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那些事

2016-10-22徐天成

中外书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区议会界别选区

徐天成

香港廉政公署

2002年3月,香港媒体披露谢霆锋的“顶包案”,轰动了全球华人社会。

事件的背景,不少人都耳熟能详了:霆锋于凌晨时分开着一辆价值240万港币的法拉利下斜坡,失控撞上了花坛。本来是件小事,但霆锋打电话找经纪人处理这事,自己被疑似张柏芝的人接走。然后,经纪人找人冒认是法拉利的司机,试图找替罪羊顶包。

本来是一宗小小的交通肇事案,香港廉政公署是管不着的。但因为案件涉及贿赂警员、妨碍司法公正,哪怕涉及的金额很小,甚至也没有双向的利益输送,在香港还是会受到追究的。廉署迅速介入调查,很快就拘捕了霆锋。据说拘捕地点正是柏芝家里。当时霆锋正跟王菲拍拖,这样一来,真不知道他怎样向王菲交代。

霆锋找了香港有名的资深大律师清洪替他在法庭辩护。审判结果是,霆锋被轻判240小时社会服务令,顶包的人获重判入狱四个月,而涉嫌纵容顶包的警员经上诉,获无罪释放。

谢霆锋顶包案,只是廉政公署处理的众多案件当中的小case(小菜一碟)而已。“老廉”在世界上,特别是华人社会上的声誉,令香港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地方之一,这是通过多年的案件处理建立起来的。

在1977年和警务处的关系改善后,廉政公署的行动越来越成功了,因廉署调查而入狱的知名人士也越来越多。除了霆锋以外,还有亿万富豪、上海首富、立法会议员、股票交易所主席、律政高官、著名歌手的父亲、知名律师,等等,令市民相信廉署不只是做做样子,而是真的有能力“打老虎”。

廉署由三个机关组成: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和社区关系处。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反贪机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最后一个处。根据《廉政公署条例》,社区关系处的法定职责是“教育公众认识贪污的祸害,争取公众支持肃贪倡廉的工作”。由此可见,要反贪成功,除了打贪防贪,还要教育群众。

怎么教育呢?由电视开始。1975年,当电视还未在香港普及时,社区关系处就已经利用这个新媒体,制作了一套13集的电视剧。随后又推出了《廉政先锋》和《廉政行动组》电视剧系列。这些剧集除了宣传反贪信息,还捧红了不少明星。当红明星也踊跃争取演出,提升形象。

除了反贪出色,廉署的“廉记咖啡”也很有名。调查员邀请人协助调查时,总会按照英国人留下的传统,邀请他们喝咖啡。于是,廉署“请饮咖啡”就成为接受廉署调查的代名词。

我没喝过廉署咖啡,不过曾经在当见习律师时,陪同过一个资深律师去旧廉署总部办过案。会见客户时,师傅没要咖啡,我当然不敢自己叫一杯,所以不能评断廉记咖啡好不好喝。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盘问房里面的陈设:那些三角形的桌子、房间内铺满的白色隔音材料、对着证人的摄录器材,真的跟电影里一模一样。房间里有温度计,调查进行时会一直拍摄着,防止被讯问人以调查员调控室温逼供为由,推翻供词。此外,房间墙上贴着致被扣人士的通告,告知他拥有的各种权利,包括缄默权,以避免调查员滥用职权。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守则、系统规范着廉署的调查,但有时候调查员办案心切,也会做出一些民众认为是过火的事。例如在调查一起股市造市案时,老廉就曾搜查七家报馆,并抄走一些文件,令舆论哗然,质疑其行动妨碍了新闻自由。

近年来,廉署针对娱乐圈展开了一连串高调的行动。可是许多被拘捕的人都因证据不足而免被起诉,比如娱乐圈大亨杨受成。就算公诉了,法庭也判无罪,令公众不禁质疑廉署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廉署整体的事,但有时候调查过火了,连调查员自己也会引火上身。以前就有过廉署的助理调查主任因为妨碍司法公正而被起诉的事件,也有调查员发假誓被判入狱。只能叹一句,在香港当公务员真不容易啊。

看过以上的介绍,再想想近来中央反贪腐的力度,大家可能会想有什么是内地可以借鉴的。是我的话,就会先拍一套电视剧,找胡军、张涵予、李冰冰、周迅饰演廉政先锋,陈坤延续《让子弹飞》里的精湛演技,做大奸角,还有其他大牌明星坐镇,在中央台黄金档播出,准会增强民众对党和政府反腐败的信心。

香港的选举

2004这一年是香港的立法机关——立法会的换届年,要选出第三届立法会的所有六十名议员,任期四年。

跟台湾那种铺天盖地的选举工程相比,香港的选举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台港的选举都有各党派参与,有宣传、辩论、拉票、家访,赢了也都有谢票。虽然香港人常常说自己政治冷感,但立法会的投票率并不算低。在2004年的这次选举,投票率就有约55%。我也是那55%的其中一员。先简单说一下香港的选举制度和文化。

区议会

香港两级议会的议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分别是区议会和立法会议员。区议会是地方咨询机构,早在1982年就举行直接选举。

香港被划分为18个行政区域,每区一个区议会,而每个区再按人口细分若干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一名区议员。以2011年区议会选举为例,全港18个区共划分为412个选区,每个选区平均有人口1.7万人。但其中包括了很多小孩及还未登记为选民的公民,真正是选民的人数并不多,候选人往往拿一千多票就能在一个选区胜出。

但试想,每个选区才1.7万人,可是香港人口稠密,我家那栋楼少说也住了1000人,一个选区,其实就由十几栋楼组成。从我家门口出发,没走上几步——呀,进入人家的选区了。就是因为人口如此密集,所以在区议会选举时,候选人都会亲自挨家挨户地拉票。不过,我们家很少找区议员帮忙,所以几乎每四年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见到我区区议员的庐山真面目。

当区议员是有酬金的,约每月两万元港币,还有每年二十多万元港币、实报实销的营运开支津贴。在香港这个高物价的地方,光靠这点酬金很难养活妻儿,所以大部分议员都是兼职的。当立法会议员会好点,单是酬金就有约每月七万元港币,但立法会议员责任重大,我不相信会有人只为了这点酬金而去竞选。

立法会

比起咨询性的区议会,有立法权的立法会在宪政体系上要重要得多。立法会的议员组成办法每届都不同,一般由地区直选和“功能界别”选举产生议员各半。什么是“功能界别”呢?这是个很有趣、也很有香港特色的选举办法,在世界上很罕见:首先,一些个人和团体根据自己的界别获得一票投票权。这些界别的划分,有些是按职业(例如会计界的议员由会计师选出、医学界的大致由医生选出),有些按行业(例如渔农界就占有一席),又有一些是一组织一界別(例如新界乡议局可以产生一个代表当立法会议员,18个区区议会加起来又可以产生一个),但它们的共通点是:界别内的人或团体,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共同利益。

我是香港律师,所以可以在法律界别有投票权,再加上每个香港合格选民都有的一票,我就有两票在手,可以选两个人在议会代表自己。但在香港700万人中,只有十几万人可以手握两票。跟“功能界别”选举比较,地区直接选举要简单得多。把区议会18个区中的数个区合并,就成为一个立法会选区,总共有5个,分别是香港岛、九龙东、九龙西、新界东和新界西。每区以“比例代表制”产生数名议员。这个制度的好处是没有一个政党能在每个选区险胜后,能尽揽该选区的议席,保证了均衡参与,避免一党独大,这比较切合香港实际情况。

我住在港岛,所以有资格在港岛区投票,在几个政党或独立候选人中挑选能代表自己的人。

选举之前

选举在2004年举行,但选举工程可不能临时抱佛脚,候选人要不断地让选民了解其在做事情,在为大众谋福祉。现任议员或者候选人都要争取机会,时时刻刻以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些行动一般以提供社区服务的方式出现,比如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替老人量血压、教小朋友功课,还有举办一些兴趣小组:粤剧、舞蹈、烹饪,等等。久而久之,这些参与者就成为议员竞选或者角逐连任时的“铁票”。

除此之外,议员们还会以成本价,让选民参加博物馆游、本地游等联谊活动。随行的议员免不了要在团体合照中站在正中的位置,而且要把照片登在通讯刊物上,以达宣传之效。

如果议员有政党背景,那么可动用来收买人心的资源也就更多了。比较有钱的政党,可以在秋季搞“蛇宴”(广东俗语说“秋风起,三蛇肥”——“起”和“肥”两字在广东话里押韵,蛇要赶在冬眠前吃饱,所以秋天的蛇特别肥,是吃它们的好季节),在佛诞办“斋宴”,还可以在逢年过节时向弱势群体派发月饼、粽子。这四样惠民活动加起来,就成为香港媒体常提到的“蛇斋饼粽”。

不过,这些小恩小惠只能箍紧铁票,对我等这些没时间、没心思拿小便宜的游离票来说,作用并不大。而且,如果“蛇斋饼粽”给得太好,肯定会招惹廉政公署,万万犯不着。怎么办呢?为了让更多选民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有撒手锏:宣传横幅。

来过香港的人,肯定看过这种挂满大街小巷的宣传横幅。这些横幅用木片或者胶布制作,上面印上议员的尊容,以及所属政党的名称、联系方式,还有最重要的政绩。这些政绩,一般要用醒目的大字印刷,并以“成功争取”作为开端的短句描述。如果是立法会议员的宣传物还好,因为所述政绩会比较实在,但区议员只管一万多人,选区哪里会一天到晚有大事儿?结果,大家汇报的都是些屁大的事儿,甚至是一些即便没有他们插手,也迟早会实行的事。

以下是一些真实的节录,以博一粲:

成功争取狗粪收集箱(功德无量!)

成功争取绿灯延长2秒(没你这2秒,我真怕走太慢被车碾死!)

成功争取增设汽水机(这不是商业决定吗?区议员招商去了?)

成功要求渔护处捕捉2只流浪狗,令狗只被人道毁灭(好残忍!)

成功争取免费数码电视频道直播4场世界杯赛事(巧合吧?真的是由你来成功争取的话,岂不是全香港人都要多谢你?)

成功争取某路段加上“慢驶”二字(是不是议员自己半夜涂上去的?)

成功争取增设便利店(又招商了。便利店亏损的话,议员会买单吗?)

这些横幅广告到处挂,其实挺碍眼的。不过议员们也不容易啊,没事找点事干,辛苦你们了!

竞选期间

到了选举临近,这些小便宜、大横幅就起不了多少作用了,候选人会把选举气氛逐渐升温。他们开始露面派传单、讲政纲、喊竞选口号,甚至出席辩论会、街头募捐会,或者租一辆开篷旅游巴士,沿途拉票。不过跟台湾那种造势晚会比较,还是有好些差距。

想在竞选中突围而出,抓住选民关心的政治议题很重要。2004年选举跟往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的政治议题特别多,公众争议比较大。同时因为选举正值第二届特首董建华的任期中段,大家都以此来衡量董先生的支持度。

有什么重大议题呢?首先,经历过金融风暴、房价下滑、公务员减薪,市民最关心的就是民生议题。此外,政府处理“非典”疫情的手法,以及香港三位高级官员在一年之内相继辞职,都令市民十分关注政府的管治。还有一个受到市民关注的关于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立法问题。

就是在这些议题下,市民在9月12日走进了投票站,选择代表自己的政治团体。

除非不在香港居住,否则不可能不知道“9·12”投票日。不过,市民要提前登记,申报自己住在哪里,才可以在投票日进行投票。为了鼓励市民们登记成为选民,特区政府在选民登记活动中,找了梁咏琪、李克勤、容祖儿等明星帮忙宣传。当时形象还可以的陈冠希,也呼吁年轻人登记为选民。

我家所有人早就是选民,所以不用再登记了。选民登记活动结束后,接着便是候选人的提名期,各政团也就正式开始竞选活动。扭开电视、收音机,各种竞选报道和辩论会就扑面而来,报纸每天也会跟进各政团的活动。就算什么都不看,也有助选团上门拉票。

随着“9·12”选举日的临近,大家更是逃不过竞选的宣传。可是,候选人有候选人的热情,投票人也有投票人的冷静。

看看港式游行,几十万人扶老携幼上街,一点乱子都不出;再看看港式议会,从来没有打过架,顶多扔点果皮、纸团,就能知道,不少香港人对政治是外冷内热的。对这一点,香港人都十分自豪。除非是政治狂热分子,否则大家都不会把选举话题挂在嘴边,也不会带到办公室里讨论。那些造势晚会能有1000人参与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些选民登记活动还好,因为政府会发钱给工作人员,年轻人会把参与活动当作赚外快,但竞选活动跟政府无关,候选人费用自理,所以助选团成员就不好找了。

到了选举日,街道上会有助选团用扩音器呼吁民众支持,也有候选人到茶楼、公园、菜市场等周日热点地区,跟群众握手拉票。我们家里人各有自己支持的政党,谁也懒得说服谁。大家中午一起上过茶楼后,便顺道投票去了。

投票日后,一切又回归平静了,而选举结果就留给学者慢慢分析吧。

猜你喜欢

区议会界别选区
人民政协界别有这些变化
北京市政协召开界别召集人会议
香港区议会被爆拒批庆回归拨款
铝合金激光选区熔化成型能力研究
中航工业成功研发大尺寸多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
激光选区烧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艺及性能
安鹤煤田煤层气开发选区评价研究
市政协首次召开界别召集人会议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议会在香港政制架构中的地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