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行河北”品牌推进长效化发展

2016-10-19马兰张洁娟孟凡静

文化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常态化品牌

马兰 张洁娟 孟凡静

摘 要:“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省的具体诠释和体现。塑造、推广、保持和扩大“善行河北”品牌,有助于推动实践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行善、乐善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

关键词:善行河北;品牌;长效化;常态化

当今社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然越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然而,另人感到不安的是,人们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的提升却似乎落后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给人们一种感觉,生活好了,有钱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了,人们的思想境界、精神修养滑坡了。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有些人还相当贫困,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与社会整体期待相差甚远,他们需要温暖、需要救助。这种情况下,我们亟需用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来引领、統一和提升社会思想和水平,大力弘扬真善美,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正是这种价值观在我省的具体表现和诠释。

一、“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释义

“善行河北”,是2012年河北省发起的大型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从社会、职业、家庭三个层面,通过该项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兴起互助、诚信、孝敬之风,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012年1月31日,河北省文明委第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 “善行河北”的内涵被解释为,“‘善就是引导人们讲道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行就是实践,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1]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号召每名燕赵儿女,做一个乐于助人的河北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河北人、做一个孝老敬老的河北人,在社会上树立助人为乐光荣、见难不助可耻,知恩图报光荣、以怨报德可耻,惠民利民光荣、坑民害民可耻,信守承诺光荣、坑蒙拐骗可耻,孝敬长辈光荣、虐待遗弃老人可耻的导向。”[2]

推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形成“善行河北”品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行善、乐善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

二、“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年来,“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成果可谓丰硕,为全省乃至全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已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基础和社会效应的品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似乎减少了,力度也减弱了,有些活动也没有继续延续下去。“善行河北”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似乎也有所降低。

三、塑造“善行河北”品牌,实现长效化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是“善行河北”品牌塑造的组织保证。一项活动要想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强有力的政府或组织领导是推动“善行河北”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撑,更是塑造品牌形象的组织机制保障。将“善行河北”活动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议程及工作总结,从党政高度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确保活动持续高效开展下去,“善行河北”的品牌才能在更高的层面得以树立并影响开来。

(二)加强新闻宣传,是“善行河北”品牌提高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特别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宣传报道的多维立体化。在使用传统媒体大力宣传报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机,扩大宣传和影响。利用路口、社区、电梯间的分众传媒设备,扩大公益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行善的良好舆论氛围,让“善行河北”品牌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三)活动冠名统一标准化,形成“善行河北”品牌强大的系列效应和集团效应。当前,“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包含有“最美河北人”、“最美爱心少年”、 志愿者活动、募捐义演等诸多活动内容。建议为了突出、强化“善行河北”这一概念,应将各种活动前统一冠名为“善行河北”,也就是将各种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等活动统一到“善行河北”这面大旗下,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有助于人们不断加深对“善行河北”这一名称的印象,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四)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与机动性相统一,确保“善行河北”品牌影响深入持久。比如,冬天有送温暖活动,夏天有送清凉活动,学生开学前有圆梦活动,等等,一些普遍的活动一定要定期组织,实现常态化。当同类的活动反复出现在人们眼前,必然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反响。对于社会上突发事件,需要帮助和义举,做到雪中送炭。当常态化与机动性有机统一,“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就可以有效而又持续开展下去,品牌影响也会深入持久。

(五)保证一定的资金支持,是“善行河北”品牌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财政应该开辟专项资金,保证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扶持相关活动进行下去,不能让善举举步维艰甚至流产。一些公益活动必须由政府或者政府牵头的民间慈善机构进行。投入资金扩大品牌宣传。

(六)加强学校教育,是“善行河北”品牌生生不息的发展源泉。在小学、初中、大学中广泛道开展德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就开始萌生发芽。同时增加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核。以此来让孩子影响家庭,家庭影响社会,最终形成全社会普遍的共同的道德力量。只有人人向善,人人行善,人人乐善,“善行河北”才能拥有生生不息的发展源泉,“善行河北”品牌才能经久不衰,历久弥香!

参考文献:

[1]王玉宝.文化产业大有作为[N].浙江日报.2016-04-08(001).

[2]王敬照.以“善行河北”活动为载体大力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河北日报.2012-11-24(00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常态化品牌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恩典皮具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品牌快速建设的社会互动与共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