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篇:秉至善,书教育人生 III一路上的燃灯人

2016-10-19

未来教育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维德青竹竞赛



上篇:秉至善,书教育人生 III一路上的燃灯人

武建谋与物理竞赛的几位恩师

磨砺,先于成功

在初到许溪中学情绪低落的日子里,武建谋时不时想起的还有大学的谭天荣老师。谭老师教热力学,他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但一生命运坎坷。武建谋那届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任教的老师们都纷纷送上美好的祝愿。唯有谭天荣对同学们说,希望你们,初到一个岗位,少想成功,多做好失败吃苦的心理准备。

武建谋当时不以为然,和很多同学一样认为谭老师是接受了太久的劳动改造,内心积淀了太多的不美好,才出此言。但在许溪,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武建谋一下子就领悟到了谭老师话中的真意。

1996年,母亲的离世对武建谋的打击很大,阴阳两隔斩断了他与母亲所有的连结,有两三年的时间,他都处在抑郁、苦闷的情绪之中。加之父亲瘫痪,儿子年幼,妻子也是高中教师兼班主任,弟弟在美国,日子便过得忙碌而辛苦。把父亲接到长沙的那年,他还没有分到房子,一家三口和父亲挤在两个单间,做饭就在走道上。因住在二楼,往往要将轮椅上的父亲搬上搬下,去散步,去呼吸新鲜空气。爱人做家务,他给父亲端屎倒尿洗澡,天天如此。

那时,工作上又面临新的要求、新的难度。武建谋对谭天荣老师的临别赠言,越发地感受深刻。苦难的磨砺,总会先于成功而来。只有不被失败和苦难打倒,才有可能迎接成功。

在林中长成一树风景

从浏阳到长沙一中后,武建谋的视野骤然开阔。一中之大,不在校园;一中之强,不在硬件,而在于这里汇聚着一批湖南教育界最优秀的中学教师。

时任校长的马清泽对青年老师说:“百年一中是一片大森林。”初听到这句话,武建谋并未往心里去,但当他真正熟悉一中,深入接触到这些老先生的专业造诣时,才感受到了马校长当年所言不虚。那是看得见“理想”“情怀”和“境界”的一代人,他们目中有“人”,内心有“道”,课上有“技”,其底蕴与格局,不是学历与头衔所能概括的。

武建谋没教过高中,没带过竞赛,没参加过像样的校本教研,甚至没有体验过集体备课,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习。在这个学习提升的过程中,他便得到了同教研组的应易书、张维德、彭大斌和周正强等几位老师无私的帮助,手把手的指点。

多年来,一中采取师徒制,周正强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武建谋的师傅。在常规教学的基本功上,周老师对他的帮助很大。而张维德、彭大斌则在教学研究和竞赛上,把武建谋拽上了个人发展的“快车道”。

“当时,湖南电视台要把张维德老师写的一本高考复习的书变成60节课,一个月内拍完。张老师把我和另外一位青年老师拉了进去,目的是想培养我们,让我们尽快挑大梁。虽然有‘脚本’,可我从没教过高三,要上好这样的课也不容易。张老师便毫无保留地指导我,当然我也很努力,后来摄制的效果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武建谋叙述往事的声音,深情而轻柔,仿佛飘回到了那个年代。

“1991年,湖南师大校长张楚廷主编《简明中学物理教程》一书,张维德老师又把我找去写了两章:‘物理学与德育’以及‘物理学与美育’。为什么?他就是想培养我。他觉得我在浏阳时已经涉足研究,应该让我在教学研究的路上走得更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去。”特别让武建谋难忘的是,“张老师鼓励我担任学生物理竞赛的教练,我很惶恐,从来没做过呀。为了尽快领我进门,张老师替我上了半年课——这不是物理基础课,是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前期的最重要的提升部分,而且他把全部的教案都给了我,他对我毫无保留。”

“他上课,我跟学生一起听,学生听的是知识点与思维的方法,我学的是怎么做教练。看到我的家庭负担重,课他上,工资我领,补贴我领,他自己分文不取……”武建谋叙述的声音,更轻了,轻得让人几乎听不到。记者明白,这是他的内心有别样的情愫在涌动。

调武建谋的爱人李福兰到一中,让夫妻团聚,也是几位老教师积极张罗的。李福兰教语文,业务水平也很不错,不久也顺利地调到一中。

武建谋告诉记者:“张维德校长是一个可敬的老人,他的风骨、人格和学识,影响的远远不只我一个人。欣赏与感恩,其实就是一种薪火与能量的美好传承。他和彭大斌老师、应易书老师那一辈人,深深地影响过长沙一中的一代年轻人。张校长如今74岁的高龄了,他还不肯闲着,大部分时间待在一个偏远的省级贫困县,扶助当地的一所学校发展。他对教育的那份责任心,那份担当精神,让人非常钦佩。”

1998年与指导教师张维德老师合影

与张维德(右一)、彭大斌(左二)老师合影

成就人生大格局

在武建谋的心中,彭大斌老师是当时一中物理组业务水平最好的人之一。

“他对人和蔼可亲,我们有时候题目不会做去问他,他都热心解答。不仅热心解答,他还特别为别人着想。每次解答完,他总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是太好了,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问题,我多年前也被它困住过。其实他也许根本没有被困住过,他只是在激励你。解出来后,他会说你看我这样解可不可以?我这个也许不是最好的方法,你去想一想或许会有更好的方法。”

蔼然仁者啊!彭大斌老师的平常心,对武建谋的影响也特别大。

“那时候带一个学生进国家队是很不容易的,凤毛麟角。多少人搞了一辈子竞赛,都没有一个学生能进国家队。有一年,拥有挑选人员进国家队权利的某名校,向彭老师开条件,只要他带的学生,承诺将来去这所高校读书,就可以进国家队,否则就进不了。面对这样一个机会,彭老师认为还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既然学生志不在此校,就不要去勉强他。学生进国家队,拿国际奖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生的荣誉,是他评特级教师的重要指标。然而,彭老师毫不心动,他没有为此去做学生与家长的工作。”

武建谋说:“有张维德和彭大斌等这样人格纯粹的人引路,我成长为现在的这种样子,也是一种必然吧。”这个成长,不仅仅是物理专业水平或者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一种博大胸襟的形成,是一种人生之大格局的建构。

“是他们拓宽了我对敬业、对师德、对人性的理解。我从此知道了什么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什么才是我应该坚守的教育价值观念。”

酸甜苦辣咸涩鲜

面对记者,张维德特意吟诵了一副对联:手中棱镜,红橙黄绿青蓝紫,变尽天地颜色;灶上抹布,酸甜苦辣咸涩鲜,尝够人间滋味。老人家的脸上,充满了教育人的自豪。当初他鼓励武建谋去青竹湖当校长,就用了这副对联。

“到青竹湖当校长,武建谋最初非常犹豫,他不想去。他已是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国际奥赛金牌教练,在专业上首屈一指,他不想涉足不熟悉的行政工作,我极力劝说他。我说,你在教学中取得了辉煌成绩,在教研上也登堂入室了,管理上也当了教研组长。记得马克思在给女儿的回信中有一句话,那就是要做到‘人生的一切对我们都不生疏’。虽然我们不可能有马克思那么博大的情怀,但我们至少要能够说:‘教育的一切对我们都不生疏。’你就怀着去探索、去献身的精神,试着尝尝当校长的滋味吧。”

做完武建谋的工作,张维德又去向组织力荐。

“我大胆推荐了武建谋,而且一直是坚定地推荐,因为我觉得他教书育人的能力特别强,有非常深的教育情结,理念前瞻,本性善良,和学生、教师在一起具有天生的亲和力。但当时他毕竟只是一个教研组长,没有行政历练,一中的校领导班子和合作的开福区对他出任校长有些担忧——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后来协调的结果是,由现任一中校长廖德泉兼青竹湖校长,武建谋任常务副校长。但廖校长宣布了三条:一不在青竹湖设办公室,二不在青竹湖拿工资,三不管青竹湖的日常工作。实际是武建谋行使校长职权。不到一年,廖校长不再兼任。”

2007年,武建谋带着自身特有的禀赋,带着对母亲和恩师们以及百年一中的传承,走进了青竹湖。

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从初中到高中,从最差的生源到最好的生源,从教师到校长,从公办到民办……武建谋用自己的脚步,演绎着崇善尚美的教育人生。

猜你喜欢

维德青竹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卢世璧:是院士,也是战士
陌生人
传承,让留青竹刻发扬光大
黑猩猩称王之路堪比宫斗剧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俯瞰城市
对雪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