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化吸入氨溴索排痰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6-10-18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110024谭奇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雾化阻塞性气道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110024)谭奇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为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性。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会急性加重其胸闷、憋气症状,且会增多咳嗽、痰液,明显改变痰液颜色及黏稠度,如患者气道内滞留大量的痰液,或形成痰栓,会阻塞气道,影响患者病情的改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诱导排痰时,可促进痰液排出,但诱导时采用的方法不同,排痰效果也存在差异。本院以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诱导排痰时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的方式,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急性加重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52~73岁,平均(59.8±1.7)岁;病程1~15年,平均(6.3±2.1)年;有吸烟史21例。纳入标准:①急性加重由感染引起,未应用过任何祛痰药物;②伴有咳嗽、咳痰症状;③雾化吸入耐受性良好;④排除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诱导排痰时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在4ml生理盐水中加入4ml氨溴索,雾化吸入,每次15min,每天2次。B组患者诱导排痰时采用3%氯化钠,在6ml生理盐水中加入2ml 10%氯化钠,每次15min,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3d后两组患者的痰液量、痰液粘度、痰液干重/湿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痰液量高于B组,痰液粘度及痰液干重/湿重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A组与B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指标比较(±s)

附表 A组与B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A组相比,*P<0.05。

A组 B组治疗1d 治疗2d 治疗3d 治疗1d 治疗2d 治疗3d痰液(ml) 25.3±21.2 23.2±20.9 20.9±19.2 9.2±4.3* 8.3±4.8* 6.5±4.7*粘度(cm) 3.6±1.4 3.2±1.3 2.9±1.2 5.7±1.5* 5.4±1.7* 5.3±1.6*干/湿重 0.5±0.2 0.4±0.2 0.5±0.2 0.7±0.2* 0.6±0.3 0.7±0.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期间,气道中的痰液与患者预后情况之间关系密切,如未能及时、有效地排痰,不仅不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及病情的缓解,还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因此,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时,应十分关注排痰,尤其是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1]。氨溴索为临床上常用的排痰药物,可促进DNA分解,并抑制黏蛋白分泌,促使气道粘液细胞释放溶酶体,对黏蛋纤维发挥分解作用,稀化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保证气道畅通[2]。临床应用氨溴索排痰时,主要从采取雾化吸入的方式,利用射流原理,通过雾化装置,撞击药物溶液,使其变为微滴,喷出后,在吸入气流中悬浮,随着吸气进入到气道中,结合相应药物受体,于靶器官中直接发挥药效,提升药效的同时,避免了全身不良反应[3]。在本研究中,A组患者诱导排痰时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方式,B组患者采用3%氯化钠诱导,均诱导3d,在这3d中,A组患者排出的痰液量明显多于B组,而且痰液粘度及痰液干重/湿重低于B组,具有良好的排痰效果。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利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诱导排痰时,可有效地促进患者气道中的痰液分泌物排除,并降低痰液粘度及干重与湿重比,降低患者自主排痰的浓度,促进痰液的排除,减轻痰液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部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雾化阻塞性气道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