初,灵魂是普遍存在于万物之间的,在肉体消亡后,灵魂依然需要报仇行为来安息,这又为复仇心理和复仇行为提供了思想上的基础。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荣格曾提出了著名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他认为复仇处在人类意识结构中的高层位置,这种意识在原始社会时期萌发,逐渐延续演变成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面对外敌的威胁,复仇这一集体无意识便能够演化成为种族的精神和凝聚力,这又使复仇心理和复仇行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具备了现实发展的可能。就当代人类而言,复仇虽然也存在于集体行为之中,但更多地被普遍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体,通过复仇这种以暴制暴的极端方式来实现对于自尊、公平的需求。

在文艺创作中,复仇也成为一个广泛存在的母题。纵观世界文学发展史,复仇题材的小说创作比比皆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复仇题材的电影也不胜枚举。同时,伴随着电影自身的成熟和发展,独立创作的复仇题材影片也逐渐登上大银幕,虽然复仇这一极端的心理或行为不会成为电影艺术中的主流题材,但这一题材却也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生活,其所体现的扭曲的心理和极端的行为使此类电影满足了人们原始的冲动和猎奇的心理,也均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就韩国电影而言,复仇题材就是其中别具一格的影片类型,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金泰植的《坐情敌的出租车》、金基德的《真相》等影片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不仅受到了本土观众的认同,还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彰显了属于韩国的复仇特色。

三、韩国复仇题材影片叙事模式

在不断崛起的韩国电影发展过程中,复仇题材成为其中的有生力量,许多韩国知名导演均涉足这一题材的影片拍摄,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导演朴赞郁。在从影之前,朴赞郁曾是哲学系的一名学生,以往的知识结构使朴赞郁创作的复仇题材的影片中更富人性的思考与探索,其中,影片《我要复仇》《老男孩》和《亲切的金子》被合称为“复仇三部曲”,是朴赞郁最为著名的复仇题材影片。2002年,朴赞郁伴随着新世纪韩国电影快速发展的洪流,执导了影片《我要复仇》,拉开了朴赞郁式的光影复仇序幕,这一影片的成功上映被韩国电影界认为是朴赞郁的成功转型。影片《我要复仇》讲述了一个聋哑少年的复仇故事,主人公的聋哑使他遭遇了许多不公的待遇,而其对抗这种不公待遇的方式就是暴力,通过暴力的手段来报复这个给予他太多痛苦的社会,整部影片因主人公的聋哑而尽量减少对白,通过丰富的画面布设和优良的摄影技术支撑起了这个悲伤的故事,该片也在釜山国际电影展中获得了最佳影片的荣誉。在影片《我要复仇》大获成功后,朴赞郁又执导拍摄了著名的《老男孩》,这部影片堪称其“复仇三部曲”中的扛鼎之作,极具突破性的剧情使《老男孩》在韩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特别大奖,也使朴赞郁跻身韩国一线导演之列。[3]影片《老男孩》中的主人公名为吴大秀,是一个平凡的韩国人,拥有贤淑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然而在一次酒醉之后,吴大秀的人生却发生了彻底的转折,被复仇和复仇的故事从此拉开序幕。影片的故事直接上演于醉酒之夜后的两个月,此时的吴大秀已经开始了其长达15年的囚禁生活,不明原因的他开始记录自己曾经得罪的人和所犯的过错,但依然无法找出这场飞来横祸的原因,终日被囚禁的吴大秀只能与房间内的电视相依为命,正是通过这台唯一能够获得外界讯息的电视,吴大秀得知自己的妻子惨遭杀害,女儿不知所终。更为可怕的是,吴大秀的家中并没有遗失贵重物品,只是丢失了家庭相册,这使警方初步认定失踪数月的吴大秀就是杀妻夺子的凶犯。身处牢笼之中的吴大秀面对家庭的悲剧无可奈何,几近疯狂的他开始用复仇心理来支撑自己度日如年的生活,练习拳击和挖墙出逃成为他唯一的寄托。奇怪的是,就在吴大秀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即将打通墙壁逃出牢笼之时,他却被“释放”了,但事实上,获得自由的吴大秀才真正拉开了地狱之门。在获得自由之后,吴大秀遇到了寿司店的女店员美道并开始了同居的生活,二人的一拍即合并不是缘分使然,而是囚禁吴大秀的李友真在催眠师的帮助下的有意安排。事实上,在吴大秀尽力查找囚禁自己的幕后黑手及其囚禁自己的原因时,自称为“吴大秀研究专家”的幕后黑手李友真也在监视着吴大秀和美道的一举一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李友真复仇的原因也浮出水面,曾为李友真同学的吴大秀意外发现了李友真与亲姐姐之间的不伦之恋并无意间散布了谣言,谣言的传播最终迫使李友真的姐姐自杀而亡,痛失亲情与爱情的李友真在重大的打击和舆论的压力下内心逐渐走向极端,决定通过让吴大秀遭受与自己一样的痛苦来实现复仇。事实上,与吴大秀相恋的美道就是其失踪多年的女儿,在影片最后的主人公对决之中,吴大秀在翻看了记录美道成长的相册后恍然大悟,用剪掉自己舌头的方式来祈求李友真向美道隐瞒事实的真相。然而,完成报仇的李友真并没有获得报复的快感,最终饮弹自尽。通观整部影片,讲述了关于李友真和吴大秀的两个复仇故事,但二人在完成复仇后却并没有快意恩仇,而是在残酷的现实中走向了生存的绝境,上演了一场人间无解的悲剧,引发了观众对于道德和伦理的深沉思索。作为“复仇三部曲”的终结篇,《亲切的金子》讲述了一个女性复仇的故事,这部影片虽然没有获得《老男孩》一样广泛的知名度,却也获得了包括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威尼斯电影节年轻狮子奖、未来电影奖和最佳创意奖,为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在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之外,金泰植的《坐情敌的出租车》也是韩国复仇题材影片中的代表作品。《坐情敌的出租车》又名《拜见妻子的情人》,上映于2006年,讲述了一个名为金泰韩的刻章艺人的复仇故事。与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一样,《坐情敌的出租车》的主人公也是韩国社会中的普通民众,经营小生意的金泰韩沉默寡言,家庭生活并不幸福,更为可悲的是,金泰韩的妻子早已厌弃了这种平淡的生活,与出租车司机中植发生了婚外恋。当金泰韩得知妻子出轨后,决定复仇的他坐上了情敌的出租车,开始了一系列的暗中交锋,在一路风景的陪衬下,金泰韩与中植之间的心理战争成为影片刻画的焦点,在心照不宣的“战争”中二人结束了这场尴尬的旅行。天性懦弱的金泰韩的复仇行为并没有像《老男孩》中主人公的复仇那样充满预谋与血腥,而是通过出轨中植的妻子来完成的,当同病相怜的二人相拥而眠时,金泰韩的内心并未因复仇而得到释放,反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整部影片就在这种复仇行为的成功和复仇心理尚未得到满足之间走向了尾声。

如果说朴赞郁和金泰植的复仇影片是一次失败的自我救赎,那么金基德所执导的复仇影片《真相》就是一场癫狂人性的演绎,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复仇者形象,故事的男主人公的底层生活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拮据,还有边缘化处境中所遭受的蔑视与欺辱,长期缺乏社会认同的他逐渐踏上了人性扭曲之路,与一位神秘人的相遇使这位生活在底层的画家萌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开始了近乎癫狂的谋杀。男主人公先是用铅笔杀死侮辱其画作的女顾客,虐杀了背叛他的女友和曾经侮辱他的同伴。更为残忍的是,画家将夺走女友的男人囚禁起来,让数条毒蛇撕咬吞食了男人的头颅。一系列的虐杀行为虽然使男主人公获得了复仇的快感,但却彻底扭曲了他的人性。此外,由年金氏执导的影片《收件人不明》、朴镇彪的《那家伙的声音》等也是韩国复仇题材影片中的优秀之作。在上述影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复仇题材影片所共有的叙事结构,即主人公在遭受不公待遇和内心折磨中形成了复仇心理,开始对个体或群体实施复仇行为,并将复仇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从而上演了一幕幕关于人性沦丧的悲剧。

四、韩国复仇题材影片文化内涵

韩国复仇题材影片之所以在国际上屡获认可,其根源在于其背后的“恨”文化,正是这一韩国本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韩国复仇题材影片的独立发展。韩国的“恨”文化中的“恨”并非狭义理解中的仇恨,而是指在痛苦的磨难之中所积淀下来的悲而不哀的情绪,从而使人们或民族更加振奋的一种精神,这一精神甚至贯穿于韩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4]

虽然这种“恨”文化对民族的发展大有裨益,但是也十分容易走向极端,从而形成狭隘的价值观念和偏执的行为习惯。这种“恨”文化源自韩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困苦与灾难。韩国是一个半岛国家,在其民族形成发展初期,对大陆文明的崇拜与对岛国文明的鄙夷使韩国成为一个不上不下的居中地带,其民族精神中蕴含着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情感,同时,韩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之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常争之地,连年的战乱和半岛物资的贫乏使韩国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苦难,正是在这种地理环境和民族经历的作用下,忍辱和振奋才统一到了“恨”之上,为韩国复仇题材电影的发展奠定了文化的基础。

[基金项目] 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年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BSJJ068)阶段性成果;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G003)成果。

[参考文献]

[1]卞智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韩国电影振兴现象产业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04).

[2]王立,刘卫英.传统复仇文学主题的文化阐释及中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4.

[3]吴冠平.东风东渐——几部韩国电影引发的断想[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04).

[4]张振华,秦玉兰.悲情 疏离 反叛——韩国影视的民族性及其美学呈现[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作者简介]张炎钰(1981— ),女,河南商丘人,博士,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篇语言学、中韩语言文化接触史。

猜你喜欢

叙事模式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