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6-10-21刘明辉

未来英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中有效性

刘明辉

摘要:音乐教育不单单是素质教育一部分,它还是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完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新课标为基础,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高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近几年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对高中音乐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在教学的实际中,很多一线教师反映,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学得索然无味,经常听取呼声一片,课堂效果不容乐观,这些现状又让人倍感迷惘。由此可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二、在音乐鉴赏课中以基础知识作为手段,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和感情对音乐进行鉴赏

作为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音乐可以通过音响、音强或者音乐等外部表现形式来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情境或者思想感情,而对于欣赏者而言,可以利用一定的鉴赏知识对自己听到的音乐进行鉴赏,从中体会音乐的韵律之美。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相关乐理知识以及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构筑一个自主学习和自我潜质发挥的平台,这种平台作用的实现可以通过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一定的悬念制造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兴趣,从而使其带着疑问去聆听、欣赏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其对音乐节拍、节奏及旋律等的感受。在学生对音乐形成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再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解开学生在欣赏前后所产生的一些疑惑,教会学生如何利用音乐的外部元素实现对音乐韵律之美的鉴赏,把握住音乐中所传达的思想。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发现音乐中蕴含的美,并且通过对音乐元素的体验来体会到音乐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自己的共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品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鉴赏的能力,也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自主参与性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自主性参与学习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核心。“自主”是与“他主”对立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导师。导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表达个人的情感,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教学的过程既有教,也有学,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向课堂学习,向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通过学习来获得,还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来更新,一个人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借用别人的智慧。”上面提到,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有向学生学习的地方,比如,在如今的流行音乐这方面,学生的确是知道的比教师多,包括歌手成长的经历、风格特点、演唱的经典曲目等内容。这时我们应虚心向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让课堂活起来。有句话叫“音乐无国界”,笔者认为音乐不但不分国界、不分地域,更无长幼之分。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要与大家分享”。

四、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教学

音乐创作带给人的不仅仅是韵律之美的享受和体验,它也通过音乐的形式传达着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欣赏者情感上或者思想的上的共鸣是音乐创作的目标之一。音乐自身所具有的旋律和节奏感时其实现感情抒发和激发欣赏者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能够通过节奏和旋律的冲击使他们感受到音乐中所传达的力量和对现实生活的憧憬等,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憧憬和希望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情感上的激发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引发他们对音乐的思考,用心去体会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在这过程中学生们学会带着情感去感受音乐,能够更好的对音乐进行鉴赏。

五、音乐鉴赏教学应具灵活性,避免课堂氛围的沉重呆板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既有热闹活跃的气氛,又有凝神思索、静思默想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教学设计就是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的具体计划。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一个逻辑的、理性的、技术的、系统的展开过程,强调规则与过程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带着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时间的分配,像排演剧本一样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互动来及时作出灵活调整。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构筑一个自主學习和自我潜质发挥的平台,这种平台作用的实现可以通过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一定的悬念制造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兴趣,从而使其带着疑问去聆听、欣赏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其对音乐节拍、节奏及旋律等的感受。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地渗透,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很直接的审美教育价值,它把审美对象具体化,把参与音乐鉴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关照。高中生要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新娟.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探索[J].成才之路,2009,(02).

[2] 田兆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浅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3).

[3] 邓东霞.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8,(27).

[4] 张见.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6).

[5] 张花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法初探[J].青年教师,2009(05).

猜你喜欢

高中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