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篇:秉至善,书教育人生 II以最美的姿势成长

2016-10-19

未来教育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维德老师学生



上篇:秉至善,书教育人生 II以最美的姿势成长

1994年参加全国物理青年教师大赛

从乡村到城市,从省城到郊区,这是武建谋教育生涯的轨迹。

在许溪中学的两年,他教过物理、地理、历史、体育等科目,这两年让他对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有了较深的理解和真切的悲悯。随后,武建谋被调到浏阳市城北中学。虽是城镇,却是被称为浏阳城区生源最差的学校。

“往往最艰苦的地方,最差的生源,最能培植人的教育情怀。”武建谋说。

在城北中学,他一待就是八年。八年的历练,他见证了学习能力最差的学生能“差”到什么样子,最调皮的学生能“闹腾”到什么样子。正因为这八年,他对所谓“学困生”多了一份理解、同情和悲悯,对教育的目的也有了全新的思索——教育不是追求学生能考多少分,教育应该让学生呈现出更好的生命状态。

从二十出头到而立之年,岁月带走的是武建谋的青年时光,留给他的是人生的广度与厚重。

30岁那年,武建谋因物理教学水平非常出众,在长沙市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崭露头角,被省城三大名校的伯乐相中。省教育厅直管的长沙一中抢先发了调令。就这样,武建谋从县城生源最差的学校来到了省城生源最好的学校,也由此了解到了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能“强”到什么程度。

有时候,武建谋也觉得自己的教育人生,极具戏剧性,从最艰苦的农村中学到最优秀的省示范性高中,他见证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垂直生态”。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武建谋的崭露头角,是他日积跬步的必然。十几年后,他又从一中教师里脱颖而出,出任青竹湖湘一的校长,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偶然里的必然”?

以诚相待,以心换心

张然是浏阳城北中学1989年的毕业生,目前在长沙经营花店。她告诉记者,当年没有“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到城北中学读书的孩子,是先被浏阳一中初中部筛选过一遍,再被浏阳十五中筛选过一遍,最后所剩下的学生。

这样的生源,确实会让老师有些“头疼”。武建谋现在还记得,有一个师范大学毕业的女老师,第一次上课就哭着冲出来了。怎么回事呢?她上课的时候,一转身在黑板上板书,下面就有人扔粉笔头,身子一转过来,又找不着扔的人。不知道是谁干的,也没有人愿意说。她当时就气得受不住了,找到教导主任告状。主任安慰她:耐烦点吧,学生就这个样子,我们要主动适应。这样一来,她更气了:为什么主任不去帮忙批评学生,不去整学生呢?

武建谋悄悄告诉她,去批评学生、去整他们也没用,这样会让师生关系更加敌对咧。对待这些孩子啊,得另想办法。武建谋当时也是这个班的任课教师,这是一个慢班,被大家称为“矮子里的矮子”。进这个班上课,没有一个任课教师不紧张。有个数学老师,性子比较急躁,有时实在是受不了了,就会打学生一个耳光。为此,他经常被教育局公开批评。后来,他干脆辞职做生意去了。多少年后遇见,他还会戏谑自己:他是被这个班改变了“命运”的人。

武建谋起初也觉得头疼,这群学生的知识底子和学习习惯确实是太差了。他想,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学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怎样让兴趣得到发展,怎样去面对挫折和打击。武建谋试着去走近他们,跟他们交朋友。他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兄长的角色,下课或者周末,他就把他们分批叫到办公室来,大家一起吃吃东西,聊聊天——这些学生平时因为调皮,若被请到办公室肯定是来挨批评的,而武老师叫他们来并不是。一下子,他们觉得亲切,很快就把武建谋当朋友了。

在与学生广泛接触后,武建谋发现,班上最调皮的几个学生反而跟他成了最好的朋友。他找他们商量:“武老师上你们的课真的蛮累,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他们异口同声地问,“武老师要我们帮什么忙?”他们还以为老师在校外有需要摆平的事呢。

武建谋说:“这样,你们几个在班上比较有影响力,能呼风唤雨,你们能不能带个头,在我的课堂上不要吵闹。”几个学生一听,想了想,点点头。武建谋继续说:“不仅仅是你们自己不吵闹,别人如果吵闹,你们还要出面协助老师和班长,维持班上的纪律。那些同学可能不会听班长的,但他们会听你们的。”

“从那之后,在我的物理课上,这个班的课堂纪律就变好了。那些调皮的孩子,即使听不懂也不吵闹,安静地伏在桌子上。我内心很感动,就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义务补课,与他们聊聊人生,期望尽量多地帮助他们。”

过了一段时间,武建谋又找他们商量:不仅武老师的课要这样,其他老师的课也要给与支持,好不好?孩子们答应了。慢慢地,这个班再也不让任课教师发憷了。

有一年春节过后返校,武建谋发现门上挂了一个塑料袋,袋子里放了一块腊肉。他不知道是谁送的,打开袋子才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班上最调皮、最闹事、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孩子的名字,还有歪歪扭扭的几个字:祝武老师新年快乐!那一刻,武建谋看到了调皮孩子那一颗诚挚的心。

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以尊重赢得尊重,就没有不可爱的学生,也就没有不喜欢老师的学生了。

机遇会在一直坚持中出现

在探索与学生建立积极师生关系的同时,武建谋一直牢记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武建谋看来,课堂是一个老师的立身之本,更是他飞翔的天空。

“武老师教了我两年物理课,是学校最年轻、最帅的老师。他不仅颜值高,上课的方式也很好玩,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下课后,见到别的老师同学们会怕,但见到武老师我们就想追逐、逗趣。”张然笑着告诉记者,“课堂上,他除了讲物理,还会讲点别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人应该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努力与坚持。”这一句话,让张然颇为受益。这些年,她在长沙开花店,历尽种种艰辛。因为坚持,她一干就是17年,分店开到了14家。

武建谋也一直为自己喜欢的教育而坚持。

当年浏阳城北中学的那些同事,总觉得这个人有些与众不同。一般人都只听本学科的课,或者学校安排听的公开课,武建谋什么课都听,他想了解其他科目的老师是怎么上课的,看能否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启发。那时候,学校缺乏实验器材,其他人就抱怨。他却自制教具,尽量让课堂生动起来。很多教师备课,为了省力就抄写教学参考书,他备每一节课都认真,即使已经上过多遍,教学流程非常熟练,他仍然力求突破与创新。

上公开课和教学比武活动,有些教师不愿参与。一次次地磨课,多磨人呐。但武建谋不这么认为,他很珍惜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那次改写他人生轨迹的教研活动,就是别的学校不愿意参加才落到他头上的。他很珍惜这次机会,觉得能让全长沙市的优秀同行都来听他的课,非常难得。当教研员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欣然答应。当时办公室的一个同事跟他开玩笑:你没必要这么拼吧,别人不去,你去做什么?武建谋笑笑说,试试吧。那堂课他准备了一个星期,当时他的儿子出生才七八个月,爱人李福兰带着儿子,陪着他一起在办公室做幻灯片,每次都做到深夜。

令武建谋始料未及的是,因为这堂课,长沙一中、雅礼中学、师大附中竞然同时看上他,向他抛来“橄榄枝”——那可是无数人趋之若鹜的百年名校啊。出乎意料归出乎意料,不过,武建谋对自己的物理课,一直有着充分的自信。即使放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他的课得到青睐也决不是偶然的。

有一种力量,总让人泪流满面

对于和武建谋的初次结缘,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但长沙一中的退休教师彭大斌依然记忆犹新。

他回忆说:“当时张维德还是教导主任,物理组还有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应易书老师,是长沙市中学物理学会的理事长。那次,去参加长沙市教研活动的正是应老师。他回来就给我们说,今天我看到了一个好苗子,课上得非常棒,一定要想办法‘挖’到一中来。我是浏阳人,自然被安排去‘打头阵’落实这件事。”

张维德也回忆:“只过了一个星期,应老师就跑来‘责问’怎么还没去浏阳。其实,我要向时任一中校长的马清泽请示汇报。马校长同意后,我和彭老师马上去了浏阳。记得当天,下着倾盆大雨。找到武建谋家里时,我们的裤子全被打湿,狼狈不堪。武建谋见到这一幕很感动,赶紧把我们迎进屋里。

“话匣子一打开,我就直截了当说想调他来长沙一中。他说,有许多实际困难摆在面前,父母身体不好,弟弟又在美国,自己得在父母身边尽孝。我再三动员说,你各方面条件很不错,换个环境,会有更好的发展,你先来一中试一试,如何?最终,我们说服了他。到长沙一中试教时,他背了一大包的东西来,都是些仪器,比较土,却都很能说明问题,一看就是自制的。大家首先就被他认真的态度及动手的特质征服。这堂课上得确实好,抓住了物理教学的精髓,大家一致认为他是块‘好料子’,都同意调他到一中。”张维德回忆当时的情形,目光里仿佛还有遇见“千里马”的欣喜。

“武建谋没教过高中,我想安排他去初三,可初三年级不好安排。因此,新学期我就让他直接教高中。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教高中,他的课就很受学生欢迎。因为他的风格很对学生口味,效果极好。”张维德说。

现就职于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张诗逸,证实了这一点:“武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和幽默,他总是能把晦涩的物理概念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我至今还记得他对于‘电子热运动’的解释——‘大家想象一下,夏天的傍晚,你在操场上跑得大汗淋漓的时候,抬头会看到什么?’全班懵逼状。‘会看到一团蚊子啊!这团蚊子在你的头顶杂乱无章地飞,这就是电子的热运动啦!’全班爆笑!原来物理课还可以这么‘接地气’。从那以后,原本对物理并没有什么特殊兴趣的我,越来越期待物理课,越来越希望武老师的课能长一点,下课铃声来得晚一些。”

张诗逸还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当时班上有个比较调皮的同学,经常在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走动,其他老师对他很是头疼,免不了要批评几句,但是武老师却总能笑着‘收服’他:‘你站起来跟我招手是不是要告诉我你听懂了?我知道啦,下次不需要这么热情啦……’”

1998年指导的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小组:其学员获得全国决赛第一、四、六、九名

“高中教了一轮后,我动员他当竞赛教练。他觉得自己底子薄,还有点犹豫。我认为这小伙精力旺盛,对教材钻得深,完全可以搞好。年轻人可塑性大,接受新事物快啊。当时正值长沙一中五门竞赛学科的教师重新选拨的时候,只留下彭大斌一个年纪大的,其他全部换成了三十多岁的。武建谋是我的‘首选’。”张维德的语气里充满了肯定。

“如何让他快速成长,我当时做了一个计划。第一年,课由我讲,他坐在后面听。要求他把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彻底掌握,在听了我的课后第二年能够接手。这就要求他必须超前备课,超前钻研资料。为了让他很快进入角色,学生辅导工作全部交给他。我也在细细观察,发现他在辅导时和学生关系特别好,能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特别是,他在生活上很体贴和关爱学生,能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

“有个家住农村的学生,叫邓志锋。父亲在乡下开拖拉机出了事,生命垂危,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没办法,他找到了武建谋老师。武老师二话没说就想办法把他爸爸接到长沙,联系湘雅医院的医生,还垫付了部分不足的住院费,就像孩子的家人一样。后来,这孩子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拿到国际奥赛金牌。”

“武建谋对学生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要求很严格。有一个学生参加全国比赛得了第四名。按说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值得骄傲,问题是这个孩子平时就有点沉不住气,武建谋担心他放松要求,就邀请我、班主任、年级组长一行四人来到学生的家里,与学生父母及本人座谈,重点就讲孩子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孩子的父母特别高兴,他们感受到武老师对学生之爱的艺术和深度。”

“由于特别勤奋,禀赋又好,武建谋连续带了三届竞赛,三届都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金牌,并且有一大批学生通过物理走进了中国一流大学甚至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与此同时,在赛课方面,他也获得了湖南省物理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

武建谋一步步成长,张维德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张维德说,他一辈子也不能忘怀20年前在课堂上发生的那一幕。

“武建谋的母亲去世后,我和彭大斌代表学校去悼念,武建谋去山里找坟地去了,没见着人。他父亲说,武建谋至少还得在家搞三四天。没想到还只过去两天,他就和妻子带着瘫痪的父亲回到了一中。原来,他做通亲友的工作,丧事从简,并没有开‘隆重’的追悼会。

“那天下午我正在上课,他轻轻地走进教室,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后来才知道,他连行李包都没解散。我当时眼眶一热,马上对学生说:‘同学们,武老师母亲去世才两天,他就回到了我们课堂。我提议,全体起立,为武老师的母亲默哀三分钟。’包括我,所有的人都流了泪,有的女同学禁不住哭出了声。”说着说着,74岁的张维德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声音哽咽起来,“武建谋倾情于课堂与学生,我深受感动。对他来说,这样也是对母亲在天之灵的告慰”。

“武建谋智商高,情商也很高。”张维德说,“他善于关心他人。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们一起坐火车从合肥去郑州,坐的绿皮硬座车,车上只有一条薄薄的毛毯,又没有空调,天很冷,我咳嗽很厉害。晚上我睡着后,他把自己的毛毯盖到了我的身上。我后来才知道,他自己整晚都没合眼,在车厢来回跑步,靠这个办法来御寒。”说到这里,张维德眼眶又湿润了。

彭大斌也对武建谋赞不绝口:“高中三年下来,武建谋就教起了一届实验班,与我和张维德‘三足鼎立’了,而且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远超过了我们。他指导的首届学生就取得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第一、第四、第六和第九名的好成绩,太不简单了,很了不得。”

在彭大斌眼里,武建谋教学特别认真。由于仪器不太理想,有些实验又难做,大家常常会有点“偷懒”,用嘴巴来讲解一下了事。武建谋则不然,所有教材上的实验,个个都做,个个都认真地做。他脑子灵活,想方设法制作仪器,每个实验都做得出来,都做到让学生理解清楚。

“我们上实验课前有一个习惯,就是准备一些器材,在仪器室预先做一次,这也是一种集体备课。每次事先认真检查仪器的人,是武建谋;每次集体备课后,把这些仪器收拾好,归置到原地方的人,还是武建谋。相关教学内容上完后,许多老师都是顺手把仪器放在教师办公室,又是武建谋‘逆过程’,收拾好放回仪器室。”十多年过去了,彭大斌对那些细枝末叶还记得清清楚楚。

“看似容易,实不简单。”他说,应易书老师就私下说过,武建谋这伢子不仅教学水平高,而且品性也顶呱呱。他钟爱那些仪器,把仪器当做“自己的孩子”,每一件仪器他都“玩转了”,从而对实验的目的,对应教给学生什么,了然于胸,教学技艺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那时候搞竞赛,辅导资料是奇缺的。好的资料对每个教练来说都是宝贝,都是吃饭的碗、护身的符。彭大斌曾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说,有一本前苏联的高考和竞赛试题集很好,彭大斌只是零星见到过,一直想找到,也与武建谋说起过这事。后来,武建谋在班上一名学生那儿见到了这本书的“真容”。学生毕业时,他恳求学生把书留下了。

“武建谋得到这个‘宝贝’后,没有私藏起来,而是转手就送给了我。当时这可是绝对的‘武林秘籍’啊。可是,他不管我和他实际是竞争对手的关系,让我享受了‘天上掉馅饼’般的幸福,这叫我怎么不感动万分呢。”说着说着,彭大斌禁不住摘下眼镜,抹起了眼泪。

这是记者再次亲眼目睹的落泪。十多年过去,于武建谋而言,那些事也许只是人生的一些琐事,然而却深深地烙在了老同事的心上,每每让他们动容。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总让人泪流满面?武建谋种下的所有美好,无不因为懂得,因为理解,因为尊重,因为感恩。人性之善与人性之爱,成就了他内心的光明。

猜你喜欢

维德老师学生
卢世璧:是院士,也是战士
黑猩猩称王之路堪比宫斗剧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老师,节日快乐!
俯瞰城市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