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改进

2016-10-13张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新课改高中数学

张峰

摘 要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在高中生学习任务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些传统教学理念下产生的教学问题也逐渐凸显,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教学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改 教学建议

数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也是高中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概括性,所以成为了高中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影响了总成绩的提升。新课改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我国传统数学教育重视“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双基”教育。数学教学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和模仿,还要倡导学生不断创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促进高中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限制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这就需要全体数学教师认真钻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进新课改的进程。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进行分析。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许多数学教师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他们通常过分注重自己的主导地位,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高中生的个性发挥和技能提升。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但是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无法与现代化教学相吻合,没有从根本上适应新课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只有真正改变照本宣科、题海战术等模式的束缚,高中生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由于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课堂提问和练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导致高中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刚进入高中的新生,他们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别,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知识衔接处理不得当,加之高中数学教材章节之间的过渡性并不十分清晰,使学生学习感到吃力。

2.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高中数学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数学成绩,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为了让高中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数学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是负担。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在遇到数学题时不会分析,不能有效提炼题目中包含的已知条件,制约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提问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题一解”或者“一题多解”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使高中生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3.忽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领会不彻底的情况,教师在思想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观念上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最终导致许多教师陷入了教育的盲区,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把新课程标准放进了应试教育的“篮子”里,使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难以扭转。还有一部分数学教师过于推崇新课改,将传统教学模式全盘否定,过分关注课堂氛围和依赖多媒体教学,课堂氛围虽然有所提高,但高中生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数学教师要想改变教学现状,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持续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议

1.从课堂基础教育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从课堂基础教育入手,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确保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发散思维、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做题中掌握方法。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通过新颖独特的课堂导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使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数学教学节奏快、知识量大,很多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步伐,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运用情感教育感化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比如在讲“倒数和微分”时,可以直接引入物理中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这样不仅增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

2.加强对学习技巧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终身数学意识。数学教学要注重返朴归真,不能过度的形式化,要加强对学习技巧的指导。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高中数学教育需要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很多学校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就已经教完了高中所有数学课程,高三完全处于指导和复习训练状态,期待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模拟复习。可是,这样的方式不仅没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会让高中生对数学感到厌烦。高中生思想日趋成熟,有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习技巧,使高中生能够在繁重的学习中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不能直接将解题方法和步骤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删掉了一些公式,但这些公式仍然会在习题中有所考察,因此,数学教师要锻炼学生自行推导公式,让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巩固三角函数的解题能力。

3.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在校园中的普及,高中数学教学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了数学的多元化和科技化,增强了教学效率,使高中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轻书写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还有利于课堂总结和回顾。《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形成一种系统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掌握。比如在学习“对数函数”之前,高中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内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对数函数的图象进行对比展示,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进行捆绑记忆,加快数学知识的学习进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吸引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彦君.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8).

[2] 张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3] 朱华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3(26).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