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培斌 让法治的光芒灿烂普照

2016-10-22聂还贵

中外书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三毛司法村民

聂还贵

李培斌(1965.9—2015.10),山西省阳高县人,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2012年12月4日,李培斌荣获2012年度法治人物“年度特别贡献奖”。2016年2月15日,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培斌说:“我深知,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作为一名党员,在调解工作中,应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维护正义放在第一位……我调解就看法,在调解的过程中,我更多注重的就是‘普法。普法有利于减少纠纷,只有人人知法、懂法,才能遇事依法。”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

李培斌自觉从严要求自己:“要处事公道,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在工作中认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依法按政策处理每一个信访问题,做到公平公正。”

这些话,这些要求,李培斌融化在了血液里,践行在横平竖直、一板一眼的工作中;这些话,这些要求,像一面镜子,在李培斌心里挂着,他经常用来照一照自己的言行,照一照自己的情感与灵魂。

山西省司法厅原厅长王水成多次称赞李培斌:“同样是化解一起信访案件,换成别人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可能出现当时息访了,事后又上访的怪象,这样,化解矛盾的社会成本会更高。但李培斌在化解矛盾时,他对当事人先不谈上访的事,而是从聊天开始,以朋友式的谈心、交心进行疏导,使信访人感到一种温暖,进而从思想上化解。他十分关心当事人的生活状况,注重后续回访,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所以,一些老信访到了他这里都得到根治,没有后遗症。”

袁家皂村张福堂的摩托车与李三毛的小平车相撞,人平安,车无碍。可号称“赖痞匠”的李三毛,却借题发挥,无事生非,想趁机敲诈点好处,就躺在张福堂家耍赖要钱,张家无奈求助司法所。

李三毛何许人,李培斌脑子里自然存着他的一份档案。

对待李三毛这号人,必须严肃执法,弘扬正气,不能让邪气占了上风,李培斌决心这次好好教育教育他。

李培斌来到张福堂家,用手指着地上横躺着的三毛说:“人安全,车没事,抬头不见低头见,各自走开就好了,可你没事找事,有意寻衅滋事。”

李三毛一副无赖相:“李司法,你我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不管这事行吗?”

李培斌义正辞严:“收回你这一套!我现在是执行公务,秉公执法。”

“哼,我一没杀人,二没放火,你能拿我咋了!”

“你已经触犯法律了!侵占别人住宅,就是犯法。你要是听话,就赶快给我走人,否则我这就打电话叫公安来人,对你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一向和和善善的李司法,今儿个怎么变脸了?像冬天里的石头一样,棱角坚硬,寒气逼人。

三毛感觉来势不对,一骨碌爬起来,刚才硬若钢丝的口气,顿时软成了面条。

看见门外围观了不少人,三毛便想找个台阶下:“那我就听一回李司法的话吧。不过,我得先去医院,看看有病没有再说吧!”一边说着,一边头也不回地溜走了。

有一对年过七旬的老人,身带重病,走路都要拄着双拐,可四个已成家立业的儿子互相推诿,置父母于不顾。

李培斌听说了这一情况,就把四个儿子叫到村委会。他要抓住机会,给他们上一堂法律教育课。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怎么到你们这儿就丢了?人在做,天在看,街坊邻居也都在看,你们不嫌丢人现眼?不怕良心受惩罚?不怕子孙学你们的样子?!”

老三说:“李司法,这是我们的家事,用不着外人管。”

李培斌神情严肃得像一块铁:“我不是外人,我是公家人!家事连着国法,你们不孝敬父母,法律就要为老人做主。你们听着,给父母每人每月拿出60元的生活保障费,否则就会被起诉,由法院依法裁定。”

说罢,李培斌扳着手指,给他们算了一笔账:60元×2×12÷4,每个孩子每年主动交两位老人赡养费360元,“各回各家,都开个家庭会,三天后看效果” 。

第四天,李培斌去做回访,两位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兑现了,兑现了。感谢培斌做主,治理了这四个不孝之子。”

龙泉镇燕家沟村民程纪鹏的儿子程岩,从县人民医院往外地转院时不幸死亡,程家便采取过激行为,在县人民医院候诊大厅,摆花圈、设灵堂。

李培斌带领信访中心的同志闻讯介入,他认真咨询律师和医学会,依据有关法规,确认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又经过与双方来来回回的协商,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程纪鹏夫妇还把一片感激之情浓缩成两句话,一针一线绣在一面锦旗之上:医患闹纠纷,信访见公平。

狮子屯乡村民黄美龙,春上购买了许多玉米种子,种到地里却不见发芽,便去找种子销售方讨要说法,双方发生激烈冲突。

县种子执法大队调解无效,官司打到了县信访中心李培斌那里。

李培斌先协调农技专家到地里头实地勘查,拿到了种子系多年积压农产品的第一手证据。之后,他带着《种子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种子销售方交涉,迫使其按每亩600元共计3.06万元赔付受害方。

拿到赔款的黄美龙,顺手抽出一沓钱,要酬谢李培斌。李培斌脸一黑,断然谢绝。

龙泉镇胡窑村重度残疾人曹利桃托人向李培斌反映,她娘家大白登镇曹庄村有9亩地,父母去世后由伯父和叔叔耕种。修高速路时占了2亩,按理应补偿1.6万元,她却分文未领到手。

李培斌主动找到曹利桃门上,并与曹利桃一起去曹庄村。

曹利桃伯父承认补偿费他领了,接着,他又拿出一个磨得发光的算盘,拨动上面的珠子说,曹利桃父亲生前住院看病、死后安葬,也花了不少。

李培斌给曹利桃和她的伯父、叔叔先法律,再亲情,通俗地讲明土地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遗产继承法。

曹利桃伯父心悦诚服地接受李司法的调解,他扣除了曹利桃父亲的花费,当即把余下的款交给曹利桃,并答应将剩下的7亩地也归还给她。

李培斌随即找了村委会,按政策规定,将土地经营权登记在曹利桃的名下。村干部承诺,以后每年种植补贴发放时,一定通知曹利桃。

曹利桃回到村里满街满巷地说,没想到李司法对我这样的残疾人都这么上心,他可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呀!

2005年6月的一个仲夏夜晚,夜深人静,明月西斜。

李培斌家窑洞的窗户,响起了砰砰砰的敲击声。

刚刚进入睡眠的李培斌腾地坐起来:“谁?”

“贾军。”

“有事?”

“大事,出人命的大事!”

……

李培斌腿长步大,顾不上后面的贾军,独自风急火快地冲进村委会院子。

院子里,上百名村民,红高粱一般齐刷刷聚集成一片。其中一个“二杆子”举着一把铁锹,在对面一个村民头上挥来晃去,随时都有劈下来的危险。

李培斌一声大喊:“不要胡来!”

他三掌两掌拨开人群,闯到前面,猛地将“二杆子”手里的铁锹抢夺过来。

今年旱象严重,入夏以来,滴雨未见。看着自己地里的庄稼打蔫萎缩,哪个村民不心疼,它们也是自己的孩子啊!

可是,村里“包井”的村民,却浇“面子水” “人情水”“贿赂水”,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激怒了浇不上水的村民。

李培斌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当即就让村干部从全村10个小组,各推选一个大伙信得过的村民,和村干部一起商定一个浇地可行办法。

大伙七嘴八舌,众口难调。一个年长的村民说,李司法,我们信你,你就帮大家拿个主意吧。

李培斌说,好。常言说,水从门前过,不浇义不过(不浇对不起土地)。可是凡事总要讲个规矩,我寻思,从机井的第一块地起头,一家一家往下浇,一户也不能漏掉。再安排几名村干部,大家昼夜轮流值班,维护浇地秩序,怎么样?

准!大伙异口同声地说。

那我的水电费呢,怎么个收法?包井的村民站起来问道。

你就坐在村委会,一家一家,只管按顺序开票收款。李培斌胸有成竹地回答。

如此这般,有板有眼,说得大伙心气都顺了。

一场百人群体性械斗事件,转瞬偃旗息鼓,就此铸剑为锄。

这类情况,村村几乎都时有发生,很是棘手。乡政府便让李培斌帮助,起草了《大旱之年水库、机井浇地的暂行管理办法》印发给各村各户。

李培斌又带着由乡水管站、电管站抽调的5名技术员组成的监管组,一村接一村地巡查机井、水库电表及电价,发现和及时制止乱收电费现象。一年下来,通过对全乡54眼机井和4座水库检查核实,为全乡群众节省浇地投资约11万元。

2014年初,古城乡下娘城村农民邵日联,在内蒙古临河打工受重伤,法院判决后遇到执行困难,邵日联家人急切地找到李培斌,求李司法为他们做主。

李培斌陪着邵日联家人,背着矿泉水和方便面,长途辗转,不辞辛劳,先后三次到临河,充分发挥法律的力量,讨回4万元工伤补偿款,给了他们全家一个公道和安慰。

2014年盛夏,龙泉镇黑水河守口堡水库工程,因被村民集体阻拦而停工。五十多名群众怒目圆睁,拿着铁锹与施工方愤然相对,现场一片混乱。

闻讯赶来的李培斌挤到最前面,先把开锅似的吵闹声喊得静下来。然后把项目承包人和群众代表叫到村调委会询问详情。

事情原委是:这片工程占用的土地,前三年平均亩产1250斤,除去投入,每亩纯收入八百余元,群众要求每亩补偿1000元,而项目施工方只补偿500元。

李培斌心里想,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全靠土地收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决不能让他们吃亏。

于是,李培斌依据相应的法律条文,与施工方反复磋商,一笔一笔给他们算账,算得施工方心服口服。最终,99户村民的240亩土地,每亩按800元作了补偿,项目工程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重新开工,并正常运转起来。

2015年的一天,一个在县里还算有头有脸的人开车在街上撞了人家货摊,他摇下车窗玻璃看一眼,二话没说,扭头便开车走了。

这事恰好被李培斌碰上了,他非常气愤,决心为满肚委屈的受害人讨个公道。李培斌三番五次上门找肇事者,晓之以理,据理力争,最终让那人道了歉、赔了钱。

李培斌说:“善人要善对,恶人要冷对。但不管好赖,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就是块石头我也要把他焐热了。”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一直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难点,也是李培斌工作的一个重点。他一面严格要求管教对象,一面又热心帮助他们解决生计和发展问题。

根据多年安置帮教经验,李培斌积极向县政法委和司法局建议,建立一个安置帮教基地,对全县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和安置。在他积极努力和争取下,阳高县选定了良种场作为帮教基地,相关建设工作,正唱响一支节奏铿锵的进行曲。

为创新开展村风民风评议活动,李培斌住进马家皂乡,组织乡里36名有威望的退休干部、老教师、老工人,分别负责在13个行政村设立的街头评议组,试点开展村风民风评议活动。

兴隆堡村薛某与其父亲关系不和,整天吵吵闹闹。父亲要求儿子一年给1500元的赡养费,儿子要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李培斌便把他们叫到大街上,让评议组展开“街头评议”。

评议组成员既一针见血指出父亲倚老卖老、好吃懒做的缺点,又对身为独生子女却不仁不孝的儿子予以严厉批评。还以“猫头鹰害母眼,子辈留子辈”的古训,告诫他们要为后代做个好样子,不要像猫头鹰那样循环上演悲剧。

儿子被大伙评议得痛哭流涕,当众向父亲道歉。父亲体谅儿子困难,同意每年只要1000元的生活费。

这样富有创意的评议,公开透明,打开窗户说亮话,对优化村风民风大有裨益,百姓交口称赞,很受欢迎。

为普及法律常识,李培斌围绕“三农”工作,组织编写了《法律知识简明读本》发到农民手中;指导创建了“党代表法律顾问室”;筹资两万多元,建起了县法律服务中心;在龙泉镇每所小学开办了“校园法律服务专栏”;帮助机关,企业、农村规范了法律服务阵地……

猜你喜欢

三毛司法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犟牛“三毛”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我和“三毛”比童年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论司法公开的困惑与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