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孩子的智慧
——以“数图形的学问”教学为例

2016-10-19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郝婷婷

新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鼹鼠洞口线段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 郝婷婷

唤醒孩子的智慧
——以“数图形的学问”教学为例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郝婷婷

智慧不是简单的知识累加。如果一个人通过学习,记忆了一些东西,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却不善于独立思考,更不会主动去探究和创造,那就不能说拥有智慧。唤醒学生的智慧不容易,尤其是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过程的智慧。唤醒孩子的数学智慧,不是要干涉、强制,而需要师生彼此接受、理解、尊重。

对于如何唤醒学生的数学智慧,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唤醒兴趣

以“数图形的学问”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下发了这节课的预习纸:

“数图形的学问”预习纸

学习目的:我能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小鼹鼠特别喜欢玩钻洞游戏,它总是任意选择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出来。

想一想:小鼹鼠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提示:可以画一画或者写一写)

写一写: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预习作业设计上我是这样思考的:让学生体验情境,采用学生喜欢的情境:鼹鼠钻洞游戏。(提示:可以画一画或写一写)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在课前先学,从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兴趣来思考、操作、体验这节课,从而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进入课堂:通过交流、质疑、提升等活动,使得知识和能力在生与生、师与生互动中得到理解和升华。

所谓教学,就是为了满足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其自身的潜能,加上教化而形成的对于外在世界和自我具有认知、理解、建构和创造能力的潜在灵智和欲求的人的塑造过程。在整个人的塑造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让位”,在不失去控制的前提下把数学课堂交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舞台。

二、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唤醒感知

【课堂摘录】

上课后,老师解释小鼹鼠玩游戏的规则:“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小鼹鼠!可爱的小鼹鼠特别喜欢玩钻洞游戏,他总是从任意的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从任意的一个洞口出来。你知道小鼹鼠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吗?小鼹鼠钻洞游戏中蕴藏着非常大的数学奥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图形的学问”。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预习纸,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的研究成果。”

过程与策略:

师:哪一组愿意上台分享一下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一组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投影自己的预习纸(一共有三种方法)。

生1:我是这样数的,我在图形上直接数,第一个洞到第二个洞一条,第三个洞到第五个洞一条,第四个洞到第五个洞一条……

生2:我是这样数的,我是用线段表示路径,用A、B、C、D四个点表示四个洞口。我是先数从A点出发的有AB、AC、AD有三条,再数从B点出发的有BC、BD有两条,最后数从C点出发的有CD一条,所以是3+2+1=6(条)。

生3:我是这样数的,先数的是较短的路线,是从A点进去从B点出来,然后从B点进去从C点出来,然后是从C点进去从D点出来,这样较短的路线就有三条。然后我数较长的路线,较长的两条,是从A点到C点中间隔了一个B点这个较长的第一条,从B点到D点中间隔了一个C点这个较长的第二条,然后还有一条最长的,即从A点到D点。所以是3+2+1=6(条),大家明白了吗?

师:听懂了吗?你喜欢这三种方法的哪一种方法?

生1:我认同第二个同学的方法,因为他画的图形很有规律也很清楚。

师:刚刚xxx用到了一个词,他这个图形画的很有——规律。有规律有什么好处吗?(板书:有规律)

生1:有规律就数得很清楚,不会漏线段。

师:哦,那就是说有规律我就不会遗漏。(板书:不遗漏)谁再来说一说?

生2:我喜欢第三个学生的方法,我觉得他的也有规律,我想问一下刚刚那个同学为什么不喜欢第三个方法呢?

生1:因为第三个同学的我没有太听懂。

师:那请生2再来说一说第三种方法,请到黑板前来说一说。

生2:第三种方法就是先连AB、BC、CD,就是由一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然后是AC、BD,是由两条基本线段构成的;最后连AD,是由三条基本线段构成的。这样一来,就会得到3+2+ 1=6(条)。

师:你们听懂了吗?(生:听懂了)

师:你们从他这样数发现什么吗?

生:他们是从短到长地数。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谢谢你们。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学习的经验,并在小组活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感知过程,开启数学的智慧;使得学生能从有序的描述,到用字母表示每个洞口有顺序地数,最后得到利用有序的数线段的方法,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抓到学生的质疑点,利用学生之间的重复教、反复学等技巧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感知,利用学生简单易懂的语言传递知识的智慧。

三、从小结中获得成长——唤醒能力

【课堂摘录】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到了有序、不遗漏、不重复地思考问题。

生2:我学到了两种数图形的方法,并且会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生3:我学到了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提及“学习就是回忆”。“起初学生完全不知道,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他自以为知道,而且很自信地做了回答,好像他真的知道一样,不觉得自己遇到了困难。现在他犯难了,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他不是在自知其无知方面有所进步了吗?教师启发了他要去发现真理,因为现在的他很乐意去寻求它,以弥补自己的无知;当初学生高谈阔论,告诉他都知道了。可是,他在受到启发、遇到困顿,自知无知而渴望知道之前,会努力去学习他自以为知道,实际上却是无知的事物吗?而眼下这些意见在他心里被激发起来了,如同梦境一般;如果有人用多种方式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他最终会确切认识到这些东西了。所以不用教他,只需向他提问,他就会知道,就会从心里浮现出知识来。从自己心里浮现出知识来,不就是回忆吗?”

教育,以回忆唤醒能力;唤醒,便是教育的真谛。用一节精心设计、饱含真情的数学课激起学生的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数学、热爱课堂、热爱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鼹鼠洞口线段
鼹鼠的家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我想做穿越的“小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