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形势下奖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6-10-17强莉靳志伟

求知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强莉 靳志伟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有助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基于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结合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实际,了解新的奖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奖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简介:强 莉(1992—),女,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

靳志伟(1987—),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辅导员。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数的不断增加,其资助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

我国的研究生奖助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单一的助学金阶段、奖助学金分化回归阶段和全面收费改革下奖助制度改革完善阶段。

一、奖助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

2013年2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并不断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公费研究生”成为历史。同年3月颁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应完善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机制和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

上述文件从投入机制和深化改革两方面入手,对研究生奖助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调整,体现了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在固有观念方面的重大突破:研究生具有双重身份,作为学生,受益于研究生教育,因此应分担成本;作为科技工作者,理应获得参与研究活动的相应报酬。研究生收费制度也是基于教育公平原则的培养收费加学业激励的崭新理念,每个研究生都有合理分担成本的义务,同时享有获得奖励和资助的平等机会。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育过程和质量的公平,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总的来说,全面收费改革背景下,研究生奖助已初成体系,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驶入快车道。

二、全面收费形势下奖助体系构成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各大高校根据政策要求,结合改革经验和实践,在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总体规划下,形成了由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等构成的新研究生奖助体系。设立了不同的资助目标、范围、额度的各类奖助金,奖学金以绩效为导向,助学金以惠普为原则,并实行导师项目资助制度,通过导师的科研经费分担奖助学金资金机制,用经济杠杆调控优化研究生分布,增强导师责任,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系统的综合体系。此外,国家逐步提高研究生助学贷款限额,有效缓解研究生在读压力,针对经济困难者,通过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和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大资助力度,以保障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丧失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

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点面结合,奖助结合,鼓励成绩优异者,照顾困难生,比以往更有成效,结构更为合理。但与研究生教育十分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实践,改革、完善相关制度。

在国外,对研究生提供资助的不仅有政府、高校,还有企业、私人以及慈善机构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混合资助体系;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评估研究生的学生及生活需求,确定资助类型及幅度。研究生不仅能通过奖助学金缴纳学费,还能补偿一部分生活费用。很多研究生院也设置了相应的资助项目,用以资助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社会回报高”“国家急需但个人就业范围窄”的专业发放专项助学金。一些学校还实行奖学金循环限额原则,即不允许学生同时获得两项高额奖学金或者同时获得两项减免学杂费的奖学金;如果学生从系外或校外申请到奖学金,学校建议学生放弃研究生院奖学金。

相比国外的学校,我国现行奖助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奖助资金来源比较固定且单一。资金主要来源还是国家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学费收入。在长期的单一投入机制下,企业参与研究生教育的责任意识缺乏,积极性不高,学校无法通过企业快速准确地获知市场需求的信号,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能直接从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反映出来,从源头上造成了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第二,覆盖面窄,资助额度较低。目前的奖助体系虽然具备奖、助、贷、补等资助形式,但是每种形式的覆盖面都很窄。以金额最大的国家奖学金为例,每年奖励4.5万名研究生。而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在校研究生达到184.8万人,按照学费缴纳细则来计算,收入可达140亿;但每年研究生奖学金支出约为10亿元,不到学费收入的十分之一。学业奖学金虽然覆盖面广,但奖励金额低,不足以冲减研究生所缴纳的学费。此外,“三助”工作资助力度不够,存在岗位偏少、经费不足、报酬偏低等问题。

第三,差异性重视不够。很多奖助项目不分学科,不分专业,采取同一标准,这也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社科、历史、数学等一些基础学科,学生获得奖助的渠道很少,这就需要在奖助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差异性,适当向基础学科、科研经费较少的学科及国家亟须经费的学科倾斜。

第四,受益人群单一。现在的奖助体系项目比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因为成绩优秀或者情况特殊包揽好几项奖助项目的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

第五,“三助”岗位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现今高校开展的研究生“三助”工作主要以助管为主,兼有少量的助教、助研,对岗位建设方面缺乏细致的规定。事实上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大部分属于导师或项目需要的个人行为,未纳入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组织管理范畴。随机性很大,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

三、奖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为了提高奖助效率和效果,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不断完善:争取社会、企业、个人等为研究生设立奖学金,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承担研究生教育成本,解决资金来源单一、资助面窄、资助额度低等问题。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精员增效,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三助岗位”,竞争上岗,加强考核。根据“高等教育回报”的教育经济理论,重视差异性,实行多元化的资助标准,同时加大导师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明确规定科研预算中研究资助的费用,规范发放程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分类别单独制定相应的实施规则,注意各项规则的衔接和配套,加强各种奖助金的管理和分配,扩大受益人群的覆盖面,防止“赢者通吃”的情况出现,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完善奖助学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做好调研、制度制定、评选监督、执行调整工作,保证资金来源和发放的公开透明,真正兼顾研究生群体的利益,使学校、导师、研究生之间的激励效果最大化。

总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深化推进,在学校总体规划下做到学科差异,在兼顾基础学科的同时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确保研究生奖助体系科学推进,平稳运行,提高优秀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真正发挥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激励和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魏红梅,邱 赞.我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的政策演变与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3):122-125.

[2]李海生.美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10(9).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内地与香港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差异探析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欧洲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