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职业伦理困境调查研究

2016-10-12曾繁英王立峰

关键词:高校教师伦理困境

曾繁英,池 进,王立峰,蔡 桦

(1.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2.国际交流学院,泉州 362021)



高校教师职业伦理困境调查研究

曾繁英1,池进2,王立峰1,蔡桦1

(1.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2.国际交流学院,泉州 362021)

当两个正确的价值观相互冲突而又必须择其一时,教师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这种伦理困境是诱发舞弊、造假等败德行为的主要因素。借助问卷,调查高校教师对职业伦理价值的认知状况,考察其所遭遇伦理困境的类型、应对方式及识别和突破伦理困境的能力。调查发现,教师群体的教学伦理价值偏向分散;科研与教学冲突是教师面临的最主要困境,其次是不知如何处理与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考试违纪学生的关系;自行解决和向前辈咨询是他们解决伦理困境的主要方式。

高校教师;职业伦理;伦理困境

一、引言

学术造假等败德行为一方面揭示了高校教师的行为异化,另一方面也告示着这个群体正遭受越来越多的实践困境和伦理考验。伦理是界定行为正确与否、好与坏、合适与否的原则,而伦理原则源于伦理价值。随着现实社会中逐利风气盛行,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高校教师在处理教学与科研、职称评审、师生关系等事务时经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而这种伦理困境是引发败德行为最根本的启动因素[1],因为在高校伦理治理规则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如果个体缺乏坚定的伦理信念和识别利益冲突的能力,私利、责任规避、偏袒等欲求会超越公平、正义,在支配行为选择过程中占上风,进而诱发败德行为。桑瑜、张忠华[2]的调研发现,高校教师的职业伦理问题严重;特别是青年教师群体重科研轻教学、重量不重质的现象普遍。宋萑、张倩[3]发现高校教师的伦理困境主要源自伦理价值矛盾、复杂的权力互动及内部力量对比。何颖[4]则认为来自企业或政界的带倾向性的科研资助左右教师的研究及绩效考核压力是教师职业伦理困境的诱因。西方学界普遍认为教学是一种伦理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调查分析、案例分析构建了多种教师伦理分析或决策模型。奥泽[5]从职业责任、伦理判断标准及行为承诺层面构建了著名的教师伦理冲突形成模型,认为当正义、关怀和诚实三种伦理诉求无法同时满足时便产生了伦理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克服伦理困境的5种行为取向。Kierstead 和 Wagner[6]构建了三分法的伦理决策模型,即结果主义、非结果主义及功利主义。Patricia[7]调查发现美国青年教师经历的伦理困境大多和学生有关,并普遍使用功利主义法解决伦理问题。Kirsi[8]发现“不知如何与学生相处”等是教师最经常遇到的伦理问题。

教师对职业伦理价值的认知及所遭受的伦理困境属于内隐性心理活动,主体通常不愿意主动述说甚至不愿让他人窥见。同时,这种发生在特定职业活动过程的伦理价值诉求和伦理价值冲突在内容上又会呈现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性。因此,以背靠背为特征的问卷调查适合于考察教师的心理困境与伦理价值观。下文主要考察高校教师对教学伦理的认知状况,在日常职业活动中是否遭遇了什么样的伦理困境,他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首先借鉴Patricia考察新教师的问卷,调查我国高校教师对教学伦理要求的感知情况、个体价值观对日常工作的影响以及对最应该教授什么给学生的认识。其次,借鉴 Oldenburg和Christopher[9]考察学生关于教授性别引发伦理困境的情景,设置了13项高校教师可能遭遇的伦理困境作为备选项目,最终根据受访者的选择结果观察各种伦理困境出现的频次。最终本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二部分考察关于教学伦理要求、价值观影响及最应传授什么给学生的感知,第三部分考察教师在职场所经历的伦理困境,第四部分调查其处理这些伦理困境的常用方式。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014年9月—11月在福建省内通过邮寄纸质问卷、发送email等方式共收回174份有效问卷。被调研对象来自福建省内三所一本高校,其中男教师为70人,女教师104人,这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多数来自文科,女教师占比高些的缘故。从职称、学历和年龄分布看,调查样本中年轻教师比例大,契合本文关于年轻教师对识别和突破伦理困境的需求可能更强烈的关注点。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教学伦理诉求的认知现状

教育作为一种使人为“善”的活动,对教师有独特的伦理诉求。教师对教学伦理诉求的感知会直接影响其教学态度与行为。问卷借助13个选项从教学职责、教学内容、教师职业及行为等方面,按照不同意、不确定及同意三种程度考察教师对教学伦理诉求的感知情况。尽管有87.3%的样本认为完成教学任务是自己的主要职责,但依然有12.5%的教师不认可这一点,甚至有5.7%的教师不同意。这说明对部分教师而言,科研或行政职责超越了教学。关于学生是非观的培养,7%的教师认为与己无关,14%无法确定,二者合计占21%。这是重技能与知识传授、轻价值观与责任观塑造教育观念的体现。关于“我希望我对学生的教学能影响他们一生,不仅让他们成为一个好学生,同时让他们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有91.9%的教师都表示同意,表达了他们对教书育人的美好愿望。接下来的“我认为教师职业具有道德属性”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准”也分别获得96.6%和94.3%的赞同。但在考察对课堂外伦理行为要求的认知时,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我认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准”有18.3%的教师不认可;“我的同事也认为无论是课堂内外我都应该为人师表”选项,有34.7%的人不认可。这与传统上社会公众对教师的道德楷模诉求有较大偏差。此外,47%的教师认为应聘教师岗位时领导不关注个人价值观,更有55.1%的人认为个人价值观与自身的考核聘任无关。最后一个选项反映职业归属感与荣誉感,但有20%的教师未必愿意告诉人家“我是个教师”。

(二)教师自我价值观的认知和表达

伦理价值观是人们持有的关于好与坏、对与错的总体观念,是关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见解。受访教师中近70%的人不认为其价值观和学生相近。这恐怕主要是年龄差距、代沟所致。但其和学生家长的差距更大,不同意和无法确定合计高达75.3%,或许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联系甚少所致。但即便和早夕相处的领导同事相比,价值观的认同度也差距甚远。67.4%的教师不认为自己和领导的价值观相近;同样地,59.35%的人不认为自己和同事的价值观相近。与此同时,大多数教师认为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但Kenneth认为成熟的老师往往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相比之下,在领导和学生家长面前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比例就小得多。这一方面说明大学里平等、自由的气氛远未形成;也说明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存在缺陷。

(三)最应该教授什么给学生

这涉及大学究竟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本文借鉴Oldenburg的问卷设置了13个普通公众推崇或期待的良民品质作为备选项目,发现“责任感”、“正直诚实”、“尊重”排在前三位,亦即我国教师认为这些是最应该教授给学生的东西。这和Patricia调查发现尊重、诚实正直及容忍、接纳排前三的结果有异。但这投射出我国当代年轻人责任感缺失、诚信品质不足、尊重他人与秩序精神欠缺的时代特征。

(四)教师遭遇伦理困境的类型

伦理冲突往往给主体的行为选择带来巨大困惑。从调查结果(见表1)看,“不知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冲突问题”是高校教师面临的头号心理困境。这个困境表面上看是教学和科研的时间与精力冲突,实质上是职业价值取向抉择。其次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平衡少数不认真听讲和多数好学上进同学的课堂秩序与关系。这种抉择会因处理方式的多样性、处理结果的多重性及涉及众多学生利益而变得异常复杂。“不知如何处理考试场上的违规行为”与“不知如何处理人权与规则的冲突”两个项目并列第三。尽管几乎所有高校都有针对前者的管理规定,但决策过程往往是教师单独面对其熟悉的学生,难免综合考虑处罚后果的严重性、作弊证据的充分性及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的优先性等因素;不论最终是否将作弊情况上报学校,教师首先必须在心理上说服自己。另一方面,自由、平等、独立尽管是公认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精神支柱,但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实践特别是管理制度、规范或规定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此相冲突现象。如,为了防止学生考试作弊,考试过程禁止学生上洗手间。实际操作过程教师常常对此类规定常常哭笑不得。此外,由于领导掌握着特殊资源与关系,如何既不阿谀奉承也不游离于领导的视野之外也成为教师的重要困惑。“不知如何把握学生关系的松紧度”排列第五,与学生关系过密或过疏似乎都不合乎职业要求。而国外高校重点监管的异性师生关系在我国似乎不是个重要问题,在调查中排列最后。

表1 工作中遭遇的伦理困境

(五)教师应对伦理冲突的方式

伦理学通常将决策方法归为结果论和义务论两大类。前者按照行为结果的好坏进行抉择,后者则着眼于行为过程的公平正义性。但由于主体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和过程评估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往往借助更简便快捷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伦理决策。如,向前辈咨询、与朋友商量、自行解决及以法规为导向等方法就更具操作意义。考虑到教师可能选择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类型的伦理冲突,本文从方法和类型两个维度调查,结果见表2。可见,自行解决和向前辈咨询是我国教师克服各类伦理冲突的主要方式,寻求法律帮助最少。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高校管理系统中相关规范的严重缺失,多数伦理冲突依赖私人自行处理。这必然导致处理方式与结果的随意性,有违公平正义教育秩序的建设与维护。

表2 教师如何处理伦理冲突

四、加强高校伦理建设的建议

伦理意识活动能力是高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必备的技能。但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外部环境,尤其制度规范的约束与指引,及内心微世界的训练与积累。

1.重新审视高校管理制度的伦理基础,建立戒律式高校教师行为准则。任何高校的有效运转都依赖一套饱含伦理价值观的管理制度及认可这套管理制度理义的执行者。伦理问题是制度的基本问题[10]。长期以来由于旧体制遗留的行政官僚作风,使得高校的行政、教学、科研、人事及学生管理等制度存在深层次的伦理价值缺失。特别令广大教师极为困惑的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直接涉及高校绩效考核、引进人才及职称评聘制度,尤其需要从伦理价值审视角度进行重新设计。明令禁止的戒律式制度规范,如禁止教师无故拒绝学生的辅导要求,禁止在课堂上讲说、分发与课程无关的话题、材料等,可帮助教师进行快速的伦理抉择,克服长期以来“为人师表”等模糊道德概念带给教师的困惑。

2.设立伦理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处理伦理事件。教师行为准则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组织机构保障。在学校治理结构中设立伦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学校伦理价值观定位、维护与提升,负责处理具体伦理纠纷,提供伦理咨询,对违规教师出具伦理警示或提请校方予以处分。伦理委员会的设立与运行有助于逐渐将公平、正义、独立、创新等价值观进行结构性储存与传扬,并慢慢内化为每个教职员工的日常行为选择与行为秩序,消除伦理困境诱因,防范舞弊、投机等败德行为的泛化。

[1]Trevino,L.K.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Organziations: A Person-sitution Interactionist Model[J].Th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1):601-617.

[2]桑瑜,张忠华.大学青年教师专业伦理现状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3(7):79-83.

[3]宋萑,张倩.教师专业伦理实践困境与解困路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10.

[4]何颖.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体系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2):36-40.

[5]Oser,F.,Althof,W.Trust in Advance: On the professional moralityof teachers[J].Journalof Moral Education,1993(3):253-275.

[6]Kierstead,F.D.,Wagner,P.“The Nature of Morality”:In the Ethical,Legal,and Multicultura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M].Madison, Wisconsin: Brown & Benchmark Publishers,1993:1-24.

[7]Patricia Melo.Ethical Conflicts in Teaching:The Novice Teacher’s Experience[J]. W.-M.CONNECTIONS,2003(3):175-189.

[8]Kirisi Tirri.Teachers’Perceptions of Moral Dilemmas at School[J].Journal of Moral Educaion,1999 (1):31-47.

[9]Oldenburg,Christopher M.Students’Perceptions of Ethical Dilemmas Involving Professors:Examing the Impact of The Professor’s Gender[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5(1):129-131.

[10]吴国娟,李昌新.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伦理反思[J].教育评论,2007(3):21-24.

Survey on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al dilemmas

ZENG Fan-ying,et al.

(CollegeofHuaqiaoUniversity,Quanzhou362021,China)

College teachers fall into the psychological dilemma when they have to choose one from two conflicting but correct values.This kind of ethical dilemma is a key factor which induces fraud,cheat and moral hazard.The questionnaire is applied to survey what the teachers’ knowledge about professional ethical value are,what kinds of ethical dilemmas they are facing,and how they deal with them.The paper finds out that teaching ethical values tend to disperse among the teachers,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s the main dilemma,which is followed by not knowing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and those students who do not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room or cheat on exams .College teachers are used to resolving such dilemmas by themselves or consulting senior colleagues.

college teacher;professional moral cognitive;ethical dilemma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1.033

2015-12-03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伦理困境及其应对研究”(项目编号:FJJKCGZ14-053)

曾繁英(1969—),女(汉),福建将乐,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职业伦理困境理论。

G40-059.1

A

1009-8976(2016)01-0116-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JB-SK1126)

福建省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4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伦理困境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困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