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洋货”入侵与洋货消费观念发展分析

2016-10-26王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入侵近代发展分析

王超

摘 要:本文将主要分析近代“洋货”入侵中国和“洋货”在中国的流行、普及与发展过程,并对近代“洋货”在中国市场的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广大的消费洋货主体等基本特征进行系统的概述,对近代“洋货”入侵对国人洋货消费观念影响的基本特征、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和国人消费观念的重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研究近代“洋货”入侵的相关学术专家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观点。

关键词:近代“洋货” “洋货”入侵 消费观念 发展分析

西方帝国主义列强通过经济、军事和宗教多个方面的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其中洋货作为西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在我国近代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启动和促进作用,同时洋货也对国人的消费观念和社会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相关学术界对于洋货入侵及其在华的发展以及洋货对于国人消费观念产生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近代洋货入侵中国和国人消费观念转变之间的关系对于西方洋货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消费观念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时, 对消费对象、行为方式、过程和趋势的整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洋货的流行和发展促进了近代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使中国传统的等级分明、勤俭节约、倾向储蓄的消费观念逐步向平等自由、奢华糜烂和追求新潮的西方消费观念发展,消费观念的改变同时也带动了近代中国国人衣食住行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本文将主要对近代洋货入侵以及近代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相关学术专家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观点。

一、近代“洋货”入侵、流行、普及与发展

钟表、八音盒和玻璃制品等欧洲器物在明末清初就开始流入中国,这种稀少昂贵的“西洋奇货”仅作为皇室或达官贵人观赏把玩的奢侈品。鸦片战争后,各个通商口岸的不断开放为大量西洋制品源源不断地入侵中国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这些西洋制品开始成为在中国广大市场上流通和贩卖的商品,俗称“洋货”。近代洋货从开始入侵中国,到在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流行、普及和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洋货初销时期始于五口通商的开放,英、法为首的欧美各国开始通过东南沿海的口岸向中国输入商品,随着东北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的不断开放,中国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开始逐步形成洋货输入的主战场,因此入侵中国的洋货日益增多,然而洋货价格相对于土货而言昂贵得多,能够消费得起洋货的“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 [1]。在中国特殊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经济影响下,贫穷的中国人民对于洋货的需求并不大,然而鸦片却作为一种独特的消费品让人产生依赖并不断购买。洋货流行时期开始于1870 年左右,洋货市场不断开拓和洋货制造及运输成本不断降低,使得洋货大量侵入和畅销,销售量增大并且品种繁多,镜子、洋纺织品等经济实用的日用洋货广泛地出现在市场上,并且还进一步流行到了中国的广大农村。洋货普及时期开始于中日甲午战争,数十处通商口岸的进一步开放使得全国南北各地的洋货输入量和销售量进一步增大,销售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在开放通商口岸城市的周围地区,由于经营洋货商家的发展和城市接收洋货风气的超前,洋货流行风气日益强盛,如松江府:“上海番舶所聚,洋货充斥,民易炫惑。洋货率始贵而后贱,市商易于财利,喜为贩运,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2]中国本土近代工商业也开始大量出现,仿造的火柴、纸烟、洋布等低端日用“洋货”,在中国低端消费人群中广受欢迎。这个时期的“洋货”其实已经发展为西式机制品的总称。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廉价洋货以及经济适用的本土“仿洋货”开始日渐普及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近代“洋货”在华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从沿海向内地发展

由于中国特殊的小农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以及中国国人对洋货的陌生和拒绝等因素影响,五口通商时期洋货市场在中国发展不快,且市场主要集中在五个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随着通商口岸的进一步开放和洋货的进一步入侵使得洋货开始从沿海通商口岸向内地市场开拓和进发,同时随着养活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洋货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并且形成了华北、东北、华南、华中四个洋货销售区域。

(二)消费洋货的主体广

消费洋货主体由最初的皇室和达官显贵到普通的平民百姓,人数由最初的小部分到后来的广大群众,主体范围越来越广,人数越来越多。从消费洋货的有钱人到中上层收入人群到普通民众,洋货已经逐步深入到中国广大的内地市场和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甚至出现在中国广大农村的集市和庙会这些活动市场中,因此洋货在中国的消费人群十分广大。

(三)沿海地区与城镇是洋货的主要市场

我国的上海、天津、广州、汉口等沿海地区和城镇由于便利的海上交通运输和通商口岸的开放,列强不断入侵,洋货不断流入,造成我国长久以来的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不断瓦解,并且对洋货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这些地区成为洋货在中国销售的最主要的市场。

三、近代“洋货”入侵对国人洋货消费观念的影响

(一)1840年之前国人传统消费观念

在1840年之前近三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国民的传统的消费观念一直延续到近代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然而,在近代中国随着列强的强势入侵、通商口岸的不断开放以及洋货的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国民的消费观念和传统消费观念相比也逐渐表现出显著的特征。我国1840年以前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主要体现在封建社会中十分鲜明的等级消费观念上,比如在等级区分最为明显的服饰消费方面,皇室家族、达官显贵和普通民众的服饰在颜色和款式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和界限。

(二)近代“洋货”入侵后国人消费观念的变化

1.基本特征

首先,列强各国的经济力对于我国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洋货的大量流入,我国国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社会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经济基础逐渐瓦解,近代消费观念的经济基础和结构开始形成。其次,我国近代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还体现在复杂的地域和主体层面上。消费观念和洋货入侵相辅相成,都呈现出从沿海到内地、从城镇到乡村的发展状况,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和城镇地区。

2.对社会经济影响

列强在华的经济发展和洋货的不断入侵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多元化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迁三个方面。清朝末年时期,崇洋媚外的消费观念十分流行,对居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消费行为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对当时在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各种各样的商铺内陈列着的各式各样的洋货是这样记载的:“凡天下各国,中华各省,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绸缎估衣、钟表玩物、饭庄饭馆、烟馆戏园,无不毕集其中。”[3]随着近代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国民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 我国国民的消费结构也打开了多元化的局面。最后,洋货的入侵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变迁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崇洋消费观念开始盛行,国民对洋货的偏爱抑制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但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先进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国人消费观念的重构

在大量洋货入侵的影响下,我国国民开始突破两千多年的传统消费观念,转向新的消费观念,在传统和新式消费观念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我国一些民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很多“ 趋改洋服洋帽, 其为数不知凡几”[4]类似的现象,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构。鸦片战争之后,一系列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大城市出现了很多时尚用品的流通和商店,大量新潮时尚的商品使消费者沉迷在物质享受中,人们开始追求体面和新潮的物质,在交际过程中追求夸耀、炫富以及享乐等风气,例如广东“为富庶之区, 重在洋物, 民间凡有喜事, 莫不斗丽争华” [5],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要突出商品的实用性,更要体现出其社会包装和身份象征的意义,“从19 世纪60 年代起,使用洋货,喝洋酒、咖啡在香港、上海等地已忧了新鲜时髦的事,有经济能力的人都愿意一试” [6]。洋货的入侵不仅打破了国人封建传统的消费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消费观念的发展和重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消费奢靡之风。

随着清朝对洋货流入的允许,“凡商贾有挟重赀愿航海市铜者,官给符为信,听其出洋” [7],鸦片战争的开始,通商口岸的开放,列强的入侵,大量洋货开始从我国沿海地区和城镇地区不断流入到内陆地区和乡村地区,在一步一步瓦解我国两千多年的自然经济结构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我国近代社会中国民的消费观念。 由“庚子巨创以后,都人心理由轻洋仇洋,一变而为学洋媚洋。妇女出门必衔一香烟以为时髦美观”, [8]这种类似的现象可以看出洋货入侵在改变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民众消费观的同时还更深层次地刺激和加深了中国国民思想境界的转变、视野的开拓和审美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立珍.近代洋货在华市场发展考察[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76-81.

[2] 李长莉.晚清“洋货流行”与消费风气演变[J].历史教学,2014(2):3-11.

[3] 李长莉.晚清洋货流行与市民运动兴起[J].社会科学,2013(11):132-142.

[4] 焦润明.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1(5).

[5] 郭立珍.近代中国洋货进口与消费观念变迁探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7-20.

[6] 王敏.论近代“洋货”消费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肇始[J].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43-145.

[7] 刘克祥,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8] 诸葛铠.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J].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入侵近代发展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分析及发展探究
常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日媒:美虚伪的中国商品“入侵”论
内地非法卵子被传“入侵”香港
菲律宾抗议中国三艘船舰上月“入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