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发展 提高质量

2016-10-14武云飞

体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定位价值

武云飞

摘要:本文从定位、功能、价值的层面,对体育课基本部分进行探究,基本部分应以学会运动技能为核心,拓宽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一体化达成的途径,理清基本部分教学的误区与迷茫,为高质量的基本部分教学作有力的铺垫,并为深层次的探究搭建平台。

关键词:基本部分;定位;功能;价值;理性思考;要点提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5-0017-04

一、对基本部分质的深究

体育课三段式教学模式之基本部分在三段式教学模式中的定位为主导环节、核心部分,其功能为“以教对、学会运动技能为核心,从而达成认知、技能、情感的一体化目标”,其价值为“学生用学会运动技能与三维目标达成之所获,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巩固、延伸、拓展,为终身体育、终身健康扎稳根基,打破多数学生上十几年体育课却无一技在身的尴尬局面”。

上述目标如何实现?如何使效果最大化?不论是从理念、认知、内涵的“质”,还是程序、方式、方法的“量”都应有深究的空间,必须有正确和明确的方向,方向错了,速度无论快慢,都是倒退。

二、对践行基本部分的理性再认知

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充分占据理性,方向才能不偏离,常识才能不缺席,行为才能不出题。由此看来,基本部分之理性的认知问题可谓是当今体育课堂教学的原则性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会二到三项运动技能是学生终身体育“脱贫”的总开关。体育教师们对基本部分教学并不陌生,几乎天天都处在进行时,乍一看并非难事,但深探究却又有难题,我们首先来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本部分所指的教与学。本课的技能是什么,要教什么,如何教好,学生要学什么,如何学会,能带走什么:二是对三维学习目标达成的再探究:三是对践行基本部分关注点的提示。

首先,例析第一个问题,让一线教师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兼职体育教师有望知道基本部分教学的抓手何在,请看2016年第3期《体育教学》杂志王登峰司长撰写的题为《学校体育的价值与校园足球的使命》一文中的一段话:“既然体育跟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是必修课,就应该有基本的教学目标,这个基本目标只能是知识与技能。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学生通过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对运动的热情,体质自然而然就增强了……而真正体育价值的核心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技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个人素质的表现。学生运动技能的缺失成为学校体育价值认识的最大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的素质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段话引起了我很多思考。回想五十至九十年代期间我们的文化课老师,大部分是棋琴书画、吹拉弹唱、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人人都有两下子,有的还很出色。论当时的物质条件、学习设施,和现在没法比,但是那个时代的教育理念却要求教师一定想办法把手艺“教会”。如果我们现在的每一堂课在做的模块、单元、课时计划中及基本部分教学中都把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当成评价一节课体育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尺,用教对学会本课所指的运动技能为核心去做,大部分学生体育“一技”都不在身的现状肯定会有缓解。

目前,好多专家、同行对课基本部分应如何做,都有很好的理念、见解、方案、标准,但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约50%的开课率和60%兼职教师兼体育课的现实,我认为研究重心还应当下移一些,做到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首先要让每次课所指的运动技能,学生能学会、真学会、总学会。这才是终身体育的“家底”,不然体育教育工作者忙活了一辈子,培养出了数不清的没有“家底”的体育文盲,扪心自问,是尽职还是失职?

其次,谈对认知、技能、情感目标达成的再探究。

此话题笔者在本刊2016年第3期撰写的《直面现实,聚焦课程,立足课堂,提高质量》一文中有论述,现在再作进一步的补充。一次课的认知、技能、情感目标是建立在三维健康观、三维评价观、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界定及其内涵的基础之上的,对于体育教学,课堂教学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并且是既有独立内涵与“预算”,又有相互助推与合成的综合关系,当分则分,当合则合,决不能割裂或单一孤立的抓一点不计其余,它是在通过整堂课师生互动过程的体验中,促进三维目标达到三好的聚合品,也是不断加深认知、情感相融、助推技能生成的阶段性产物。例如:新授课的技能教学是教师先要讲解动作要领、方法、要求、价值等给学生以印象,示范动作给学生以图像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是初识,见识了这是什么,我怎样能学到手,即为相识阶段。通过自己的学练体验,逐渐将教师讲的、做的、要求的向自己靠近,这个学、思、练的过程即为相知阶段,即又进了一步。再通过练中学,更明白了老师讲的、示范的,已能知其然并初步知其所以然了,一个个阶段,一点点掌握,一次次课,一个个单元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自己能感受到自己有收获、有进步。试想有这样的相识(见到了)、相知(体验到了)、相长(掌握并延伸拓展了)的经历过程中,课堂和学生无处不在的将认知、技能、情感作不同程度的、不同力度的、不同角度的相长相生。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都源自以学生学会运动技能为核心的理念与践行过程的结果,可谓奏响了基本部分教学的主旋律,此地位、功能、价值不可动摇。

第三,体育教师要学会当“会计”(精打会算)。

为什么说做体育教师要去当“会计”呢?请大家算算一堂课基本部分能用的时间,教师能教的时间,学生能练的时间。以中学的课为例,一节课45分钟,去掉准備部分7~9分钟,结束部分约5分钟,基本部分可用时间约30~32分钟,其中教师的讲解、示范、集中、扬优、补差、展示、比赛、课课练等,约去掉7~8分钟(有的可能用12~13分钟),这样学生的练习时间约为23分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受限,教师的组织教学不佳,每个学生能练几次、几组,多长时间呢?体育课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之一,是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组数、运动负荷的刺激后,才能形成动作图像,产生质的变化,如不能紧紧围绕学会技能为核心去教学,一会儿谈做这,一会儿又说要教那,岂不是盲人摸象吗?体育教师、学生只能是忙于演变学练过程,走完程序,没学会的根源不就在此吗?在这里笔者大声疾呼“大家都要珍惜学生学会运动技能的分秒时间”,精打细算的当好“会计”,应该是面对现实的时候了!

三、对践行基本部分关注点的探究提示

提示1:教师、学生的业精

业精是教师教的业精,学生学的业精。教师教不对,学生学不会都算业不精。俗语说“师傅不明弟子拙”,说明了师傅是不明之因,导致弟子拙之果。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有共性,更有不同,道是和“师父”相近,体育教师这个“师父”,一要有功夫,即专业素养程度,二要有功底,即根基的深厚、底蕴、渊博,三是要有功力,指睿智、力道。这是指教师在讲、做中都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优质的示范,明确的指令,以最直接的方式,最短的时间,促进学生进入学艺的情境中去,循序渐进的学练、助推、点拨、激励、警示等,课中信息、方法、流畅的传递等,都是教师在看家本领平台上的又一提升。

首先说教师的讲解,新授课要讲清,复习课要讲精,所谓讲精就是让学生知道、明白是什么、该做什么。有了初步的语言印象和动作图像后,要十分清晰今天要抓住什么不放,练好就有突破,就基本上掌握了此技能。俗话说“话是敲门砖,又是拦路虎”,这充分揭示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优质、准确、流畅的肢体语言的必要性。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穿透性、实效性,对待水平一阶段的孩子要善用儿童化、儿歌化、模仿化的语言,如:一年级双脚连续跳,可运用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白肚皮大嘴巴,蹦蹦跳跳真淘气:或小袋鼠本领高,长尾巴大口袋,蹦蹦跳跳真可爱,引导学生边唱儿歌边练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高效。水平二、三阶段的学生要善用生活化、形象化、口诀化的语言,如:三年级前滚翻教学,可将前滚翻动作要领编成口诀:两手撑垫成蹲立,低头含胸团身紧,两脚均匀用力蹬,团身滚动身似球。巧用口诀简化了技术要领,更加形象、生动,利于学生记忆,也提高了学练的实效性。水平四阶段的学生要善用口诀化、顺口溜、精准化的语言,如:七年级蹲踞式跳远,教学口诀:直线助跑节奏好,从慢到快加速跑,踏跳区内猛跳起,腾空蹲姿要做到。九年级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单字口诀:蹬、展、抬、压、拨。水平五阶段的学生要用精确化、理性化、诗句化的语言,如:高一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支撑脚踏侧十五,大带小腿向前摆,脚型固定击后中,腿随球前两臂摆。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提示语:蹬腿伸臂指拨球,迎球缓冲于胸前。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两脚前后开立站,背弓充分髋向前,蹬地收腹挥臂快,凝神闭气快当先。小学的教师也可亲切的称小学生为孩子们,中学的教师就要亲切的称同学们,讲解的音量、音质、音韵及与学生队形的位置都要十分考究。

其次说教师的示范,常常称之为肢体语言,对于体育课要教会运动技能而言,教师的肢体语言是重中之重,可称为是学生掌握技能的敲门砖,常态的体育课无法用多媒体,也不太提倡,就是挂图也是静态的,那么教师灵性的优美的图像演示,一旦满足学生欲望,学练的热情与模仿、探讨就会收也收不住了。中国有个成语叫“胸有成竹”,是说意在笔先,胸中有竹方能画好竹。那我们可不可以也把体育的“竹”放到教师自身与学生的心里?我想这可以一试。好多孩子从小迷上体育,是先迷上了心中的偶像明星,我们體育教师不妨就做学生心中的明星,用自己高水平的示范吸引学生。这不是过分的要求,现实是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太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了,能做出高水平的示范,就是体育教师的生存之必需。

再次说学生语言,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会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识记、表达、联系、互学、互评、展示的工具纽带与载体。在基本部分学习中学生的语言约为识记类语言、贯通类语言、意念类语言、肢体类语言、展示类语言。识记类语言是把教师讲授的语言,通过识记强化转为自己记忆,并初步能讲解出来的语言,这是技能学习的第一步:贯通类语言是将教师的讲解、示范贯通在练习之中,即要领、方法、要求,力求与身体练习融合起来,这是学习技能的第二阶段:意念类语言是基本做到身动、心动、意动来支持动,即力求“胸有成竹”,这是学习技能的第三个阶段;肢体类语言是将上述三个阶段的经历上升为较好掌握运动技能,用肢体对已学效果与对认知程度进行较高层的传递、表述,这是技能学习的第四个阶段:展示类语言是将技能展示为语言化、标准化、美育化、拓展化、教育化,这是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即:本课所指的运动技能完整“拿下”。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五步教学层次、步骤、规律、效果与我们目前的基本部分教学的现状差距有多大呢?这很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提示2:分析教材,抓住重难点,进行有妙招的突破

体育教材分析挖掘的质量决定了体育教法的选择与运用的质量,教学方法没有取得效果,不是学生学的问题,而是教的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要善于把静态的体育教材转化为动态的教学素材,在这个转化中要有抓手,一是动作结构,二是动作组成的重难点,三是其显性与隐性的功能区分。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许多人不以为然,有的认为是老一套,从无向深处探究。正如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昆订塔伦蒂诺说:“世界上80%的故事都已经拍过了,所以我们要用新的方法去拍老故事”。笔者认为,这种新的方法就是在深层探究老故事的本质原理的基础上,找出原本没被发掘的潜在质源与迷人之处,并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加之现代思维聚合成新老纵横娱乐育人的新产品。体育教材中的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的规格要求,动作结构,单一的多维的简单的复杂的组成其动作,结构链条的节点,学练在哪一点才算摸准了脉。对于组合型的较复杂的动作结构技术难点,要善于运用“拆散”与“组装”技能,如:水平四、九年级支撑跳跃——山羊分腿腾跃第三课时,重点是提臀分腿,难点是推手顶肩。授课教师在基本部分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上一步、上三步助跑踏跳练习:讲解、示范助跑踏跳提臀举腿及分腿练习和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并分组练习直臂支撑提臀、直臂支撑提臀分腿绷脚背动作:教师示范山羊分腿腾跃的完整动作技术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四组练习完整动作技术:根据学生差异设置不同的学练目标分组练习。这就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深层探究,老调重弹,弹出新意。

提示3:课中学练方法的规律与要求

学练方法也称为练习方法,一是要紧扣本课运动技能的结构规律与教学的重难点,由易到难,由单个到多个,再到组合动作或完整动作,不但清晰而且要有用有效,能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在一步步接近,逐步形成掌握,学生也能一步步不同程度的体验到学有所获,从而保持与持续保持学习热情、兴趣。二是在设计学练方法时要素要齐全,并有程度要求。如:每个练习有名称、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学练程度要求、运动负荷(次数、组数、时间等)。三是教师的巡回点拨、激励,指出优缺点,不断改进,特别要加强小组长小骨干的助教助学助推作用,在这一点上特别推崇一下价值性语言的挖掘与运用。什么是价值性语言?即有用的话,不是大而化之无助于学生在关键点、关键时刻的提醒、点拨、点破、助推的无用之话。如:“跑快点”,怎样跑快?不如说前后摆臂,上体要正,眼向前看,跑成直线:“注意节奏”,怎样注意节奏?不如说一、二、三或三、二、一或啪、啪、啪等:排球扣球时喊“扣好”,不如在起跳瞬间大喊“跳”,手触球瞬间大喊“打”或“下”:喊“好”,哪儿好呢?不如说“这位同学虽然跑在最后,仍坚持不断加速,大家一起喊好”:大喊“美”,不如说“这个小组健美操的自编展示肢体美,成功的笑脸更美”等等,这些“四两拨千斤”的话,这些一个个直通车式的信息传递,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赞美,在课中多么的重要。试想如果在课中经常的恰当的艺术的运用这样的价值性语言(包括哨子、口令、击掌等属工具性语言类),课堂的气场能不强吗?这是多么需要认识、挖掘、运用的巨大资源与矿藏啊!以上三点要周密思考、尝试,做到善教、善练、善思、善成。

提示4:练字当头、量字领先、时间为金

在这里提出基本部分的教学一是练字当头,原则上做到三个不停,教师的教不停,学生的练不停,多边活动不停。如:教师讲解示范,可少而精的讲解、示范结合,点拨、扬优、纠差、激励、评价、展示、换项全在小组内逐一进行,做到一个小组集中听、练等,其他组仍在不停的练习,小组练习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本课此时练习方法的要求思、学、练,并要求学生讲述动作要领,默记练习方法,相互提示要求,适当呼喊口号、加油、鼓劲,形成互赏互评互帮互学的大气场。由于基本部分能练习的时间只有约20分钟,教师要有招,珍惜学生的分分秒秒,学生要用好用足自己的分分秒秒,如是这样基本部分的教学就是知识、技能、情感的大熔炉,每次课的技能都能学会、过硬,每个学生都练成好钢,三维目标的含金量自然就上去了。

提示5:正确理解选择应用好“课课练”

课课练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基本部分教学、方法、内容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什么时候练、练什么、为谁练却是体育人要十分关注的,因为基本部分的练习时间约有20来分钟,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硬加10分钟课课练,肯定理不通,试想只有10来分钟还有时间学会练好技能吗?笔者认为想做好此事要注意三点:

一是課型。如果是新授课,再加上本次课运动技能难度大,就不一定安排课课练,因为在约20分钟的时间里要学会本课所教的技能,本身就太紧迫,如硬性安排,必然会导致学习技能又是水过地皮湿,教师学生只能草草演变教学过程。二是辅助性、补偿性练习。如果本次课所学的技能不是太难学或巩固复习课,就可安排专项辅助练习或补偿练习。所谓专项辅助练习是指针对技能所需的练习,如速度、力量或增加练习强度、灵活性练习等。补偿练习是指由于受技能学习时间的限制,本次课身体活动较少的部位可多安排些素质练习,如:田径类跑、跳的项目内容,就可以多安排一些上肢、腹背等力量、柔韧性练习等。三是游戏式对抗性练习。能促进本次课技能及三维目标达成的竞赛练习。如:游戏加对抗竞赛练习,以立定跳远为例,分小组进行,一组8~10人,每人跳三次,计最好的一次,全组每人最好的一次加起来比小组团体均值,同时还能评出全组、全班谁是冠军,采用一组跳,另一组一对二作裁判,其他学生作记录、总评、发布成绩公告,比赛一次不服气还可以再比一至两次,如果组织得好,总时间也不过10分钟左右。再如:排球垫球,比一分钟自垫、对垫多少的数量或一分钟失误(掉球)次数少者名次列前等,计算、评比与立定跳远的方法一样,或各种游戏竞赛等。整个过程身体素质、专项素质、争胜好战,你追我赶,团体荣誉、小组合作、裁判执法、遵规守纪、诚信公正、社会参与、适应等等包揽无遗,这就是“课课练”的内涵。

提示6:基本部分教学要学会,做到“三看”

1.纵看垂直度。一是教师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法滴水穿石,形成一竿子插到底,效果呈一串珍珠状。如分腿腾越跳山羊单元第三课时基本部分的安排:分组助跑踏跳练习—踏跳提臀一踏跳提臀分腿—腾跃加体验推手一小组自评—按个人能力自选不同高度,踏跳板不同远度的山羊一小组展示一展示的学生到各小组助教一素质练习,15秒立卧跳,从教学秩序可以看出梯度分明,链条紧扣,少哪一项练习都不行,哪一项练习越位都不好,教师巡回指点,点拨到位,着重强调并一定教会保护与帮助,并同质分组,让学生选择,尝试挑战自我,要求乐于为同伴互帮合作,加油鼓劲,探究学习。

2.横看成直线。教师的活动,即教学方法,同学生的活动,学法、组织形式与要求、运动负荷的难易预设成一条直线对接的绿色通道,条条对接式通道,叠加成学生学会技能的“梯田”,且每条线的练习活动都有师生明确的练习要求与程度标准,做到学的明白,练的有效。

3.细看闪光点。教法的垂直度,学法的直线性,线条清晰,纵直横平,各司其政,但在学练中又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使体育同仁一看就明白,拿上教案就能教,教师的主导到位不越位,学生的主体充分不过分,教师的写、说、做,学生的记、说、练成一体。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定位价值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一粒米的价值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给”的价值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