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专业设置为例

2016-10-12周家瑜

关键词:州市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周家瑜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临沧 677000)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以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专业设置为例

周家瑜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临沧 677000)

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这个指标来分析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云南省沿边州市出现了服务第一、第二产业的专业结构性短缺和服务第三产业的专业结构性过剩的突出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学校进一步加大专业设置的市场调研力度,使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吻合。

云南省沿边州市;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吻合度

专业是地方高校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桥梁与纽带,高校的专业设置只有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及时进行优化调整,才能使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德宏、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和怒江是云南省沿边的8个州市,是祖国的前沿窗口。在云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的背景下,沿边8个州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由于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中东部和发达地区,这些州市发展所需人才引进难、用好难、留住更难。这些州市发展所需专门人才培养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地方高校肩上。因此,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专业设置能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吻合,关系到这些高校和这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

一、云南省沿边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云南省共有16个州市,其中沿边州市8个,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总长为4 060公里。因怒江州无高校,故本文中仅对区域内有高校的7个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虽然同样地处沿边,但由于发展基础、区位条件等原因,云南省沿边各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显示,近三年来,云南省沿边各州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生产增值都在逐年上升,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排位依次是:红河、文山、保山、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和德宏。

云南省沿边州市在“十二五”期间根据“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思路,大力培养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更加合理和进一步优化。近三年来,云南省沿边州市三产增值平均比重为25:42:33,产业结构总的特点是:第二产业发展快,比重大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相对偏低。具体到各个州市,三产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红河、文山、普洱三产平均比重顺序为:“二、三、一”;保山、德宏、西双版纳三产平均比重顺序为:“三、二、一”;临沧三产平均比重顺序为:“二、一、三”。除保山、西双版纳和德宏,其余4个州市近三年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都是第二产业。云南省沿边州市近三年GDP总值、产业比重及支柱重点产业基本情况见表1。

二、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高职专业设置与招生现状

1.专业设置现状。截止2015年7月,云南省沿边8个州市,除怒江州外其余7个州市有高校13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7所(公办高职院校6所,民办高职院校1所),6所本科院校中有5所有高职招生专业。有高职招生专业的12所高校近三年高职招生专业151个(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合并计算),近三年共计划招收高职类学生49 791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科)专业目录(2012版) 》进行统计分析,云南省沿边州市12所高校近三年高职招生专业覆盖了除公安大类以外的18个专业大类,覆盖率为97.74%;开设78个二级专业类中的52个二级专业,覆盖率为66.67%;共开设具体专业151个,覆盖率18.76%。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近三年高职招生专业结构及各专业大类招生计划情况见表2。

表1 云南省沿边州市近三年GDP总值、产业比重及支柱重点产业基本情况

表2 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近三年高职招生专业及招生情况

2.专业与招生。表2显示,近三年来,云南省沿边州市12所高校高职招生专业主要集中在财经、文化教育、土建、生化与药品、旅游、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与传媒和公共事业8个大类上,共开设85种专业,合计招生数30 352人,占近三年招生计划总数的60.96%。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制造、轻纺食品、医药卫生、法律等6个大类专业布点数和开设院校相对少,合计专业数57个,合计招生数16 679人,占近三年招生计划总数的33.51%。交通运输、水利、材料与能源、环保、气象与安全4个大类专业布点数和开设院校数都较少,合计专业数9个,合计招生数2 760人,占近三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53%。

三、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分析

“专业结构是衡量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而产业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指标,决定着劳动人口结构与区域社会的吻合度。”[1]本文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这个指标来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情况。“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越大,说明二者吻合度越弱。偏离度绝对值越小,说明二者吻合度越强。”[2]

1.整体维度分析。表3和表4显示: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近三年服务三大产业的高职招生专业数和招生计划数比重顺序为 “三、二、一”,与云南省沿边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总体上“二、三、一”的发展比重相比,第一、二产业专业设置和招生数相对不足,分别相差10.71和19.21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则严重过剩,超出29.91个百分点。总之,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服务三个产业的专业与三个产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都较弱,出现了第一、第二产业结构性短缺和第三产业结构性过剩的突出现象。

表4 云南省沿边州市近三年高职招生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比

2.与各产业差异维度分析

(1)与第一产业吻合度分析。表5显示,云南省沿边州市第一产业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普遍很低,7个州市中除普洱第一产业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差值相对较小外,其余6个州市均较大。临沧、西双版纳和红河超过10个百分点,德宏、保山和文山超出20个百分点。且这7个州市第一产业专业结构与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差值全为负值,都是负偏离,说明这些州市第一产业专业设置比例远远不能满足各区域“做强做大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需求。

(2)与第二产业吻合度分析。从第二产业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差值来看,云南省沿边州市第二产业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相对高的是文山和红河,其中红河偏离度差值为正值,表明其培养的人才满足区域内第二产业人才的需求。其余5个州市吻合度都较低,且全是负偏离。德宏的偏离度差值为14个百分点,临沧、西双版纳、保山、普洱4个州市偏离度差值都超出20个百分点,临沧的差值达38.6个百分点。这种不吻合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就是服务第二产业的专业大类和专业数开设都严重不足。如:各高校开设的服务第二产业的专业主要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而云南省沿边各州市近年来全力打造的轻纺织业、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交通运输等产业,相关专业的开设率极低,甚至布点数为零。

(3)与第三产业吻合度分析。相较于第一、第二产业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负偏离的现状,7个州市第三产业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差值均为正,全为正偏离。7个州市中,除了红河偏离度差值控制在20个百分点以内,其余6个州市差值均超出20个百分点,最多的临沧超出50.4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州市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严重过剩。这种过剩体现在专业大类上,就是服务第三产业的专业大类开设率太高。近三年来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高职专业大类设置率在50%以上的分别是:财经、土建、文化教育、生化与药品、电子信息、旅游、公共事业、艺术设计与传媒等8个大类,尤其是财经大类的开设率达75%。这8个专业大类,除了土建大类,其余全是服务第三产业的。从具体专业上看,云南省沿边州市近三年专业设置前15位的专业主要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体育教育、文秘、英语教育、护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美术教育、物流管理、音乐教育、应用缅甸语、语文教育。这15个设置率最高的专业,全是服务第三产业的。由于专业设置过剩,导致供过于求。如:设置率最高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初等教育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就低于70%,设置率排在第5位的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6个学校近三来的招生数都在急剧下滑。在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严重超出第三产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第三产业热门专业大类开设太过集中,而针对云南省沿边州市新兴的一些产业,如:国际贸易、会展、健康养生、社区服务和老年服务等,开设的专业却很少甚至为0。

表5 云南省沿边州市近三年高职招生专业结构与近三年产业结构对比

四、提升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的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前提,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经济规划以及行业企业用人需要,建立省、市、校三级自上而下的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3]虽然云南省教育厅每年都向社会公布去年初次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组织新专业申报时,也结合全省高职高专专业布点情况,确定每年控制布点的专业,并将与云南省服务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密切相关的专业作为优先设置的专业。但为使各高校进一步明晰专业与产业发展情况,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产业信息、专业设置信息和招生就业信息,建立和完善专业预见产业发展、紧跟产业发展、引领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从而引导各州市高校

科学合理、有前瞻性地设置专业。

2.学校应进一步加大专业设置市场调研力度。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区域各行各业,分析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人才需求,优先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和服务地方支柱产业的专业,对于社会需求降低、行业人才过剩、专业优势不明显和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专业,要适时进行调整与优化。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

[1]王晓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透视——以在杭高职高专院校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3(2):107-109.

[2]陈基纯.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5):8-13.

[3]杜怡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19-2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major settings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case of major setting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border cities of Yunnan province

ZHOU Jia-yu

(DianxiScienceand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Lincang677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incidence of major settings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border cities of Yun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iation of the target Taking departure degree between major setting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an index and analyzing it finds that these cities having a prominent phenomenon that majors serving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dustries faces structural shortage while majors serving the tertiary industry faces structural surplus.By the end of the paper,it suggests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mproving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to regulate major settings in higher schools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tepping up efforts to make market research on major settings and to make a better coincidence among major settings,personnel train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order cities in Yunna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pecialty structure;industrial structure;coincidence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1.014

2015-12-27

云南省201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云教高2014 [95]号)

周家瑜(1975—),女(汉),云南云县,教授,硕士

主要研究云南民族历史文化和高等教育理论。

G64

A

1009-8976(2016)01-0048-04

猜你喜欢

州市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魔方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基于TOPSIS的新疆15个地州市碳排放经济效率评价研究