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为教材的大学口语教学探究

2016-10-18范小菊

科技视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口语教学人文精神纪录片

范小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和批判传统英语口语教学弊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纪录片的特点,提出了以纪录片为教材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设想。指出,这种新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纪录片;口语教学;大学;人文精神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学的目标是向学生传授语法和词汇知识,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用所学的英语来表达与本民族文化有关的一些内容,同学们很难正确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无法将他们的所学应用于与英语国家人们的交流中去。

近年来,大学本科的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前就已经成功地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的甚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此外,各种英语比赛和运用英语的机会增加,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但是,总体而言,因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更注重考察学生对词汇量和语法的掌握,并没有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硬性要求,没有把口语作为教学目标,所以大学生们的“开口难”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1 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交流环境

在我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它不是我们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也就是说,在我国的官方语言、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中基本不涉及到英语的使用。这导致我们的英语语言环境并不丰富,一般学习者也无法在生活及日常交流中使用地道的英语口语,各级各类英语教育中将阅读及写作视为传统英语教学的重点。由于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意图,学生获得用英语交际的机会甚少,练习口语的欲望不强。而且英语的语序与中文不一样,本来就很难开口。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与教师配合差,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2 重视程度不够

21世纪经济和教育全球化不断深入,对外交流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就大学生而言,无论从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素质的提升来看,培养具有现代国际化交流水平的大学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社会需要更多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才。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关注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外语课程设置都是以精读为主,口语为辅,口语课时安排少,有的大学口语设置每周只有2节课,而且仅在一年级开设。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少,这对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水平造成直接影响。

1.3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传统的教学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结构的分析,通常是先输入词汇、句型、语法、表达方法,然后反复跟读、模仿、背诵。这种训练在教学初期可以起到打基础的作用,但因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情景与真实性,学生能写不能说,忽视了外语教学的特色,很难起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作用。

1.4 缺乏好的口语教材

因受口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影响,口语教学也很难有固定的好教材。这就导致了口语教学中的混乱局面: 有的教师认为口语课教材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完全脱离教材和书本,随意自选教材,或者是没有教材即兴发挥,导致教学内容散乱,缺乏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由于课堂教学盲目,学生则收效甚微。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表达也不规范,用中文思路维翻译英文,造成了所谓的Chinglish表达。

因此,如何在提倡口语的自然、简单、流畅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口语课堂教学具有具体培养目标和明确的训练要求,成为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此希望尝试探讨一种对大学生切实可行的口语教学模式。针对英语口语自身的特点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加上我们的口语教学实践,从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角度介绍我对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设想,即以纪纪录片为教材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2 以纪录片作为口语教材的可行性

2.1 纪录片的特点

我们之所以选择纪录片作为口语教材,是基于纪录片自身的纪实性、欣赏性和教育性特点。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其基本特性。在人类影像发展史上,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描述人物形象、环境、事件、自然、科学等,并真实反映生活的新手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纪实性。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题材上至少可分为四类: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录片、历史事件、科学文化类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纪录片内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才能带来欣赏性,社会性和教育性。世界顶级的纪录片制作巨头即英国广播公司(BBC)及美国的discovery和国家地理频道。其纪录片内容涵盖历史、人文、科技、艺术等丰富的题材,视角独到,制作先进,风格严谨,时间精确。

2.2 纪录片为口语教材的优势

以纪录片为口语教材,可以达到如下教学效果:

1)增强兴趣。好的纪录片通常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入,精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使观众全身心投入。而且纪录片时间短,一般都是50分钟,观者不易疲劳。

2)提高记忆效果。纪录片做口语教材比传统的教材更加生动,可以调动学生们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对大脑的刺激,口头的即时模仿,再加上适当的笔头记录,四种信息输入方式,相当于在单位时间内学习了4遍,可最大化地提高记忆效果。

3)丰富知识,锻炼思维。纪录片的题材非常丰富,天文、地理、生物、心理,文化与艺术,从远古到当代,几乎无所不包。每部纪录片都有严谨的结构设计,客观的文化展现,从宏观到微观的展示,从整体到细节的推敲。学生们在学习地道英语的同时,还可以从中习得知识,拓宽视野,更可以获得近乎完美的思维训练。

4)吸收正能量。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与电影和电视剧不同,在意识形态方面,纪录片传播的内容基本都是正向的,客观的。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开放性思维和包容性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3 以纪录片作为英语口语教材的实践尝试

笔者曾观看过数百部英美纪录片,有丰富的经验对纪录片进行分析和归类,分拣出适合大学生的题材内容。因此,作为教师的首要工作是自己熟悉各种类型的纪录片并将其与特定学习主题进行专题绑定。纪录片的选择标准是:兼顾英音和美音,兼顾人文、社科和科学技术、地理等题材。根据以往的经验,文科类学生通常喜欢伟大人物的纪录片,像埃及艳后(纪录片版)、亚历山大、彼得大帝等;世界各国介绍的纪录片和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像《罗马帝国》,《拜占庭》等。理工科的学生喜欢科学技术类的纪录片,如《机器人世界》。而探险类的纪录片,如《勇闯天涯》深得同学们的喜爱。纪录片《动物王国》等,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在上课前后,学生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课前查阅有关下次上课纪录片的内容,围绕纪录片的题目查找一些英文资料,为课上观看纪录片扫清生词障碍。

2)在同学们课上观看纪录片的同时,要求他们做到:看、听、读(小声跟读)、写(根据听的内容记录)、忆(及时回忆)等多重任务同时习得,即在单位时间内达到5遍的重复记忆。

3)在同学们观后,要求他们根据事先的分工,开展小组讨论。通常是四个同学一组,讨论所看内容,谈论所受到的启迪,和收获。

4)学生的作业形式包括:口头复述纪录片内容、课下写纪录片大意,观后感,对纪录片的片断进行配音并展示,或将所看内容进行再创作,并以动漫形式展示,或借鉴相应题材,进行微记录片创作。

对学生的考核通常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英语发言的内容和口语质量、片断配音的质量和效果。尤其是在发言和配音展示环节,请其他同学参与打分,保证了考核的客观和公正。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既调动了全体同学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深入学习每个纪录片之后,收获了多层面的知识,而且学会了用英语进行总结和概括。尽管受教学时间的局限,很难完全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学生的要求,但是学生们的一致反馈是:他们很喜欢这种教学内容和方式,从纪录片中他们学到了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更大的收益是,同学们开始自己思考问题,开始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了。

我们认识到,用纪录片作为英语口语教材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英语语言本身,同时也是在学习另一种文化,文化的冲击必然会更丰富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等。通过优秀、多元的纪录片为内容来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拓展学习者的视野和心智空间,间接丰富其社会阅历,增长见识和才干,从而最终塑造独特的人文气质,提升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梁彬.浅析影视教学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J].金田,2014(7).

[2]任疏敏.纪录片与英语课堂中的多元文化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2,3.

[3]裘广宇.基于项目的高校外语教学设计——以纪录片制作项目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10(12).

猜你喜欢

口语教学人文精神纪录片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