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小学生数理创新意识

2016-10-17黄桂梅

求知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探究式小学生数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生动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小学生;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7-15

作者简介:黄桂梅(1969—),女,广西防城港人,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

一、激趣导入,激活探究

新课程的导入不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进入一个新知识点的桥梁。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在探究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能架设巧妙的新知识导入桥梁,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心灵,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由最初的“有趣”到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发展到有了求知的欲望,激起探究的火焰。如,数学第八册“精打细算”的小学除法一节中:

师:(出示两张超市的宣传海报)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知道。

师:对。昨晚,当老师打开家里的信箱时,发现两家超市的宣传海报。谁愿意模仿一次超市的促销员,将它们的价格分别读出来?

生:A超市的蒙牛酸奶一箱8盒, 18.4元,而B超市蒙牛酸奶正在搞活动促销买一箱送一盒,价格19.8元。

师:我们在购物时要学会精打细算,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买哪一家的酸奶合算?为什么?

这样的导课取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导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又如“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我采用“师生摸球游戏”导入。教师宣布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之后又放回,摸到黄的算老师胜,摸到红的算同学胜。结果所摸到的球全部是黄的,老师赢了。学生深感奇怪,产生了质疑:

生1:老师作弊!

生2:袋子里面肯定是黄球多!

生3:袋子里全部是黄球!

师: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将袋子的球全倒出来,全部是黄的球。)

学生大呼不公平。此时老师适时点拨,怎样才是公平?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尝试探究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教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的概括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要解决学科性质与学生认知水平的矛盾,教学时,应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进多种感官系统参与,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用动促思,用思促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如,教学第八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要求学生理解“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概念,这很抽象,必须借助动手操作去理解。

师:同学们,请大家随意抽出三根你们准备的小棒(长度为2cm、3cm、4cm、5cm、6cm、7cm、8cm、9cm、10cm)摆成一个三角形,动手试一试,到底能否围成三角形呢?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和别人的,觉得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时不能。

师:为什么三根小棒有时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有时却不可以呢?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这样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动脑动手,经历探究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三、合作交流,体验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能满足不同个体学习需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学习困难的同学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营造各种有利条件和氛围,鼓励同学合作交流,使学生都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在班上汇报本组的实验结论。通过合作探究,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学习,把学生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

四、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方法,明白算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在学生验证出并总结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数学问题,设计练习如下:①在三角形中已知∠1= 35°,∠2=65°,求∠3的度数。在三角形中已知∠2=75°,∠3=40°。求∠1的度数。②∠1和∠2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1=55°求∠2的度数。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是多少?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这样层层深入的练习,学生能在实践探究中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是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的过程。

五、激励评价,拓展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学习”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成绩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教师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学目标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进一步地探究、发现,以提高其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有一个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2°,此时老师说:“你很勇敢,能把你和同学不同的答案说出来,都比较接近了,只是量的时候有点误差。”又如,在学生用不同的三角形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时,有一个学生还举手示意他还有不同的验证方法,他手里拿着一张正方形纸说:“老师,因为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它的内角和是360°,沿着对角线剪开等于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的内角和是180°。”全体学生鼓掌起来,老师再次表扬他“你真棒”,这样把握住激励评价的时机,激起更多孩子的研究欲望,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师生满怀热情投入学习活动,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孩子们在探究学习中变得越来越喜爱尝试解决数学问题。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协作精神得到发扬,学习成效日趋显著,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栋林.探究式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3(Z1).

[2]高淑艳.加强探究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知识经济,2012(14).

猜你喜欢

探究式小学生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