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2016-10-17黄炳生

求知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

摘 要:科学社会主义是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成果之一,社会主义国家在创建过程中,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为出发点,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本文通过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及教训,以此为借鉴,在中国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解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外延,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这是中国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典型。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13

作者简介:黄炳生(1968—),广西南宁人,本科,广西北湖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史。本文荣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中共南宁地方组织成立90周年论文征集活动”优秀奖。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相对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成果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等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继承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其历史来源主要为以黑格尔及费尔巴哈为代表建立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及大卫·李嘉图为代表建立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圣西门、傅立叶及欧文为代表建立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其核心在于认清及把握其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相关学者指明,科学社会主义有以下几点本质特征:一是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二是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三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四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五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六是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七是坚持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的原则;八是依靠共产党领导。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验证其科学和正确的标准,而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践行。其基本原则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系统阐述,是指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类的解放。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不断向社会主义发展,是由无产阶级推动的社会进化与发展的进程,无产阶级经过长期的斗争实现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任何社会主义都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脱离了这些特征和原则就是与社会主义相违背的形式。在历史发展中,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指导了无产阶级作为政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恩格斯指出:“要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基础上。”历史上一些国家根据发展需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政治指导,结合本国国情进行了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陆续加入社会主义国家行列。

二、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践行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历史经验及教训

19世纪末,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传播,许多国家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为未来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实践,指导着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从一两个国家开始,逐步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相继步入社会主义阵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伴随无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和影响,其力量不断壮大,20世纪时社会主义国家曾达到14个之多,是社会主义国家空前壮大的历史时期。

苏联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第一个成功例子,在当时国际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和列宁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列宁结合苏联实际,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但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随后发展中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发展道路,弊端日益凸显,加上政党及经济改革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由兴盛、扭曲到衰败,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许多东欧国家受到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影响,也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争取战后尽快恢复国家经济,实施社会主义制度;但却因错误的国家政策,均以失败告终。例如前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这些国家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存在的缺陷,而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没能根据历史条件、国家实际情况和国际发展形势进行相应改革,制度僵化的国家治理方式极大制约了生产力及国家发展。其他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类似,照搬苏联模式,忽视了经济规律,造成社会不稳定,难以促进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20世纪末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悲剧,让科学社会主义进程阴霾笼罩,使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警钟长鸣。现今,国际上依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中国、越南、老挝、古巴和朝鲜五个国家,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依然推动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曲折前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确立了符合中国客观发展需要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历史上国家实践中最成功的典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提出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两者间的关系的探讨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极大的关注,他们对两者的关系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及看法。就目前而言,国内外的学术专家对两者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观点。

第一,从哲学角度来看,认为两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具有普遍性,即共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反映了中国的当前实际情况,因此它具有其特殊性,即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两者不能相互分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学者认为这两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二,从发展角度来看,认为两者是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共产主义三阶段论、建立公有制经济制度和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以无产阶级领导等基本观点,并结合现有国情实际,形成和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与现实虽在变化发展,但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观点没有过时,依然能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导航灯。

第三,从历史角度来看,认为两者是传承与超越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并将其用于社会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运用的新成果及实践新阶段。对于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既传承社会主义的内涵,又在国内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了众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此外,中国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第四,从复杂性角度来看,认为两者之间关系复杂,不能从单一层面比较二者的关系,两者的产生时代和历史条件不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19世纪,而社会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的,20世纪中期我国才践行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因此,在研究两者关系时,需要综合分析历史、政治、社会等多因素,才能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不能全面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容易造成片面的认识和判断,不利于理论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不能单独割裂研究,也不能单纯合二为一来看待,因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政治、理论等条件不同,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异同点。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间和国家需要发展而变化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其社会主义的内涵及本质是不变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又超越科学社会主义的外延,两者是理论指引实际、实践带动理论相互促进的逻辑统一关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提出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新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中国的发展需要,是中国现代进程的转折点。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领导集体提出了适应中国时代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理论观点,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指明:“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一脉相承,又有所超越。从理论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点主要是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显著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理论,为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发展新中国。从中国的实践经验来看,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经济方面,中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方面,中国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坚定的信心,以制度的构建作为保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其先进性在全社会营造了正确的价值观氛围,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社会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民生民惠成效显著。生态方面,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秉承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学的战略布局,推行绿水青山的科学决策,改善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森林的优化发展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成果,中国的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发展的实践成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历史发展来看,它继承、发展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超越了马克思所处时代背景下的科学社会主义内涵。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无疑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科学理论。

五、结论与讨论

从国际发展历史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案例。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曾经历过曲折;但通过自身改革,不断摸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今天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过程都有其时代背景和政治基础,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施,即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则必须结合国家的客观条件。中国作为现今世界上不多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国家成功治理的例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发展中国家践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是发展和超越了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重要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是个随时代、国家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在实践中能够不断自我完善,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

[2]俞家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J].学习与研究,1990(6):7.

[3]王怀超.当前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前沿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5(3):23-29.

[4]李道中.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逻辑起点和理论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14(4):33-41.

[5]李 健,孙代尧.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流关系论纲[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21-25.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