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的“高度”
——记北京亿城国际中心

2016-10-19杨佩燊YANGPeishen

世界建筑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度院落低密度

杨佩燊/YANG Peishen

水平的“高度”
——记北京亿城国际中心

Horizontal Altitude: Beijing Yicheng International Center

杨佩燊/YANG Peishen

日渐疏冷的人际关系也反应到传统办公建筑的交际环境缺乏上,本设计对北京亿城国际中心的纵向和横向上做出积极思考和选择,放弃了物理高度而选择高密度横向发展,并尽量多地覆盖基地的飞地属性无控制的地带,而在建筑内部转化为积极带有叙事特征的空间。其逆反现代办公物理高度而选择具有传统城市特色的高密度横向发展策略,希望现代建筑做出人情高度的一种有益探索。

反低密度,横向,主题空中院落,剖面路径化表皮

1 马连洼路场景

两幅中国画的纵与横——画外

“予始获展阅,恍然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清明上河图》吴宽题跋

吴宽的这种画外体验来源于人类交流的伫足总是横向空间的经验多于竖向的,这种处于大体平等空间的社交主体之间的交往易于倾向温和平等。温情的交互总是发生在院落、街角胡同口、树下桥边,抽掉建筑场景的《清明上河图》横向人流其实就是一张人们交流的轨迹图;相反唐寅的《步溪图》展现的是中国山水画典型的纵向布局,这种纵向错落叠加的经营往往渲染的是一个落寞的高士在近处仰望秋山远岫的孤清。交往主体的位置出现纵向状态营造出的社交氛围一般是短暂而不对等的。

横竖之间——取势

现代的办公建筑都有“手可摘星辰”的与天试比高的楼阁情节,强调纵向维度上的与重力的较量,从而形成与古代城市天际线迥异的跳跃的大对比,形成高容积低密度规划格局留下的大面积广场绿地,而高层之间形成的异常小气候通常是凛冽的楼间风,大面积的阴影区和渺小的不适人体尺度。横与竖成为设计规划布局思考的第一步棋。

沿北面马连洼路西眺是基地最大的自然地标——北宋杨六郎与辽兵激战的200余米高、横亘数里的百望山,北方山脉独特横卧的肌肉感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感动。周围主要为城市城郊结合部住居区以及自发无序的棚户社区商业,一切看来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秩序整合者,其需要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温和而略带强烈的态度展开,来弥合一种刻意的有序和慌乱的无序之间的裂痕。故而设计一开始就在考虑呼应北京老城横向构图上的亲切自然的人文特征和百望山的横向张力感,选择了35,000m2的建筑容量横向117m的解,而否定了向高度发展的100m的选择。向上纵向构图正如唐伯虎的《步溪图》有一种情感孤寂的暗喻,而且容易形成密度上的空白,这种空白在自然条件和城市无序的情况下存在着更多未知。而横向建筑形态尽量占满基地的这种反低密度格局,反而给与这块城市边缘飞地一种安静而充实的性格,它应该占用更多的用地来获得更多的确定和有序的组织。

不追求高度的高度——问道

“北京四合院好在其合,贵在其敞。合便于保存自我的天地,敞则更容易观赏广阔的空间,视野更大,无坐井观天之弊。这样的居住条件似乎也影响到居住者的素养气质,一方面不干扰别人,自然也不愿意别人干扰。二方面很敞快,较达观,不拘谨,较坦然……”

——学者邓云乡

合敞是空间,达观坦然是人性,这一紧一松一开一阖潜移默化影响着使用者的素养性格才是建筑表达的价值内核和脱离冰冷钢筋水泥的人文情怀。7层体量的横向构图只是一种城市周围环境和反低密度的外在图式表象,空间不追求物理高度转而希望达到建筑与使用者相互影响的心理高度是横向的另一个内在诉求。现在追求物理高度的办公楼使用者的场景较为典型:如织的人群涌向交通核,1,2,3,4……电梯快速地把各位工者输送至各层工坊,大家表情一致,如盲目而忙碌的工蚁,连抽一颗烟、

表皮剖面路径化——求趣

建筑表皮的设计诉求其实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作为区域场所的秩序领导和重构者,需要其有地域的唯一性以及标致性;其二,对于内部的哲学需求,外部也需要一种呼应的默契。所以,基地西边最大的地物景观百望山丰富有趣的山廓走向就成为设计师眼中的一种破与立的矛盾突破点:破——完整的117m横卧形态需要整合重构,达成标志性;立——确立一种新的表意秩序和内部交往的外部延伸。设计采用了拟态百望山山廓的横向与斜向的线性组合,外皮局部异化成剖面路径化的特殊效果,横为外廊,斜是阶梯,形成一种高低转折的线性室外空间,通过这种体验式交流的外部空间来经营和平衡冗长的横向形态,形成一种有趣的视觉和体验关系。

结语

这次设计与其说是造楼不如说是想营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是建筑内发生的各种有趣的场景片段。这些片段如一桢桢皮影串联起一个动画,这个动画发生在这栋楼里不同的时间段,这座楼应该是社会以及城市理想化的缩影和片段,院、廊、梯的横向植入希望能提供给办公的使用者们失语治疗的一次契机,通过物理高度来换取我们今天更为珍贵的、人性关怀的语境和心理高度。人与人相遇,喔,原来你在这里。

2 场地广场

3 建筑与百望山4 细部5 首层平面6 剖面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亿城国际中心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路农大南路

总建筑师:宋照青

设计团队:杨佩燊,古佳鑫

设计公司: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图配合:九源(北京)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北京亿城山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用途:办公

场地面积:5245m2

建筑面积:44,927m2

容积率:6.5

设计时间:2011.01

建成时间:2014.10

摄影:苏圣亮

7 水院8 入口大堂9 木院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6-08-01交换个眼神的驻足都不曾有。

而我们规划的理想场景是这样:标准层面积约5000m2,大约集中了28个独立办公区域,而其中核心筒提供了2个客用电梯厅,且我们把建筑“反低密度”占用的量内化为4个空中院落,并分别给与每个院子自然景观的主题标识性。每层大约28个办公区相比传统高层个位数的独立办公区可以带来使用者更大的交流线面,其间穿插4个主题院落,使每个院落大约自然划分为4组约每组包含7个独立办公区。正如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合敞便宜,退可以保持相对安静独立的办公空间,进则每个主题院落是工者们交流的温情人性平台:“木院”幽篁疏朗,垂直绿墙剪裁墙体几何胜景,木几憩处蜿蜒于草坪木栈;“火院”圆木垒壁而上,壁龛暖色灯光隐于翠萝间,于白色素调中有几分暖意跳跃;“水院”墙壁立体绿植中有象征流水的蓝色灯光滟滟,廊处三角平台有泉眼汩汩;“土院”撮土为山,画沙为河,几竿修竹摇曳剪裁洒落阳光。相信这种由外而内的设计策略,会带来由室外无效空间到室内积极叙事空间的有趣化学变化。

猜你喜欢

高度院落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院落(外二首)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谈评课的“四度”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