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特性研究

2016-10-17刘昆

求知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昆

摘 要:临清是明清御窑贡砖的原产地,临清贡砖在明清两朝近600年的时间,为京城的建设做过重大的贡献。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的视角入手,分别对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历史沉淀性、流变性及活态传承性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历史文化与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形成和发展的联系,为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研究方向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特性;临清贡砖烧制技艺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简介:刘 昆(1977—),男,山东聊城人,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士,聊城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聊城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学。

一、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活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活态性。所有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了它“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而且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也对非物质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千百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众生活中的历史文化传承物,它有民族民间工艺、民族民间艺术和民间风俗礼仪等多种表现形态,见证我们的祖先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见证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开发精神。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从明初开始,经历500多年,到现在还继续烧造,这是中国古代烧造工艺的“活态”表现,并且这种活态性能使我们穿越时空,真实地看到和亲历古人的烧造高超技艺和智慧展现。今天匠人们的选土、澄泥、摔坯、焙烧、洇水等工艺程序,都是500年前古人劳作景象的再现,它再现了明朝时期临清贡砖窑户们的真实生活工作情景。

二、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传承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离不开世代的传承活动,离开了人类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逐渐消亡。只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才能保留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在明代实行匠人入籍制度,手工业者都必须按照官方强制手段进行工作,并且匠人的后代也必须学此手艺,所以不存在传承的困境。到了今天,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确实面临工艺传承的困难。因为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时代导致贡砖烧造技艺生存的机会并不是太大。而临清贡砖烧制技艺是一项需要多人集体完成的手工艺,工艺的每一环节缺一不可,匠人们需要互相配合。我们要保护好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就要应关注对传承人、传承方式的保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把这种古老技艺继续延续下去。

三、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独特性

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体现了特定民族、地域内人民的独特创造力,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生产实践采用的材质就很独特,烧砖所取的土就是当地特殊的莲花土,这种土只有临清卫河两岸才有,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找到;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核心技艺也很独特,特别强调完全运用传统手工技艺,从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装窑、烧窑、窨水到出窑,每一道工序都靠手工和经验来完成,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时代,无法用机械的手段来模仿和取代。

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品质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临清贡砖与苏州金砖在明清时期同为京城进贡,都是为了京城的土木建设需要,但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使用场合不同。苏州金砖主要用在地面,为方形,故宫内的各大殿地面均用苏州金砖;临清贡砖则主要用于建筑的外部维护结构,即墙面,为长方形。

运输方式也不一样。苏州金砖一般由地方官派员由水路以漕舫直接押运至京,中间不逗留,到通州再走陆路进京城。而临清贡砖是由粮船途经临清时携带一定数量的贡砖捎至京师。

负责管理机构也不同。苏州金砖由窑户里甲负责管理。里甲,明代社会基层组织。里甲正役主要项目是:征收税粮,税粮包括夏税和秋粮,分别在夏秋两季依地亩由里甲负责催收;办运上贡物料,金砖是所贡物品;支应官府的公用。临清贡砖烧制上贡相关工作人员由窑户、作头和匠人三种人员构成,窑户属于东家,承包朝廷官窑的大老板;作头是包工头,也就是职业经理人;匠人,就是民工,干活的工人,到今天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苑 利,顾 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