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及运行方式研究

2016-10-12牛曼兰

关键词:实体化合肥市俱乐部

牛曼兰

(安徽新华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合肥 230088)



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及运行方式研究

牛曼兰

(安徽新华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合肥 230088)

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运行在我国虽是新生事物,但也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本文在对合肥市4所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体制及运行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为今后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和运行提供参考。

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运行方式

高校体育俱乐部蓬勃发展,并在促进学校体育及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但目前相关研究显示,在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管理体制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管理方面,俱乐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开展过程中管理松散,未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员进行约束,学员的随意性过大;缺乏专业指导机构,间接导致学生锻炼的成效不高;部分体育部对俱乐部并无实质上的支持,任其自身发展。另外,经费来源渠道多以自筹为主,比较单一;场地器材等方面都未加重视,后勤服务缺乏保障。从学生参与与师资水平方面看,参加俱乐部锻炼的学生层次不同,受其自身的基础、起点及身体素质上差异的影响,俱乐部中出现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群体;在俱乐部选择上,大多学生对俱乐部不太了解,面对选择表现出茫然状态,导致俱乐部无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体育俱乐部报名过程中,各项目往往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情况,过于热门的项目学生人数居多,个别专项仅有极少数学生去选择。俱乐部指导教师年龄层次不齐,教学方法无法得到更新。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一、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机制调查与分析

(一)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理念

通过对合肥市4所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发现4所高校在管理体育俱乐部过程中均体现出一定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对活跃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管理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健身育人管理理念、服务学生管理理念、自我成长管理理念。

1.健身育人管理理念: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与爱好,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当下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促使学员在锻炼的同时最大程度调动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服务学生管理理念:体育教师及其管理人员建立积极服务学生理念。作为俱乐部学员的良师益友倾力帮助与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自我成长管理理念: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大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动性、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满足了学生体育消费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传统体育课形成有机互补,不仅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也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铺设更好的平台。

(二)安徽新华学院俱乐部组织机构与职能

安徽新华学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于2007年开展体育俱乐部,通过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体育俱乐部得到相应的发展,成立并健全了俱乐部管理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俱乐部主要由体育部主任直接负责,安排体育教师作为俱乐部指导教师,下设俱乐部联合会主席及俱乐部主席,主要负责制定学年俱乐部工作计划,协调、监督各俱乐部工作的开展。俱乐部主席由会员选举出后由体育部主任最终认定,下设各部长,皆通过学生投票选举上任。

图1 安徽新华学院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结构图

各机构的职能分工是:

(1)俱乐部会长:主要负责俱乐部各种指导,制定学年俱乐部工作计划,协调、监督各俱乐部工作的开展。

(2)培训部:主要负责组织俱乐部的课外技术指导工作及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3)竞赛部:主要负责俱乐部代表队的组建;负责俱乐部的训练与竞赛组织工作;培训裁判队伍。

(4)宣传兼外联部:负责俱乐部的一切宣传工作。负责体育俱乐部各种活动品牌宣传与策划 ,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现代网络平台等,吸引校内大学生加入俱乐部会员,对外销售等工作,抽调俱乐部管理精英外出争取商业冠名赞助,为俱乐部筹集更多的资金。

(5)财务组:负责财务管理工作、活动经费预算与上报工作,学员自主缴费的款项,指导教师报酬计算与发放、俱乐部活动资金的开销报销、企业冠名比赛活动的分配等财务工作。

体育俱乐部合理地组织与分工,责任明确,实行由学校体育部领导的体育俱乐部系统与大学生自主管理的俱乐部系统双轨制组织构建,加强彼此的沟通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二、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前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迅猛,其中所调查的4所高校的体育俱乐部数量均达到10个以上。(见表1)如中国科技大学体育俱乐部开展于2003年,已设有空手道、网球、武术、防身术等15个俱乐部。合肥工业大学俱乐部于2006成立,设有定向运动、跆拳道、健美操、乒乓球、形体训练等11个俱乐部。合肥学院体育俱乐部开展于2006年,开展了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健美、瑜伽等共19个俱乐部。安徽新华学院体育俱乐部开展始于2007年,目前已设有散打、轮滑、手球、街舞等16个俱乐部。

表1 合肥市4所高校体育俱乐部项目设置情况表

三、体育俱乐部师生对其实体化管理的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高校教师对学生自主管理认可度较低,不到三成。他们的观点是:体育部应该是体育俱乐部的直接管理者。也有部分教师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由学校体育部与社会团体联合管理,占到44.6%,认为社会赞助可以保证俱乐部运行所需的各种经费,与体育教师丰富的管理经验相结合,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另外提倡由高校体育俱乐部学生自主管理的约21.5%,体育俱乐部参与者来自广大学生,管理主体理应由学生自己担任;而对于教师自办没有得到教师认可。

表2 合肥市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的动机调查统计表(N=368)

大学生主动参与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为了寻求更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彼此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专项体育技能的同伴。认为参与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使其内心充满愉悦感,还可以让身体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

表2表明,60.2%大学生参加俱乐部选择“符合自身需求,自愿主动参加”,说明合肥市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广泛,自我支配时间充裕,自愿主动参加体育俱乐部各项活动,感受到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26.4%选择的是“高年级同学推荐介绍,自愿原则,与体育成绩不挂钩”,此项选择源于学生最希望的是考核不与成绩考核挂钩,可以毫无压力地去参与锻炼学习。另外约8.6%的学校强制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不参加将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成绩,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参与度偏低,学生最害怕的是会影响学分和成绩,所以宁愿选择不去参加。还有4.8%的学生选择听从辅导员推荐参与,间接表明缺乏自主选择的主动性。

四、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设置及责任分工不明确

目前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理念是先进的,主要是实行大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但由于部分学校管理部门分别是体育部与校团委,彼此间权力划分不明确,例如某俱乐部归属团委,而体育场馆使用权隶属体育部,导致同一个体育俱乐部管理受制于不同部门,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易处于被动状态,直接导致大学生对体育技能学习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后勤保障管理不到位,难以满足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

俱乐部实体化运行过程中,场地设施是确保俱乐部能否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体育俱乐部实际运行中出现使用场地不足,器材相对简陋等现象,导致俱乐部最基本的活动场地与空间难以得到保证。另外,体育场馆对俱乐部的开放时间在俱乐部运行中也体现出尤为重要的作用,俱乐部开展活动的时间不能紧贴学校教学时段或晚自习时间段,这样一来,学生无法选择参与,时间成为最大的阻碍。俱乐部活动时间设置得不到大学生的满意,将直接影响俱乐部的正常运行。

(三)俱乐部指导教师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技能突出的专业指导教师

合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指导教师多数由本校体育教师担任,部分资深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合理,但是年龄层次偏高,在某些动作技能指导方面相对吃力,难以投入较多的精力来满足日常教学外俱乐部的指导工作,导致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管理认可度偏低;年轻教师精力相对充沛、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专业技能相对更加突出,然而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更好地指导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所以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俱乐部内部管理无法建立有效可行的自主聘请指导教师制度,学生受制于相关制度的约束,无法引进社会高技能专项指导教师。

(四)俱乐部经费投入不足,过度依赖学校,大学生自主缴费意识不强

各高校对体育俱乐部经费支持有限,尤其是一些新型民办高校,如俱乐部场地维修,器械需要更新等无法满足体育俱乐部工作的正常开展。俱乐部经费得不到保障,仅依靠大学生自主缴费及社会商业赞助。而高校大学生对自主缴费的认可度不高,直接影响到俱乐部的资金来源。

(五)俱乐部指导教师聘任制度与约束机制尚不完善

合肥市各高校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差异性较大,部分高校在实际管理中尚停留在理念层次,并未对指导教师与学员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规定。对指导教师专业资格认证要求不到位,约束不够,未建立竞争上岗的机制,高校体育俱乐部仅被看成是换了包装的体育课堂教学,失去了俱乐部存在应有的意义,大学生无法成为体育俱乐部自主管理的真正主人。

五、建议

(一) 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及运行机制

借鉴其他高校在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管理与运行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较为规范的管理机构,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人员的分工,做到责任到人。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学员及后期保障的管理,探讨合理的运行机制;从本校的体育师资、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体育需求出发,合理设置运动项目,确保体育俱乐部实体化的正常运行。

(二)采用多种措施,提高俱乐部教师的专项指导与教学能力

在增加学校体育部教师内部进行交流学习频率的基础上,采用以老带新、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到其他高校进修等形式,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准和教学指导能力,增强学员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及信任度;加大力度引进专项技能突出的体育教师,酬金的发放与专业技能水平、指导能力、取得成效等挂勾,引入竞争机制,奖惩分明,提升指导教师的责任感。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缴费制度,合理安排收支

各高校应根据体育俱乐部的实际发展规模,制定合理可行的俱乐部缴费制度,做到收费合理;在学校投入和会员交纳会费的基础上,发挥各俱乐部管理人员及学员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吸纳商业赞助,增加俱乐部活动资金;各俱乐部应在每学期伊始制定下学期经费预算,做到收支平衡,自负盈亏;合理使用会费购置器材、租场地、聘任指导教师。

(四)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确保体育俱乐部良性运行

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与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后期保障工作对于俱乐部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在俱乐部运行过程中,各管理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不推委扯皮;俱乐部负责人与各职能管理门部负责人应经常交流沟通,建立工作协商制度;后勤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场地器材,并及时进行维修,确保俱乐部教学的正常开展。

[1]黄伟业.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制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相关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78-80.

[2]邵学科.山东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20-22.

[3]何建东,路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利,2010(1):81-85.

[4]贝良.高校体育俱乐部的重要作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107.

[5]吴瑕.高校推行体育俱乐部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09(3):79-80.

[6]张强.高校体育课俱乐部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3):177-178.

[7]王卓.秦皇岛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13-16.

[8]薛涛.我国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22-25.

[9]傅光磊.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特点及其对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0(75):14-15.

The study of the materialize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e of sports club in universities in Hefei

NIU Man-lan

(Dept.ofPublicCourseTeachingofAnhuiXinhuaUniversity,Hefei230088,China)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ports Clubs is new in our country,but it also has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It achieves certain results but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also a lot of problems,like lacking a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Therefore,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of the institutional and operational status of sports club in four universities,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and 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entity of sports club in Hefei universities.

Hefei;universities;sports clubs;entity management;way of operation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1.015

2015-12-25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XM268)

牛曼兰(1982—),女(汉),安徽合肥,硕士,讲师

主要研究体育教学理论。

G807.4

A

1009-8976(2016)01-0052-04

猜你喜欢

实体化合肥市俱乐部
宿迁宿城区推进乡镇安委办(消委办)实体化运作 落实基层监管责任
徐州市推进网格“实体化”布密风险“感应器”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