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6-10-20肖毅

学理论·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影响因素

肖毅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关系着高等教育的未来。笔者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显著的年龄特征和明显的矛盾心理等特点,出现这些心理特点除了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特征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外,还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等举措影响,把握这些特点及因素将有益于优化环境,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197-02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师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未来。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健全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1]。明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深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将为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

(一)时代特征突出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不同文化、思想与思潮在世界范围内交流、交融、交锋、博弈,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较高,他们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优秀者,这一群体身上明显投射着时代的气息。在价值观上,在互联网时代,对事物进行认识和判断时,他们能从更加立体、包容和开放的视角去观察、解决和理解社会,价值体系也更加多元、开放和自由。在视野感知上,随着国家之间地域壁垒和体制束缚逐渐破除,来自不同国度、种族、文化的青年群体之间差异正在缩小甚至逐渐消失,他们有更多机会出国学习、旅游,中国的日趋强大让他们充满自豪感,开阔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更具有国际化的心态,他们更愿意用平等、自信的眼光看待社会。在综合素质上,高校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研究能力、开放的意识和变革愿望,他们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新技术,综合素质较高,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事业心、进取心,对教育和研究事业满怀憧憬。当然,身处社会和高等教育发生巨变的时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便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常常争取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的机会,还需要申请主持或参与课题项目研究,在工作上希望独当一面起骨干作用,取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信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这让他们的成长过程艰难并且压力重重。

(二)年龄特征显著

不同于中老年教师群体,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首先,身处心理和角色转变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来自大学校园,心理尚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都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他们还要完成从学生到老师、从单身到伴侣以及从子女到父母等多重角色的转变。其次,在认知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在接受和掌握新技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更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快速变迁,引发“信息反哺”现象,但他们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尚不完备,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带有理想色彩;理论知识丰富但工作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时常脱节;感知敏锐,积极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感性思想较强。在情感意志方面,他们富有激情,兴趣爱好广泛,心怀梦想,但情绪容易波动和偏激;具有较强的个性,个性张扬,彰顯自我,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感受和情趣,关注与切实利益相关的事务;道德责任和是非观念强,敢于担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进取心和好胜心,但信念不够稳定,对困难和挫折认识不足,缺乏坚强的意志和自控能力。

(三)矛盾心理明显

在社会和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时期,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适应和发展的挑战,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失衡与心理矛盾有所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心理期望与当前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心理期望与当前现实之差直接相关。当前人们习惯于用收入的高低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高校青年教师是新一代高级知识分子,一路从学校走来,他们往往是学生群体的佼佼者,成绩优秀,表现突出,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对教育事业抱有满腔热情,但入职后面临人事管理、工资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制度改革,教学、研究任务重、压力大但获得的物质利益比预期低,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这种反差让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甚至造成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其次是社会责任感与政治淡漠态度之间的矛盾。高校青年教师理想远大,富有正义感、同情心和责任感,他们往往以社会、国家、民族、学校活动参与者的姿态活跃在高校校园里,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乐于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个领域的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但他们对各级部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深表不屑,认为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与工作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虚的,表现出政治冷漠的现象。同时存在思维敏锐与情绪偏激之间的矛盾。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才思敏捷,信息更新能力强,观念转变快,能够突破固定思维创新求异,但对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期一些问题时常却缺乏深入思考,观点过于偏激、绝对化、片面化、主观化,不能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在这种偏激的情绪和极端主义思想控制下丧失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把握,因此要注意将知与行统一起来,用情与理唤醒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共识,并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学生。

二、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影响因素

(一)凸显的创新性要求

高校主要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基本职能,首先,高校教师要完成教学过程的创新,在充分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共性和施教对象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探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和前瞻性,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实现教育目的,实施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种理解、探究、选择、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师创新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任务。其次,高校教师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工作,他们不仅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开展专业与学科建设、课程与教材、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还要承担国家或企事业单位的课题和研究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从而为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及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二)职业的内隐性因素

高校教师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面向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的目标,使他们逐渐成熟思想、积累知识、丰富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高校教师的劳动体现,也是高校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教师劳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在他们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逐渐体现出来的,并可以长期发挥作用,而且这种持久性变化是可以伴随学生终身的,因此教师劳动不是立竿见影的,而且难以量化評估,教师劳动效果的产生是滞后的、延时的、内隐的,这让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幕后服务者的境地,因此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高校大变革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变化日新月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逐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各高校在校生人数猛增,全国1998高考录取人数为108万人,总体录取率34%,到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总体录取率首次突破50%,此后,高校招生数逐年增加,2014年录取人数698万,总体录取率达到74%,生师比由1998年的9.81:1提高到2014年的17.68:1,师资力量增长速度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速,师资力量出现严重缺乏,高校教师工作量倍增,教学压力随之增加[2]。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深度空前增大,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更是牵动了每位高校教师是神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部署及199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加大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打破“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破除专业技术职务和干部职务终身制,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职责的基础上强化岗位聘任和聘后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方式对教职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推行评估结果与待遇落实挂钩的做法[3]。在全员聘任、竞聘上岗、评聘分离、末位淘汰、不升即离等政策环境下,高校教师在承担日常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忙于进修、评职、晋升、挂职实践,不仅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还面临失业的风险,凡此种种导致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倍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所从事职业的特征与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也受到高校当前实施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高校扩招后日益增加的教学工作任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任务等因素影响,基于此,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应结合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兴利除弊,进一步优化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发挥特长搭建平台,增强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EB/OL].

[2016-03-21].http://www.moe.edu.cn/.

[2]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6-03-22].http://www.moe.gov.cn..

[3]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16-03-22].http://www.moe.gov.cn/.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特点影响因素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