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寻找与身体叙事:电影《塔洛》的文化隐喻

2016-10-17李振礼

戏剧之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塔洛

【摘 要】电影《塔洛》是导演万玛才旦的第五部作品,其个人化的“民族”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开拓,本文试图从电影的身份寻找与身体叙事等方面来分析该电影所蕴藏的藏文化危机。

【关键词】身份寻找;身体叙事;文化隐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19-01

电影《塔洛》是万玛才旦导演的一部藏族题材电影,影片讲述了塔洛(小辫子)在办身份证的过程中所遭遇的一些事情,以小见大地反映了藏族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身份的“陌生感”。该影片虽为藏民族题材,但和导演以往作品相比,弱化了对藏地地域文化的“直观化”呈现,而是借助边缘个体的身份“认证”,在叙事中向观众传达了藏族文化的现代化危机,探索“身体”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危险处境。

一、身份寻找:小人物的“正名”之路

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最初的婴儿并不能区分自己的身体与外在世界,所以,人类自我身份的认同,首先便是对身体的认同。[1]因此,对于身体的认同是身份认同的前提。电影《塔洛》对主人公的身份“认证”进行了本末倒置的安排,塔洛在面对自我身体迷茫的时候,就是想通过身份证的办理来建构自己的身份,进而完成对自我身体的“合法”认可,可是最终也没能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反而陷入更大的迷茫境地。

自我身份的认同是身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呈现的。身体是自然的,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各种制约。[2]电影中涉及的两个大空间,分别是牧场和县城。显而易见,牧场和县城呈现出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牧场是作为封闭的空间来呈现的,即自然空间,而县城则是作为开放的空间而存在的,即公共领域。塔洛的身体在牧区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一旦他进入县城,他的身体就表现出各种的不适,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二、身体叙事:欲望的合法存在地

身体是欲望的合法空间存在[3],也是环境中的主要表达对象,故事的展开离不开人和环境,从身体叙事的角度来说,就是离不开空间和身体[4]。塔洛进城的原本目的是为了照证件照,不料却一步步陷入了欲望的空间——杨措理发店。从这开始,塔洛进而进入爱情的落脚点:KTV。最终,杨措理发店成了塔洛欲望的起点,KTV成了塔洛爱情的终点。德吉照相馆原来只为照相而存在,却给塔洛标上了“梦想”的标签,照了相,有了身份证,就可以带着杨措去拉萨、北京等城市,开启人生的新方向,却不料正是陷阱的开始。

其次,人物身体在叙事的设置上,杨措作为二号功能性人物,对故事发展的脉络走向起纽带作用。从塔洛第一次进入理发店洗头开始,杨措就带着“挑逗”性的语言引导塔洛的价值判断,用塔洛的“小辫子”和自己短发的与众不同,表达两人的缘分是上天注定,把身体的附属物置于叙事的框架中,推动故事向杨措设想的方向发展。甚至是在KTV,塔洛的咳嗽必须通过白酒去治愈,喉咙作为身体的附属物,也被置于叙事的表达中,服从于影片的发展,身体作为欲望的存在,存在于影像的每一刻。

三、文化隐喻:藏文化的现代化危机投射

电影《塔洛》的故事看似简单,折射的文化转向也特别明显,但影片在许多方面都在隐性地呈现着导演的表达。

首先,在影像风格上。导演用黑白的影像和长镜头式的固定机位表达了深刻的主题。在塔洛的心中,世界非黑即白,人也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用黑白影像作为影片的影调显然是合适的,表达了塔洛心中最初的想法。而“主动性”地进入县城后所遭遇的“被骗”,表面上是塔洛价值观的崩塌,实则是所谓“先进文化”对游牧文化冲击的结果。在“先进文化”对藏文化的冲击下,藏地不知该如何自处,这也正是藏文化面临的现代化危机。

其次,细节的隐喻。片中有许多细节的呈现,但最富有意味的莫过于:办公室里“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和德吉照相馆的门匾。影片开头,“为人民服务”的字体是正常的,德吉照相馆的门匾是用镜子反射出来的,而在塔洛被骗后,“为人民服务”则用镜子做了反射,德吉照相馆的门匾却正常呈现在影像中,在这亦真亦幻的世界里,塔洛分不清对错,观众亦然。导演只是安静地把它呈现出来,以探讨与反思商品经济的入侵给藏地世界到底带来了什么。

四、结语

总之,电影《塔洛》通过对塔洛进城办身份证的遭遇,表达了导演在文化上的危机意识,在身份的寻找方面,作了“我是谁”的疑问。而作为欲望栖息地的身体,同样在叙事的过程中进行了微观构建,表达了藏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的迷茫。因此,塔洛的形象不仅仅代表了他自己,还更深刻地赋予了他一个文化缩影的涵义。

参考文献:

[1]许德金,王莲香.身体、身份与叙事——身体叙事学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8(4).

[2]许德金,王莲香.身体、身份与叙事——身体叙事学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8(4).

[3]卢衍鹏.论1990年中国文学中欲望叙事的多义、异化与悖论[J].文艺争鸣,2012(8).

[4]王永收.电影<白鹿原>的历史空间与身体叙事[J].创作与评论,2012(11).

作者简介:

李振礼(1990-),河南商丘人,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5级电影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批评。

猜你喜欢

塔洛
《塔洛》:牧羊人的身份焦虑与寻找之旅
“冷静的观照”
——试析电影《塔洛》的影像风格
《塔洛》:少数民族现实身份的困顿
牧羊人的孤独与漂浮
电影《塔洛》的创作特色探析
电影《塔洛》
——来处已然消失 归途无所觑见
藏族电影的符号表征
——以万玛才旦的《塔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